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HJ
来自: HJ (广州) 2018-06-20 00:30:03创建   2022-08-24 08:18:32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Helicopter的广播: Andrew Huberman 博士是斯坦福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的神经科学家,他在最近播客中介绍了喝酒对大脑和身体的影响,翻译一些要点,太长了分上下部分,此为上。 https://douc.cc/3ShRNL 【酒精的特点】 - 酒精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意味着它可以直接进入细胞,而不像很多物质或药物只能附着在细胞表面,这种轻易性也导致破坏性更强; - 酒精主要包括异丙醇、甲醇和乙醇,人类能安全食用的只有乙醇,也就是酒,但乙醇一样会对细胞造成伤害; - 乙醇对身体具有毒性,需要转化成乙醛,在转化过程中需要耗损NAD和其它化学通道(biochemical pathways),而NAD水平是长寿学领域中被认为与延长寿命有关的; - 乙醛是特别糟糕的乙酰基,是会杀死细胞的毒性物质,而且它会不加区分地损伤或杀死细胞,因此你的NAD不得不将其转化成乙酸盐; - 从乙醇到乙醛再到乙酸盐的转化过程如果不够快,乙醛就会在身体积累,导致更多损伤;该转化过程发生在肝脏,肝脏细胞就是那个干脏活的; - 总而言之,喝酒好比服毒,喝下去之后还会被转化成一种更糟糕的毒药,而这种更糟糕的毒药还会有一部分被转化为卡路里;因此,酒精是一种「空卡路里」(empty calories),它的新陈代谢成本很高,却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虽然可以作为即时能量,但无法存储、不提供任何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也有人说糖是空卡路里,但糖是比乙醇或乙酸盐好得多的能量来源; 【醉酒是咋回事】 - 乙酰醛导致了醉醺醺的感觉,醉酒、醉意其实是毒性引起的神经回路紊乱导致的; - 经常喝酒的人,或者有酗酒遗传基因的人(即更容易发展成酗酒),喝酒会让他们感觉精力充沛,那种喝酒带来的良好情绪也能维持更长;而那些偶尔喝酒的人,醉意或微醺感的维持期较短,很快就会进入一个感到疲乏、运动功能失调、口齿不清的状态; - 酒通过胃部到达肝脏后,会开始转化过程,其中一些乙酰醛和乙酸盐会穿越所谓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进入到大脑,从而引发了醉意、愉悦感等; - 酒精并不与具体某个受体结合,但对于涉及某些类型的思考和行为的脑区,具有某种亲和力;具体来说,当你喝下一两杯后,前额叶的神经元会进入关闭状态。平时这些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抑制冲动的行为和思考模式,当它们停止工作后,你就会释放冲动; - 酒精还会抑制参与记忆形成和存储的神经网络,这也是为什么喝酒会导致断片;除了这种自上而下的抑制,酒精还会影响我们大脑中进行判断的区域; - 喝酒后的短暂时间内,人变得冲动、判断失调,但当喝酒成为习惯,你的神经回路控制冲动行为的部分会被改变,控制行为的神经回路突触减少了,即使不喝酒的时候,也更容易变得冲动。所幸的是,只要通过禁酒,在2-6个月内是可以修复的,除非是那种酗酒多年; 【酒精与幸福感】 - 与幸福感、自我认知有关的脑回路,会用到调节神经的5-羟色胺,当我们喝酒时,情绪回路被干扰、变得过度活跃,导致我们感觉良好、放松。随着酒精持续摄入,或酒精效果消退,血清素水平开始降低,神经回路的活跃度也下降,爽快感觉也开始消失。这个时候就有冲动继续喝来维持愉悦感。然而,喝得越多只会让控制肢体协调的大脑皮层区域进一步关闭,最终导致警觉性和清醒感的萧条(depression,这里和抑郁症不一样)。 - 对于经常喝酒或酗酒的人,他们维持清醒的阈值更高,也就能保持更长的愉悦感才进入醉酒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杯不醉的人很可能是基因差异导致,这种基因也会使他们更容易发展成酗酒。如果试过多次喝到断片,事后完全不记得喝醉后发生了什么,就尤其需要注意。 - 酒精会改变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的关系。下丘脑的大小和口香糖差不多,它所容纳的神经元负责调节我们的行为与心态,例如脾气、性欲、食欲等。下丘脑通常对脑垂体提供非常具体的指令,垂体随之释放荷尔蒙到血液中,与肾上腺沟通。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皮质醇影响抗压能力、免疫系统。总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就像一条轴子,保持着你的生理平衡和处理压力的能力。 - 经常喝酒的人会导致更多的所谓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在不喝酒的时候也被释放,这使得他们感到更焦虑/幸福感降低,继而又去喝来解压。 - 总之,即使只是每天小酌,也可能带来神经回路和荷尔蒙系统的改变,导致抗压能力降低。 Disclaimer:不是专业的团队,这本身也是口语化的播客,具体表述不严谨之处请多包涵。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Mercy 33人喜欢
这是王蕙玲对这个剧本的诠释,我更喜欢她的初衷。 愛被驗證為當一方遇見另一方,生命出現了無可抵擋乃至是摧毀性的變化。它不該是一種可以類比推衍的慣例,它必需以生命的形式獨一無二的奉獻給某一個特定的人。它是一個單獨的完成。   在族群標誌類化的年代,要冒著愛一個人就成為一種人的危險,和不愛一個人就背叛一種人的風險,人對感情的定義成了一只一只的抽屜,以前迷惑是一種痛苦,現在旗幟鮮明則又有另一種不允...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jie 392人喜欢
