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木頭記
来自: 木頭記 (中国香港) 2018-06-20 00:30:06创建   2023-01-29 20:37:58更新
2 人关注
来自:豆瓣广播

熊野爷(老年版的广播: 很多英语学习者有个毛病:从书上学了一个非常非常生僻的单词,沾沾自喜,其实现实生活中其实根本没人用。 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一张嘴连『被子』都不会说,却又来一句『我感觉非常伶俜』,一张嘴就是活脱脱的weirdo。 【如何避免?】 推荐两个工具: 1. youglish.com (图1) 可以查一个句式/单词在油管上的实际使用案例,你可以由此学习用法、发音、使用场景、出现频率等。 2. 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 (图2) 可以查看随着时间变化,一个词在书面使用的频率,这个工具可以一眼看出已经过时的词汇。 这俩工具结合起来,一个表达是否是人用的,一看便知。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Mary Smith的广播: 本来只想顺着前几天看过的这些文房博古图 (https://douc.cc/0A4rWT),再找找看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画,谁知竟意外地被一番跨越时空的金兰姐妹情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是一套高罗佩旧藏,清代沙馥画《南楼追忆图》(1868年),看题跋应该是一位生活在常熟的女画家沈秉仪亡故后,她的一位自称“翰芬女士屈家琇”的好姐妹 (完全没查到任何她的生平),请沙馥画了这部以她生平所用器具为主题的册页,并自己题字怀念她的这位闺中密友。加之其他多位文人的题跋,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对女性友人的文人社交圈子。题诗和配画,透露出这位女画家沈秉仪生前种种慧心妙手,吉光片羽,颇有睹物思人之感。 关于沈秉仪的生平,记载实在寥寥,大致可知她“字柔生,孟仪妹。善画,适姚氏”“善画花卉,尤工兰竹,间作米家山水,来归三载,得疾遽卒,年甫二十六。遗墨罕有存者”。常熟博物馆收藏有她的一本墨兰册页,是沈秉仪亡夫姚芝生整理夫人遗作后“装池汇成一册”并题写十绝句,另请邓石如之子邓传密画了一幅小像,以表达对夫人的悲切悼念之情。而这套《南楼追忆图》,则是女友屈家琇追忆她与沈秉仪之间的旧诗酬和、闺阁往事。比如她们一起去买过一个宣窑笔洗,沈秉仪别出心裁,“铸拗柄铜斗,置炉火溶胶”;还说有一次她们外出同游,碰到有人拿着扇子求画,沈秉仪就立刻拿出盒中脂粉画得一幅红梅绿竹,“拈奁中脂粉,写红梅翠竹,俄顷立就”;还有说沈秉仪善画不善书,嫁入姚家后看到屈家琇收藏的一套字帖很喜欢,就每天拿来练习书法,劝她停下来歇歇她都不放松,说自知字写得不好,“落笔涂鸦,殊令画图减色为恨耳”。 画面风格幽雅清丽,闺阁之美而无脂粉气,如今伊人远去物是人非,可以想像屈家琇思念故人感情之深沉,意绪之哀凉,唯一能做的就是请人画下好友生前惯用之物,翰墨流芳以作纪念。 一直觉得中国古人在怀念故人这方面的文墨功夫,真的很值得今人继承发扬。男人悼念亡妻亡友亡亲的作品可能因为太多了,看多了心里免不了就犯嘀咕,盘算这里到底几分是套路,几分是姿态,余下几分才是真情。女子悼念金兰姐妹见得少,还这么清爽漂亮又有生活气息,真是美好。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屈家琇书,室人沈孺人小传: "孺人名秉仪,字柔生,又字茞厓,小竹舅氏三女,吾母沈太宜人嫡侄也。幼读《毛诗》、《戴礼》,过目成诵。舅氏故善画,孺人姊妹濡染既久,咸得其传。伯姊吉生工写菊,季妹雪生亦工花卉。孺人写兰竹兼画米家山水,泼墨淋漓,一洗闺阁纤丽之习。年十七母徐太孺人寝疾,孺人待视,惟仅不交睫者,逾月卒不起。是年冬,季妹亦卒,哀感交萦,遂成肝疾。沈太宜人爱孺人淑慧,年末笄即为予定聘。及来归,太宜人已不在堂,事吾父与生母邓太孺人,咸克尽礼。孺人仲姊,适予从兄湘渔,昕夕聚晤如在室时,埽除一室,颜曰报平安。戚䣊索画者,奁具旁缣素山积,孺人磨麋隃操不律,俄顷辄了数十幅。舅氏尝以巨幛,命作六根清净图。孺人写竹六竿,如龙门之桐,百尺无枝而苍劲独绝。癸丑(1853)冬得胪胀疾,医祷万方不愈。明年夏吾父弃养,孺人爵踊尽哀,体日益瘁,既又患头风甚剧,卒于乙卯(1855)元宵前一日,年二十有六。孺人于写生外,宣究勾股及星命之学,检日卜雨晴无少爽。书学王大令玉版帖,笔致微弱,作画多不署款。自以未工八法,为生平憾嗟乎!女子有才,固彼苍之所忌耶?抑何摧折之,惟恐不速耶?然难为少女有文明之象。女子之有才艺,宜也。乃丰于才者,往往啬于年。虽然有才以留其名,与老死而名磨者,果何如耶?彼苍之不轻畀予者,固在此不在彼也。前明吴江午梦堂叶氏女子,俱有才,俱早夭。孺人姊妹复不永年,人谓与午梦堂相髣髴云。" Further Reading: 顾秋红, 流芳犹未歇:沈秉仪墨兰册, 《东方收藏》https://douc.cc/3phn1r Christie's Catalog: onlineonly.christies.com/s/wings-song-chinese-paintings-calligraphy-collection-robert-van-gulik/sha-fu-1831-1906-1745/106334?ldp_breadcrumb=back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理一分殊 27人喜欢
本文原刊《文学评论》2020年第6期 内容提要:鲁迅在留学期间,不仅借助日语书刊汲取新知,也深受德语读物影响。《域外小说集》就是他吸收转化德语“世界文学”资源的典范之作。就整体构思而言,鲁迅得到《来自外国语》的启发。他借鉴这份世界文学杂志的思想理念、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五明子 86人喜欢
周运:周作人现存部分外文旧藏目录【《中西文化交流学报》八卷一期,2017年6月,第33—62页】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大杨杨 1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那我懂你意思了 8746人喜欢
