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叶眉的广播: 这是我娃四年级时候教室里挂的一张海报,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在国内读的本科,也学过研究方法这门课,但是,但是,即使在学校接受科班、系统的训练,也完全没有如此清晰的big picture的逻辑脉络。 后来我在美国读研究生修研究方法的课,社科领域,还是按照这个脉络来的。 我简单翻译一下吧: 科学研究方法 1. 提出问题 2. 收集资料 3.提出研究假设 4.测试研究假设 5.收集分析数据 6.得出结论 看得出其中的逻辑:一个科学的结论要经过这样的methodology才能得出来。 我们小时候是没有逻辑训练的,刚好我刷豆瓣看到这篇文章,和我的观点一致:https://douc.cc/3RPCCw 我娃说他们的science课程就用这张图。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逻辑是一样的。 而且从小这些训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比如今天我和娃去买菜,她看见一瓶带蜂巢的蜂蜜,觉得很好奇蜂巢是什么口感,就买了一瓶回来。晚饭时候还没开封,她拿着瓶子说:“My hypothesis is it is crunchy instead of soft." 我听见她用Hypothesis这个词都惊呆了,问她你打算怎么test 你的Hypothesis。我娃翻白眼说吃一口就知道了。我觉得她的方法还挺科学的😊。 平常和美国人交流的时候,也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他们的逻辑。都慢慢悠悠的站在自己立场上举证,然后做argument。 另外国人总觉得美国基础教育很差,主要评价指标就是数学差,我娃五年级还做串串乘法,确实比国内落后多了。但是他们科学课学习很多东西,学什么都上手做实验。毕竟做研究的第一大忌就是cart before the horse,让先入为主的概念引导研究方法。 前面有豆友说考托福就感觉到了,托福阅读内容覆盖面很广,天文地理自然历史无所不包,而且里面的内容有事实fact也有观点opinion,考察阅读理解能力。 我到考GRE的时候觉得写Issue和Argument都无处下手,非常茫然,结果开始念书才发现,x,每天都在写argument,套路特别重,他们从小就训练,我们读研究生才接触。在国内读本科都木有这个领域的训练,我甚至都怀疑到底有没有人会教这些东西。 各门社科都是zz挂帅,结论先给好了,然后再把结论justify。这从方法论上来讲就是本末倒置了。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