老去的他坐在三块墓碑中间。 旁白在说: 有人经过,问我这是谁的墓。 我会告诉他,这里一个是我的妻子,一个是我的爱人。 一个是追寻着自己的,一个是自己追寻但是只能逃避的。 这是关于夜奔的故事。 这是关于他她他的故事。 --题记 我常常做这样的一个梦。象郝斯嘉的那个梦,一片迷雾,无止境,不停的奔跑。。。 我不知道那是要逃避什么,还是要寻找什么? 然后,今天,我看了《夜奔...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KnowYourself的广播: 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到更安全、更舒服的关系,去养成一个更安全、更舒服的自己。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与一个更严苛的人建立联结,去培养出一个更完美主义的自己。塑造自己的方式,是通过选择关系。而选择什么样的关系,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 但想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一些部分,想要自己变得更安全、更舒服,并且你也找到这样一个对象,愿意与你建立深厚的联系,这个塑造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需要知道,你一定会先经历一个不舒服的过程。这种不舒服可能是由于你已经成型的关系自我,想要把你们的关系带入你熟悉(但不喜欢)的模式,但你隐隐想要与之对抗。也可能是你在与一个和之前的重要他人都不同的、全新的人格之间的磨合所必经的痛楚,即便这个人让你感到安心和舒服。 不论是怎样的改变,我们都要先强迫自己接受一些不舒服,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Nomad 1797人喜欢
1⃣️最近一个月接连看着两位读人类学的学长因为异地和各自女友相继分手,两人都是那种精神需求很高的人,也都带着些文艺男青年的特质,看他们过往关于恋爱的分享,我感觉都是好不容易找到了聊得来的伴…… 学长A今年研三,爱好摄影、电影、音乐、诗歌、书籍,pyq还时不时分享他写的诗,文笔流畅动人,性格也特别友善。今年刚参加了华北某高校人类学博士的考试,顺利的话9月入学,女友去年9月刚去华南某Top10读社科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后还要长期异地所以分开了。 学长B也是研三,女友去年9月去了美国学电影,之后也要留在美国拍电影。学长之前的签名是“一名PhD to be“,我一直以为他要去美国读博,因为从阅读、写作和语言各个方面来说,我都佩服他的优秀。没想到他现在没了此打算,“虽然是浪漫爱,但要结束异地,读博士要8年。做学术对我来说产出不了什么concrete 的东西,读博,我觉得太空虚了。异国第8个月,两...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豆瓣时间的广播: “爱情很糟糕,不仅很糟糕,还使人痛苦,使人害怕,让你怀疑自我,批判自我,与生活中其他人疏远,让你变自私,让你变奇葩,让你纠结发型,让你变残忍,让你语言和行动都失常。我们都想得到爱,得到后却发现爱是如此可怕,所以怪不得我们并不想独自经历。别人告诉我,爱是与生俱来的,人生的目的就是为爱找到合适归属。人们总是这样说,‘感觉来电’‘来电就好办了’,但我深表怀疑。要有勇气才能辨别合适人选,弱者不擅长爱。做一个浪漫的人需要满怀希望,我想他们的意思是当你找到你爱的那个人,就像找到了希望。” (《|tv:27053768|伦敦生活 第二季|》 )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唐夕的广播: 有一篇文章讲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哪些决定你能否成为人生赢家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这里先放哈佛的结论: 👉 自己不酗酒不吸烟; 👉 锻炼充足,保持健康体重; 👉以及,童年被爱,共情能力高,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系, 👉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选择的人生另一半。 以下数据可能会让你吃惊: 👉与母亲关系亲密者,一年平均多挣8.7万美元。 👉 跟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一年平均多挣5.1万美元。 👉 在“亲密关系”这项上得分最高的58个人,平均年薪是24.3万美元。 👉 得分最低的31人,则平均年薪没有超过10.2万美元。 只要能建立亲密关系——无论是真的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就能大大增加你成为人生赢家的的几率。 看起来,是不是很像鸡汤? 但哈佛对此有个解释-- 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不离不弃共同进退互相鼓励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不同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手段。 一个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人,特别是生活在有另一半深爱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泄,接受爱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应对方式”,能帮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 反之,一个缺乏亲密关系的人,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需要独自疗伤,而酗酒吸烟等常见的“自我疗伤方式”,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关于这点,记得之前我曾看过一个视频,是关于秦昊的。 