我的收藏

夜檩-Hecate
来自: 夜檩-Hecate (南京) 2018-06-21 02:09:05创建   2021-09-13 19:37:49更新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Lasir.H 919人喜欢
从诗歌到电影 诗是文学之祖,是高于普遍文学的、文学的最高形式。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尤以诗歌电影著称。 理解诗歌靠的是直觉,而非理性。诗歌的特性之一,就是保持了前文体的状态,通过滑动的能指,也就是通过暧昧、多义的词语或象征符号让人产生联想,略过理性的严肃...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陈毓秀 22人喜欢
孙英刚与何平两位先生所著的《犍陀罗文明史》本应命名为《犍陀罗佛教史》才对,这本五百页的大部头非常详尽的介绍了佛教传入犍陀罗地区后的兴旺与变革,并配有大量采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图片以增进读者理解。如果你对这一历史毫无了解却又横生兴趣,那么本书想来是能提供很大帮助的。 所谓犍陀罗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一带,在历史上曾被不同民族征服和统治,同时由于其地理位置,接通...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凪翊 17人喜欢
将自己的宝贵生命舍弃 能如此爱着我的人是谁 甘愿为我沉入深海 以死相殉之人若是存在 那时 我将从石像中获得解脱 而且生命……生命也将复苏 可是 在负载着至重之物的生命旅程中 如果终有一日 我能重返人世 那个时候 我会独自一人哭泣吧 会为了我曾经的石像而哭泣吧 即使我的血液如同葡萄酒那般滴滴鲜红 又能有什么用呢 便是如此 想将爱我的人 自水底深处唤醒 依然无法做到……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 M...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501人评价)
作者: 休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1999-08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拜德雅 0人喜欢
(本文同时发于我们的微信号拜德雅Paideia) 关于维特根斯坦和德勒兹,我们究竟出了多少种导读,迄今为止?盘点下。 先说维特根斯坦,3种: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罗杰·M. 怀特 著,张晓川 译 2018年6月出版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阿里夫·阿迈德 著...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雨摇 98人喜欢
Mono的新专辑《Hymn To The Immortal Wind》正是按照Takaakira Goto所要求的古典路线做出来的,结构上的宏大和壮阔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弦乐开始变的尤其重要,并逐渐取代了吉他来描述旋律的脉络,更让音乐变得大气而雄壮。Mono所制造的古典胜景并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尴尬,他们并不擅长梳理多层次而又密集的声部来让音乐变得饱满,而是只用那些你看的见的手段,狂热的吉他音墙和管弦乐团,在层次的铺垫中逐渐达到情绪高潮...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IFC 41人喜欢
欢迎各位光顾翻译小组:https://www.douban.com/group/642205/ 小组的公众号:Komunikado翻译社。 Komunikado欢迎各种形式的翻译及讨论,音乐、诗歌为主。欢迎大家的光顾。平时主要的更新都是在公众号上。 本篇翻译原文: https://www.douban.com/note/80399966/ Hym...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Ritarinkannus 68人喜欢
声明: 本文所有歌词均由本人翻译,个别句子没有直译。水平有限请见谅;如有错误请指正。 【若要转载其中任何内容,请注明来源。】 1. Fable of Fables(故事的故事) 作者:Nâzım Hikmet 翻译:Richard McKane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the plane tree and I. Our reflections are thrown on the water the plane tree’s and mine. The sparkle of the water hits us the plane tree and me. Resting by the waterside...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雪月 11人喜欢
