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倏逝波
来自: 倏逝波 (上海) 2018-06-20 03:32:37创建   2021-08-22 22:38:50更新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已注销] 71人喜欢
有论者谓小津晚期作品颇得俳句之旨,这是真的,看他晚年作品的名字,俨然就是俳句的点题“季语”:《晚春》、《麦秋》、《早春》、《东京暮色》、《彼岸花》、《浮草》、《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秋刀鱼之味》。从《彼岸花》开始,他作品中“秋”的意象愈益浓厚,其所体现浓稠沉郁的人生况味,可谓“溢出悲外”。   知堂翁在《药味集》、姚巧梅在《京都八年》都提到或在春彼岸(春分前后七日)或者秋彼岸(秋...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蟹大侠 16人喜欢
金马的水准在大多数华语影片缺席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下跌。 故事讲得很完整,人物真实,但是剧情走向、人物内心以及最关键的核心立意都配不上金马最佳影片的荣誉。 一个家庭里大儿子自杀、小儿子把别人手砍断坐牢,把15岁女孩的肚子搞大,这个家庭本身没有问题吗?片名叫做阳光普照,普照了谁?那个手被砍断的黑轮,被陈父杀害的菜头? 整个影片最令人费解的一幕,陈建和连人带钱滚出车里,在桥上奔跑的画面。阳光撒下来,背景...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天行影者 192人喜欢
宣传战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成为最重要的战争,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无声无息间就可以决定许多人的生死!!! 而主持人作为排头兵和先锋队,在宣传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在主持人这一环节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那么就算编辑记者写的稿件再好也是白费!就算视频素材足够震撼也难以达到传播效果!提高中国编采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中国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新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水镜之月影 57人喜欢
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买了这部已经听说过N遍的神作,然后就那么一集集看下去,确实是神作,开篇又有几个人能不被真矢的实验性教育所惊呆呢? 记得看到第九集的时候曾经在Q上说,结尾不会是真矢变成了一个好老师了吧?被人讥笑了,马上主观以为我说的传统意义下关爱学生,诚实可靠的老师,我被反问什么定义是好的老师,其实我的意思就是别说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可结尾确实变成了一个好老师,当所有人都在以这种表达方式,即其实他做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afin 308人喜欢
98年左右,我上高一,班主任是个历史老师。照现在话说,比较文艺女青年。早自习的时候,不让我们背书,让我们听李宗盛和马兆骏。有一回放《和自己赛跑的人》,然后说了一通人生哲理,把十六七岁的我听的云山雾罩的。 当然,我发小比我悟性高一些,听的热泪盈眶,然后立志要娶像这个班主任一样的女生。 这都是插曲,我今天要讲的,是这个老师对我的影响。她委派我当了个班干部——图书管理员。 这是个很奇怪的岗位,因为别的干部都是负责管人的,无论是班长还是组长甚至是课代表,面对的对象都是人。而我所面对的,是书。 —— 之所以让我干这个事情,有两个历史版本:一个是老师的版本,她觉得我在班里太不起眼的,但看我写的周记又觉得我和别人不太一样,当个干部估计能力不足,但也可以量身打造一个岗位,发挥一下特长,正好她想让大家多读书,于是就设置了这么一个岗位。 而我妈的版本则是:我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习不努力,责任感也没有,她私下找...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马千 52人喜欢
肯尼迪家族(Kennedy family)通常指美国商人、政治家老约瑟夫·P·肯尼迪(曾经担任美国证交会主席及驻英国大使)与罗丝·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后代,是一个对政冶有着重要影响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家族,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属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然而,这也是个命运多舛的家族,虽然人才辈出,但许多成员却死于非命,令人扼腕。因此,美国民间亦有所谓“肯尼迪诅咒”的传闻。 家族中的第一位悲剧人物是老肯尼迪的长子、未来肯尼迪总统的哥哥小约瑟夫·P...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华弥 1人喜欢
