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密斯陈的广播: 家里有娃的这个说说值得保存一下,价值千金好咩? 两个星期,建立了整个学习流程。学完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有大娃的可以作为参考,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一样。 预习:自己看书+书上习题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关键词笔记 复习:整理笔记+课后作业(作业认真审题,写下思路) 错题:分类,每道题必须细到哪一个环节没懂。如果说不出来,拒绝讲解。讲题过程中仔细听思路。存在解题思路类型的题目需要刷题(比如错的大多数题目,都是没有分类讨论的思维,这种题目至少连刷做20个,形成条件反射) 总复习:必须要讲30分钟以上(这一章学什么美容,重点在哪里,薄弱点在哪里,错题类型,解决方案) 如果说应试教育若干年后还有什么作用,大概就是我上面说的学习习惯。 现在每天回家只需要花十多分钟,问几个问题,再花一个小时,给他讲题目。一个小节错误从十七八个题,正确率百分之三十,到现在正确率百分之六十,其中一半题目自己会上网查看答案弄明白,剩下五六个题目是真的怎么都弄不懂的。 为了验证一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的提升,花了1000请一个数学老师给他上了一节评估课。老师评价挺好的,说高一预科能学到这样非常不错了,谁知道她是数学渣呢。 所以下一步数学我就放手了,每个星期找一个老师讲解题目就好了。 家长精力有限,抓大放小,钱用在刀刃上。怎么抓,像这种学习习惯机构老师能教你?不可能的。有这个心,没这个力,毕竟一周一节课。 这种方法只适合成绩差,还能够配合的。那种厌学的不在此列,不否认这种模式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熬过前面两个星期就好了(不能长时间逼,最多两个星期了),当她体会到,原来我也可以学好,老师觉得我能力行的时候,那点痛苦又算啥。 没啥隐瞒的,第一个星期天天被我逼到哭,他跟我说这么努力了你还逼我,很简单我让他记录学习时间,并且要能够说出来学了什么。事实是什么,一天真的学习时间不到四个小时,看起来从早到晚有本书在哪里。逼也是讲事实摆数据。而不是瞎逼逼。到现在能够我一下班,主动汇报。一天学七个小时能讲每科学了啥(不要吐槽他的初中同学考上重点班的那些中考完就已经开始补课了,必修一都学完了),间隙江边跑步,玩手工。不再看言情小说了。 接下来重点搞物理,我也头疼的一个科目啊。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