前三集是真不错,漫才技巧融入的很好,对现实的映射蛮到位,片头曲也很抓耳 但是后面十集都是什么玩意?! 死宅抽卡发疯。可能是想讽刺?。。但是讽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脱离实际太远,否则会使(有脑子的)观众产生疏离感,无法产生共情自然达不到讽刺效果,变成单纯的“看傻子”。看看人家southpark,明明形式上更荒诞,但是人物行为的“度”把握得很好,荒诞又不失合理性,一集可能会塞五六个讽刺对象但是完成度都很高。再回...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乐之读 1630人喜欢
薄薄的一本,一共只有99页,竟然塞进了七个短篇小说。可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个人感觉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几百万字的鸿篇巨作。 水平差的作者,为了表达一个想法,堆砌着人物和情节,加上直白的心理描写,恨不得直接亲自入戏,用作者的画外音告诉读者:“我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读明白了吗?” 水平好一些的作者,人物自然地展现自我,情节自然地起承转合,想表达的情绪,也自然地流淌出来,让读者浸润在其中。 而特别的作者,有两...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亚比煞 2517人喜欢
村上春树是从28岁开始决定写小说的。 从那之后,他的作息之规律,写作之勤奋堪称文学界的模范,每年他都在不断推出新作品。 但是唯有一个例外,就是在东京地下铁毒气事件发生之后的那9年。 所谓东京地下铁毒气事件,就是奥姆真理教的麻原彰晃教主,派了一些使徒拿着剧毒的沙林毒气,放在东京地下铁的几个人流密集的地区,杀害了很多人。这件事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当轰动的恶性暴力事件。 村上春树,被这个事件震惊了,此事...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不开灯 74人喜欢
关于小说的标题,村上春树曾说是向乔治·奥威尔的《1984》致敬,因为“9”和“Q”在日文中的发音相似。因此,如果你了解乔治·奥威尔的《1984》,你会比较容易了解村上春树的《1Q84》。 关于《1984》 1948年,45岁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开始写作他短暂一生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在给小说取名时他把1948的最后两个阿拉伯数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以《1984》作为小说的名字。 《1984》是一部具有强烈的预言性质的幻想小...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袍西利乌斯 99人喜欢
尼采恐怕是哲学史上最毒舌的一个,本书“偶像的黄昏”除了对主要对手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基督教进行猛烈的攻击外,尼采在本书不同的篇目对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等诸多的大家都发起了“群杀”,如果评价历史上最骄傲的哲人,恐怕非尼采莫属。 首先在“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的开篇就对不少名角进行毒舌攻击。 【 塞涅卡:或美德的斗牛士。 卢梭:或回归污秽的自然 席勒:或赛金根的道德号手。 但丁:或在坟墓里创作的鬃狗。 康...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风君 161人喜欢
谈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总喜欢和美国、欧洲或是日本对比,以此来衡量自己取得的成就。然而有一个角落却往往被有意无意疏忽,那就是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常年来,我们对这一区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地理性的常识和拉美人对足球的天赋上。至于经济政治形势,则近乎空白。即使近年来“金砖四国”的概念大为流行,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变。在我们的印象里,拉美就是经济发展失败的典型,实在没什么值得关注上心的。然而...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老席 9人喜欢
导言:本文尝试探讨动漫《海马》中的核心概念以及通过艺术演绎所提出的问题。 《海马》共有十二集,贯以汤浅政明想象诡谲、表现夸张、象征性的艺术风格。故事围绕丧失记忆、胸口空洞的主角KAIBA漫游星际找寻自我和爱人的故事主线,串联多个人物的具体故事,最终以KAIBA和爱人的对立战争为故事高峰,两人在对立中彼此得到救赎,并共同打败吞食一切的宇宙怪物,拯救了宇宙。 整个故事的演绎建立在一对核心概念的设定基础之上:身...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sure 34人喜欢
