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来自:豆瓣日记
παρρησια,parrēsia,parrhesia。这个希腊词在1982年后被福柯反复提到和作为研究主题。他在Grenoble的演讲可能是最早能看到的他对parresia研究的公开分享。这篇讲座很多内容和后来伯克利大学“话语与真理”(discourse and truth)和83、84年的两次法兰西学院讲座“对自我和他人的治理”(The Government of Self and Others)以及“说真话的勇气”(The Courage of Truth)有重叠之处。这篇讲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显得更raw,更像是研究初稿,而且更偏古典学(可能跟台下学生都是古典学有关)。 我不做古典学,虽然学过点古希腊文,但长期不用恐怕已经悉数还给老师(sophie老师对不起)。试着翻译这篇演讲,因为还是蛮重要的,它跟之后的伯克利六场演讲不大一样,而且更偏向直言中导师/学生的独特关系方面。 P.s:...
来自:豆瓣日记
更新说明 2020.7: 鸽了好长时间的更新,期末忙完后终于有空了。上一次发布这篇日记后,友邻们补充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库,先在此表示感谢。笔者经过初步的试用,对本文进行修订,更新的内容如下: ①增加高校外人员登录相关数据库的途径; ②增加了一部分重要的综合类全文古籍库、语音类数据库; ③增列语料库类数据库; ④增加国学大师封站后的替补方案。 更新内容全部在正文中加粗显示。 下列的这些网站,是笔者收藏的一些常用数据库。学科范围基本在文史之中,偏重语言文字。内容上主要是原始文献一类,并不涉及相关研究论文、专著,以及搜书网站,这些内容豆瓣上有大量实用的日记,笔者的豆列“学术资源与现代化”中也有一定收录,可供参考,也欢迎豆邮补充。另外,科学上网必不可少,在此提前说明。列出这一清单主要目的,一是整理一下自己浏览器混乱的收藏夹,二是抛砖引玉,希望友邻们介绍一些更多更好的数据库,这篇日记也会不定时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采访、撰文:萧轶|来自《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雷立柏(Leopold Leeb),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古典语文学家。1967年生于奥地利,1985年进入大学学习哲学、宗教学及基督教神学。1988年至1991年在台北辅仁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哲学。1995年在奥地利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班,师从汤一介先生和陈来先生,于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到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进行翻译和研究,并开始教授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希伯来语。2004年2月至...
来自:豆瓣日记
【编者按】1923年,美国人罗伯特 · 温德受闻一多的鼓舞,怀抱人文理想投身中国,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逃避美国当时对于同性恋压抑的氛围。在中国,他被他的学生们称作“温德先生”,他曾执教东南大学、清华、北大、西南联大。作为同性恋者,他见证了中国同性恋群体二...
来自:豆瓣日记
近一个月来,我逐字逐句仔细地批改了历史系两门课「中国通史四」与「东西文化交流史」的期中报告,报告内容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专书的书评。原来我们的学生对于如何写一个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问题,更何况要求他们去写一篇带有评论性质的书评。我想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身为老师的我们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或许我们太过相信每位同学对于如何读懂一本书或去评论一本书是想当然尔的事情。但这些已经上大二的学生真的已经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写一篇书评了吗?我想其实不然。经过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的结果,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书评仍然是相当迷惑,不仅不知该如何铺陈评论性的句子,就连导读性质的句子也写的不完整。事实上,这些学生分辨不清评论性书评和报告一本书有何不同。大多数同学表示以往的书评或报告,老师不曾逐字逐句的批改,显然他们不习惯这种改作业的形式,这自然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所犯的错误一无所知。就我而言,评论者的首要...
来自:豆瓣相册
田尻真弓(MayumiTajiri),日本女插画家。生在鹿儿岛,长在名古屋,现居神奈川。她的插画色彩缤纷却不失柔和,线条简单却神韵突出,好抓人心呢。=v=作品多为小说、杂志插图。
来自:豆瓣日记
五年前在日本做访问研究时,有一次和著名汉学家坂出祥伸教授闲聊,谈起东亚汉籍里各种特殊而有趣的版本,坂出先生忽然说: “你应该去冲绳,看看琉球本。” “冲绳?那很远啊。” “坐飞机去。”坂出先生笑着说。看着我迷茫的样子,又加了一句:“琉球本,纸张很特别的...
来自:豆瓣日记
[Elizabeth J. Perry] (eperry@gov.harvard.edu) This is a graduate seminar that requires basic familiarity (i.e., the equivalent of an undergraduate course) with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China. The seminar covers major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Chinese politics, with the aim of explor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来自:豆瓣日记
查找文献丶制作书单丶整理annotated bibliography仿佛成为不断循环的曲调。不同老师或同学,有自己的文献搜索与取得方式。做个归纳,亦会不断更新。 【【【【1.首推】】】】 ■西文:[https://www.worldcat.org/] 查找书籍,如今立刻想到的就是它。它与世界众多图书馆有连结。一个关键词下去,通常能检索出相当完整的书目,甚至自动帮你把其他语言版本的书一并带出!此外,还可以注册後用该网站的文献整理保存功能。 PS. worldcat的“cat”是“catalog”,...
来自:豆瓣日记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 ~~这实在是一篇少走许多学习弯路的好文章 zt 这实在是一篇少走许多学习弯路的好文章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