这个世界上的李国华们 (一) 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一群又一群的朋友同学呼啸着出来聚会,县城很小,走到哪里都会遇见熟人,这一次,我们在一家烧烤店遇到了小学时期隔壁班的班主任,他和朋友坐在后面那桌,翘着脚啃着鸡翅,大笑着仰头灌啤酒。 认出他的朋友们开始窃窃私语,咦,那不是小学隔壁班的那个沈老师么。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叽叽喳喳地小声讨论:我记得他!流氓班主任嘛!那时候叫他流氓,并不是真的在贬低,而是带...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木頭記 132人喜欢
旧评论一篇,存档。主要是当年看到对王道乾译《情人》的劣评,颇愤愤,以为对王先生太不公平,提出的理由也不能说服我。评者每每批评译者的理解,但是我总觉得评者误解频出,怀疑他是否看了原文。评者对中文美感的要求,我也不能赞同。总的看法就是,人的文字感觉还真是千差万别。敝人珍之如蕙兰,他人弃之若鄙履。还有就是,我们需要靠谱的翻译批评。当然下面几个译本都是原来的评者收集,我的意见放在括号里。 法文原著: Un ...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木頭記 2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人間好少年 1人喜欢
Title 淸末民初洋學學生題名錄初輯 | 房兆楹輯 Publ Info 臺北 :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民國51[1962] 該書序言為胡適所作。 其中包括: 1.光緒壬寅癸卯(1902-1903)日本東京中國留學生。 2.光緒丙午(1906)京師大學堂同學錄。 3.光緒丁未(1907)京師大學堂舊...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小道士青烟 15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五明子 17人喜欢
在本报9月13日的《阅读周刊》上面,我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普通西文书中的两本带严复题记的原京师大学堂译书局藏书。友人王蔚看到文章后指出,在《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中收有一份1904年2月的大学堂译书局所购西文书籍报销册(页224-...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书白 5人喜欢
风起了,能否吹散刺耳的高音? ——有感于王汎森《执拗的低音》 刘...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五明子 88人喜欢
在本报2015年7月19和7月26日的《阅读周刊》上,我发表过《王国维旧藏西方哲学书十种》和《王国维西方哲学藏书拾遗》,其中介绍了周运和我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基藏外文书中找到的二十四册王国维西方哲学藏书。在找书的过程中,我曾推测王国维可能购读过桑德斯(Thomas Ba...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海马 6人喜欢
详细说一下手机的prepaid计划,价格低廉实惠(update信息) 看到隔壁帖...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týr 3643人喜欢
所以,乱世之中 做一个厨师 手拿菜刀和汤勺 无需惊慌 即可成佛 —— 何小竹 乱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滕子京 237人喜欢
傻办法亲测有效。还算比较容易操作。先上效果图。 需要用到的工具有 1. Chrome浏览器 2. Evernote/印象笔记的账户 3. Evernote Web Clipper/ 印象笔记·剪藏插件 这俩是一个东西的中英文名。 预备工作: 在Evernote软件里创建一个“豆瓣日记”的笔记本,专门存放此次...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ateface 1334人喜欢
前些日子开会的时候遇到中研院近代史所的老师,向我们推荐他们新做的“近代史数位资料库”,只需简单注册,即完全开放获取。前些日子他们网站出了点问题,现在修好了,我去逛了一下。真的是感动到泪流满面啊。如此便捷的数位化工具,以后做研究会轻松多少啊。且让我...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東山鹿溪 18人喜欢
2014年10月20-23日,萩、山口、下关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etamorphosis 3人喜欢
2015「香港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徵集 主題:從文化及文學...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Nuage☁ 10人喜欢
http://www.douban.com/note/133959034/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十三元 13人喜欢
(初刊《文史知识》2012年11期) 因痛感整个中国学界风气浮躁、积弊...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7 18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木頭記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