冯特里尔的电影从女性主义的立场来解读是再容易不过的了。但往往一个男性导演着手“反基督”(反父权)的主题难免会表现的多少有点做作,这不是先验论。包括冯特里尔前几年《黑暗中的舞者》,我都觉得有点做作了。 这部电影从我内心深处来说是认同的,很奇怪。这个导演有很严重的厌己症,这就跟那些披着女性主义皮实则骨子里深刻厌女症的男性导演有了天壤之别。我并不是鼓吹女性主义和厌己症,而女性主义自然也不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若道占星 4人喜欢
作者:丽兹·格林 Liz Greene 译者:北夜蔷薇 处女座星座神话 实际上,撒旦,你的艺术就是粗鄙与冷酷,无视所有男性的服饰。所有的娼妓,曾几何时,也都是处女。—— 威廉.布莱克《伊甸园之门》 我们大家都知道Persephone被抓进冥界的故事(她是大地之母Demeter的女儿),这也是最和处女座紧密相关的一个神话了。Persephone的形象是典型的Core,她所遭遇的命运,对处女座来说是非常值得一提的。让我们一步一步细细地分析一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若道占星 5人喜欢
作者:斯蒂芬·弗里斯特 译者:阿光 元素:水 模式:变动 原型:神秘者 做梦者 诗人 变形者 我们是透明的存在。我们是感知者。我们是意识,不是物体。我们不是固体的,我们是无限的。 ――唐望(由卡罗斯·卡斯塔尼达转述) 双鱼的符号: 不是鱼,而是鱼的家――海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若道占星 2人喜欢
作者:斯蒂芬·弗里斯特、朱迪·弗里斯特 译者:李含 本文译自斯蒂芬·弗里斯特和朱迪·弗里斯特所著的《天空的伴侣I:爱、性和进化占星学》(Skymates:Love, Sex and Evolutionary Astrology),书中从出生图和比对图两个角度阐述了占星学上最受关注的话题“爱情”。全书内容较多,此处只做片段编译。 处女座的爱情 处女座 原型:仆人、殉道者和烈士、完美主义者、分析师、批评家、工匠 发展目标 纯粹 , 就是处女座的目标。...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哲夫成城 5人喜欢
【摘要】安提戈涅与伊斯墨涅是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其“忒拜三部曲”中塑造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索福克勒斯忒拜剧中的伊斯墨涅往往被看作是自私、怯懦和卑微的女性。这种观审只是停留于伊斯墨涅的面纱。实际上,由于家族的伦理罪孽,伊斯墨涅对于政治伦理的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芻狗 16人喜欢
——藉人类胎儿代表其他动植物的全部胚胎。 ——有关宗教、科学、艺术及其他无限广泛内容之考证、援例与文献的说明、注记予以省略,或是仅止於极端概略述及。 人类胎儿在母亲胎内十个月期间,都是在作一场梦。 这场梦是由胎儿自己担任主角演出,所以应该称为「物种进化的实录」,是有如数亿年、甚至是数百亿年长度的连续电影。 故事始於胎儿自身最古老祖先的原始单细胞微生物的生活状态,紧接著为主角的单细胞逐渐变成人类,亦...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慧小田哲思学 17人喜欢
[法]福柯 著| 方生 译 |李猛 校|原题:Nietzsche, Freud, Marx 本文系福柯在1964年7月的一次会议上的发言。1967年在《罗雅蒙手册》(Cahiers de Royaumont)杂志第6期尼采专号上发表。1986年由Jon Anderson 和Gary Hentzi 译为英文。发表在《批评文本》(Critical Terls)杂志的第11卷第2期上。译文经修订后,收入了福柯文选《美学、方法和认识论》中。中文译校以法文本为基础,参考了英译本。 当有人向我提出举行这次“...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丘贝贝Kyubei 244人喜欢
钢之炼金术师FA无疑是一部优秀动画,内容充实、节奏紧凑、动作场面魄力惊人,即使在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极具冲击力。制作方Bones社在完成旧作钢之炼金术师03后突破原有风格,展现了另一番风采。但是,本作也存在着相应问题,这些许缺憾集中体现在了结局的剧本设计中:即使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转折,结尾却缺乏惊喜的转折,未曾创造出人意料的情感波动。 1至暗时刻主角缺位 通俗商业作品有一个重要原则——最绝望的难关要由主...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丘贝贝Kyubei 51人喜欢
和同类少年热血作品相比,钢之炼金术师FA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这部作品放弃了《龙珠》以来逐渐固化的少年漫套路——能力修炼、同龄宿敌、天赋血统以及层出不穷的阶段Boss,而选择了一条颇为复古的道路——在主角追寻救赎的个人线索外,另开辟了以军事纷争与国家阴谋为主题的剧情主线。 这种手法颇有浪漫主义通俗文学之风:爱德华凭借国家炼金术师身份加入军队、卷入对抗人造人阴谋之经历,与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少年达达尼昂...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夜檩-Hecate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