伊能静说,秦昊无论遇到什么事,受到多不好的言论,都不会当回事,因为他觉得只要家还在,亲人还在,就没什么事抗不过去。 家人,好的亲密关系永远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好的亲密关系更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资产。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瑾的广播: 一个好的爱人 能减少人间一半疾苦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二家瓜姐🍍 24151人喜欢
“看起来”,真的是个很奇妙的现象。 有的人身高不足1.6m,看上去却像是1.75大长腿;有的人明明肉肉120斤,看起来却苗条纤细。 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你看到的,未必是你以为的。 比如这幅图,你觉得左边和右边中心的橙色圆圈哪个更大? 多少宝宝毅然决然地抢答:右边!!! 其实告诉你——它俩一样大。不信画给你看: 再看下面这幅图,是不是觉得横七竖八,眼睛都花了? 嗯,其实人家每一条线条都是平行的,不信你点开大图放大了仔细看看? 所以,有时候,自己的眼睛,也是会欺骗自己的。 这让我不禁思考:如果把这...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esoteric 374人喜欢
电影的时间背景虽然设置在民国,但是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的故事,时时、刻刻、处处仍然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拍摄是非常话剧式的手法,简单固定的场景,冲突的集中爆发。但是电影的细腻和更丰富的展示空间,使片子里多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制作者在这些地方的“别有用心”,恰恰透露出了创作的本意。或者说,为影片留出了更丰富的阐释空间。 一、“当代武训” 电影中一面黑色的“当代武训”的锦旗很有趣。为了引起注意,电...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耳螨和马拉色真菌较难区分,共同点是耳腔内有咖啡色油泥,闻起来臭,狗子不断挠耳朵甩头。区别很微妙,通常医生会建议化验(新手还是化验吧,一次40)用肉眼可区分的是:前者的油泥易成颗粒状,后者面糊糊的,并且后者耳腔内会有真菌感染的黑斑。 治疗方法: 1,必须先清理耳腔。可以用Epi-otic(漂耳水)配合完成。在耳朵内点入3、4滴耳漂水,狗子会甩头。然后再检查耳腔内油泥形成颗粒状,用棉签清理完全。 2,耳螨点Vetoquin...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余小岛 8490人喜欢
今年七月份,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因癌症在巴黎去世,魂归真主,享年76岁。阿巴斯的一生留下了近40部作品,九月份中国电影资料馆选取了其中7部代表作,作了一次阿巴斯电影的纪念影展。 阿巴斯1940年出生于德黑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1.30th 主子爷终于回来了。现在全家对他可好了,天天抱怀里(づ ̄3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Purr 199人喜欢
我是上次那个“不要忽视猫便秘”的LZ。请大家不要介意标题的咆哮体,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52人喜欢
逃避型人格 佛教中有出世与入世之说,所谓出世是指唯有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入世则是指普渡众生。这出世与入世的分寸很不好把握,结果许多只为出世不入世的人为了解脱痛苦,选择了空门,成为心如枯木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山,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很可能属于逃避型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隐居者已很难找到一块清静的乐土了,于是,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易旻昊 339人喜欢
通过HIIT(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此处译为“高强度间歇性...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小加的夜半厨房 2865人喜欢
嫌弃鸡腿根脱骨麻烦的童鞋们看了这个相册一定会蠢蠢欲动吧......相册已经注明是简易版,请不要在照烧汁勾兑比例上较真.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鼓槌儿 3人喜欢
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有问题都非常现实,并已被很好地记录下...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atomic 1334人喜欢
关键词: 学术资料 学术资料账号密码全集汇总 希...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HJ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