“众所周知,一旦歌德陷入烦恼之中,情绪低落且饱受良心折磨,他会去诗歌中寻找安慰。他其实只要碰到迷人的女子便会疯狂地坠入爱河;不过在他头脑里永远翻腾的还是那些构思中的戏剧和诗歌。窃以为,这些文学创作对他来说比他那些惊天动地但是却昙花一现的浪漫激情要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说,他都有点怨恨这些罗曼史干扰他真正想进行的文学创作。” “亲爱的……你给我发这个做什么?” “我读到一段话,说爱情不是分析,是叙事。一个人的恋爱观就是他如何讲述一个爱情故事。” “这个理论有点意思。” “你不觉得,你就是给我讲的道理太多,给别人讲的故事也太多了吗?” “啊?……” "小余,你这段时间太冷漠了,总想让自己能全身而退,比起你的朋友我反倒不是一个值得你吐露心声的人了,你就好像歌德一样自私。” “谢谢你能把我和歌德相提并论。” “都一样写不出真正的好小说。” “这个过分了,梵梵。” “我就好像皮格马利翁捏出来的雕像一样。...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毛樱桃 479人喜欢
公元138年,不堪病痛折磨的罗马皇帝哈德良几次自杀未遂,只得认命,皇帝掌握大小民族的兴衰,偏左右不了自家生死。于是耐下性子,在等待解脱的最后时日写下一部回忆录,后于当年十月驾崩。 公元1899年,三位牛津学者在埃及最古老的城市法尤姆发掘出几百卷残破的古代...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元非 746人喜欢
按个人读到的时间而非发表时间排序。 1. Psychology’s Favorite Tool for Measuring Racism Isn’t Up to the Job (Jesse Singal, The Cut) 流行的内隐联系测验存在根本缺陷。其测试结果达不到心理学研究一般要求的稳定性标准,同时从概念上来说,在该测试中得分高也无法简单等同于更具隐性歧视倾向。这一工具究竟有何作用甚至是否有用,尚无明确共识。 2. Sickening, Gruelling or Frightful: How doctors measure pain (John Walsh, The Guardian) 测度疼痛何以可能?看医学家们如何游走在主客观视角之间,尝试处理这个哲学意味浓厚的问题。 3. America Is Still the Future (Andrew Sullivan,...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深焦DeepFocus 3249人喜欢
文 | hayashi 编 | Liz 1971年4月,一部名为《关东破门状》的电影开始在东京的影院上映。即使由当时的担当男优渡哲也出演,这部作品总体上也只是反响平平。大概只有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繁盛期的老影迷们能隐约品出其中的苦味:影片最后一幕的决战场被设定在毁得不成模样的新宿日活剧场,摄影机从高处俯视渐去渐远的渡边哲,仿佛在送别一个时代。 七十年代在日本电影的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分水岭一样的时期。一方面,从五十年代开始确立的五社鼎立(东宝、东映、大映、日活、松竹)格局崩坏,日活一度破产,后来以工会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白白白白纸 2人喜欢
用学习的藉口,翘班翘了两天,加之周末两天,就真的是一直在家里,效率非常低地写字,顺带把没时间看的电影也刷了一遍。写作进度也就是放假之前预想的一半不到。每天早上都会先醒,下楼把夜里上了锁的院门打开再回来,这个时候吸了些清冽的冷气,才突然觉得是冬天了。摆着手送家属出门的时候也会想着,如果一直都这么待在家里也不错。不感觉在这座城,也不局限于哪里,只要是有暖气和沙发的家就够了。 回溯过去的三个月,夏末秋初是个比较微妙的结点。即使仍有温暖的白天,夜里却冷得凶猛。八月尾的某天,同学C从外地过来见我们,说还不确定留在英国的小城工作或是回上海。几个人从砖巷人山人海的集市中穿梭了两三个来回,因为路面狭窄,只得前后走着。该说的话差不多说尽了,之后阴云沉沉地下了雨。想着在附近吃东北菜,却好巧不巧地装修歇业。转而坐地铁去吃日料。到达的时候,天已完全黑了。 从那个日料馆,前后一个多月的间隙里,送走了三拨人,每次都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杜瑟 307人喜欢
周日大清早起来,看到豆友转的一篇文章 《美国税改,谁是赢家》 ,税改刚提出来的时候,在豆瓣没有看到什么反响。现在税改通过,这篇半年前的短文却可说是我看到相对“理客中”的一篇。 这么说,一个原因是中国对这事是隔岸观热闹,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基本不看电视,日常获取美国新闻的三个渠道,报纸,网络和广播都是左派媒体。我订阅的“纸”报纸只有《纽约时报》一份,近一年每个周日评论版差不多都有一半文章从各种角度或多或少批评川普和共和党;网上主要看CNN新闻,川普称其为假新闻制造者;开车做家务时,经常听广播NPR...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T 167人喜欢
奥登 说这城市有一千万灵魂, 有的住豪宅,有的住狗洞: 就是没地方给我们,亲爱的,没地方给我们。 我们曾经有个国,觉得它不错, 打开地图册就能把它找到: 我们回不了那儿了,亲爱的,我们回不了那儿。 村里教堂的院子上长了棵老紫杉树, 每个春天都有新花盛放; 老护照可不会这样,亲爱的,老护照不会这样。 领事官敲着桌子说话: “如果你没有护照,法律上就已经死了”; 但我们还活着,亲爱的,但我们还活着。 去了委员会...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如雨乃可乐 4人喜欢
詹姆斯·伍德的小说课 卢德坤 关于小说,人人自有一番见解。小说章法无一定,需不需要章法都成问题:我们这个最讲求自我的时代,胡言乱语是诗意,信笔涂抹是章法,还是可挂名称之为后现代的那种。依恃客观标准的评价体系,该冲到下水道去了。职是之故,当下任何时候往文字圈里瞄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难道不是一座硕大的垃圾岛? 对英国批评家、《纽约客》专栏作者詹姆斯·伍德来说,谈小说,还是要跟一些最基础的、虽已谈了无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劣质的海带酒*1 847人喜欢
1. 洗头时那人跟我闲聊。“你是学生吗?”毫无新意的开场。我说我工作了。 “哦那在哪上班。” 你们旁边那家通信公司。 “这样我从你这买苹果机会不会便宜一点?” 我说那个公司不是所有人都是卖手机的。他还继续问我具体做什么,这时我已经觉得这人屁话多了,但头在人家手上不得无礼。我就说做一些后台程序。 “那工资一定很高吧。一个月能拿多少?” 我当时也是社会经验少,换现在早就闭嘴了,反正尴尬的不是我。我说:“四千多。” “这么少啊。” 从此我再也没去过那家理发。 2. 初中时流行碎发,但学校又限制发型,去理发的一般都说一些“剪碎,短一点,但不要太短”的废话。成品全靠运气。 我的同桌独辟蹊径,选择一家叫三江艺平头的发廊。店如其名,他们只剪平头,并且有特别的理发技巧。三江艺会采用一种模具,套到头上随便推几下就成了。 剪出来的平头十分之平,可以安全放置水银炸弹那种。本来平头这种土逼发型最受爱美中学生的排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ante 414人喜欢
拖了大半年,终于把这段经历写了出来。 逃离阿斯旺火车站之后,我克制自己,决心不和别人提起在那个惊奇之夜里发生的一切。就如霍尔顿·考尔菲德所言:千万别跟任何人谈论任何事情。只要你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 但我的缄默并没有损伤记忆的新活,反倒令非洲冬夜的寒冷、异国风情的面庞和火车站站台的混乱呼之欲出。这一切让人无比怀念—— 当时我却觉得自己倒霉透顶。 坏消息 2016年12月30日,我们五个(两对小夫妻和一位在埃及留学的姑娘,我们三个女孩在研究生时代是室友)告别把我们一路从卢克索送到阿斯旺的邮...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KREJERK 177人喜欢
我相信,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这个国家应该让载人登月成为现实。在这个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太空计划,在人类漫长的太空探索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能够如此触动全人类,同时又具有如此巨大的难度和昂贵的耗资。这不只是让一个人登上月球这么简单——说句实在的,和让整个国家上天差不离。因为每个人都在为此努力。 这是1961年5月26日,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国会立下的登月誓言。 他把全球当时对于航天的狂热转化成一场针对苏联的直接竞赛——在此之前一个月,苏联刚刚把第一个人类送上太空。美国有理由全力与苏联对抗:苏联的第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igital subscription:官网订阅链接 Annual subscription for CNY400 51 weeks for CNY7.84 per week Your subscription includes: *Full access to Economist.com and The Economist in audio *Full access to each week’s issue via The Economist apps for iPad,...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agggot 7人喜欢
摘自 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 Nothing is perfect, because it is opposed to Nothing. 无是完美的,因为它无有对立。 关于沃霍尔(Warhol),没有什么要说的。此事也正是这样,沃霍尔已经在他的采访和日记中详尽地说了,没有修辞、没有讽刺、没有评论--只有他能够使其无价值的影像、行为和动作在其无价值的演说中折射。就是这使得不论人们怎样弄明白沃霍尔目标、沃霍尔效应,在他身上仍有某种始终是谜一般的东西,这东西使他脱离...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iron 987人喜欢
在网上看到的,觉得挺受益的。就转来了~ 第一部分 如何考试 1、...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可樂魚 3人喜欢
 卤煮有时候进门的时候想稍微向旁边避让一点就走太偏了。。直接蹭墙上...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5 16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倏逝波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