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王工
来自: 王工 (洛阳) 2018-06-19 19:28:00创建   2022-01-18 15:28:59更新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杨柳岸晓风有时 12人喜欢
完全没有主角光环的故事,算是极其少见的吧,莫名的觉得很有意思。 男主角是超级败家子,女主角是见钱眼开的丫鬟,大半的配角都是妓女。30集的电视剧第5集男女主角就一起死翘翘了,然后竟然到最后也没有复活。而且成了鬼的两个人既没有获得了不起的技能,更是完全没有察觉坏蛋的阴谋。 就真的拿着两本鬼手册,认真研究应该怎么在阴间好好生存。学着在太阳下打伞,入梦,鬼遮眼,鬼打后脑勺等技能,乖乖等着投胎的机会,莫名戳中...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juventusyq 10人喜欢
唐十一生前是个纨绔子弟,死后化为鬼却变得充满“人性”,懂得关心人,为人着想,不再发少爷脾气,真心很讽刺。但是这也是这部片子的出色之处,它用一种更加舒服和轻松的方式告诉了观众人死后是什么样子的,人死后对待世间万物是什么样子,充满了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 亚视90年代末的片子浪漫主义色彩横行,后面还有更加浪漫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而这些,也是那一代人,那一代看着本港台的人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nono 25人喜欢
在豆瓣上看到许小年老师《商业的本质与互联网》书评,提到“长尾电商是一个社会净值小于零的商业模式”,啥?赶紧花四个小时速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大失所望。以前在我心目中,许小年老师是个低配版的高善文,现在,变成高配版的陈安之了。 当然高配版陈安之也不丢人,中国老话说,狗掀门帘子,全凭一张嘴。能靠嘴唬住传统企业主,也是一门手艺。秒哥low不low?几十亿啊。微课传奇low不low?几十亿啊。王财贵low不low?几十...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skywalker 8人喜欢
如果不了解1930年代到1960年代,美国民主党的政治运作,估计是很难看懂《惊爆十三天》里众多历史人物的。这部片子里面,总统约翰·肯尼迪(JFK,杰克)和他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鲍比)才是古巴导弹危机的真正主角。次一级的重要人物包括: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鲍勃),参联会主席麦克斯韦尔·泰勒上将,战略空军司令李梅, 泰德·索伦森 这里首先要提到影片中一个重要但台词不多的人物,大佬中的小佬,这就是肯...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粉红大叔 7人喜欢
和电视剧一个走向吧,女主还是通过骗钱想回银座开店当妈妈。。。。女主出狱后,偶遇补习学校校长,被介绍到一家店干活,两周后业绩第一被提升为妈妈。 男主?(和妈妈比起来只能算男2吧),感情线有点奇怪,妈妈是在男主被老板(妈妈下手的对象、夜店的老板)逼得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廊间听步 37人喜欢
尽管背负着「中国制造未来史」这么一个浓烈畅销书意味的副标题,这本书还是包含了一些独到的观察。作者的问题意识大概是来源于近年频发的工厂从中国迁到东南亚的事件。他试图论证,这并非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而恰是中国供应链规模效应的「溢出」。也就是说,并不是制造业离开了中国,而只是中国制造业的部分环节迁移到了东南亚。这些外移的环节仍然从属于以中国为核心的供应链网络。 先前的产业迁移有从美国到日本,从...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housai 9人喜欢
[Singin' in the Rain] (边听边看更有感觉哦~) u1s1,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我对这部电影很有感触,也非常喜欢这个叔攻(羞涩),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并不像别人说的性幻想,我更觉得这部电影更多的表现了“人,对爱的追求” 电影的最开头是从叔攻被老婆...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英国病人 19人喜欢
如果你的生活正经历换季,面对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你将如何应对?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等来彩虹的破云而出?回到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是婚姻不如意的母亲,当儿子昏迷在床,要如何面对儿子的男朋友?假若你是生活不快乐的男孩,不知男友何时才会醒来,又该如何面对爱人的母亲?韩国电影《换季期》就用平和伤感却不乏温情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众多表达方式迥异的LGBT电影中,《换季期》无疑属于最平淡如水的那一挂,从...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目送飞鸿 16人喜欢
《通论》之所以是通论,是针对古典理论而言的。凯恩斯认为古典理论假设的均衡是特例,失衡是常态,因此古典理论只能算是通论的特例。 凯在书中指出,古典理论特别是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需求,需求总是等于供给,从而一直忽视了对总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分析(“可以忽视总需求函数的想法是李嘉图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有效需求只能偷偷摸摸地生活在不入流的卡尔▪马克思,西尔维奥▪格赛尔和道格拉斯少校的地下社会之中”P3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目送飞鸿 7人喜欢
本来今天白天有要事,所以前两天一直是打算早睡早起的。结果前天晚上上网读《往事并不如烟》,搞到很晚。昨晚也是,都睡下了,想着《往事》,思绪难平,起来看一会电视,正好放的是溥仪,又搞很晚。这就象高中里,明明第二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可是拿到了《倚天屠龙记》或《基督山伯爵》,就放不下了,一直要看到后半夜。 原本是当作故老的回忆来读,可因为作者周围,耳濡目睹,都是些高级知识分子,旧时代的文化精英,所以其言辞...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目送飞鸿 16人喜欢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是在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基础上完成的。它讲的问题并不复杂:由于资本回报高于增长速度,资本集中是一个长期趋势;二十世纪中期趋向平等的表象其实只是这长期趋势中的一个特例。但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在20世纪的很长时间,却被大多数人忽视。大家只满足于库兹涅兹提出的长期收入趋于平均的论断,没有人去做深入细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作者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的结论没有什么问题。...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目送飞鸿 2人喜欢
《裴洞篇》记录的是苏格拉底受刑前与好友的对话。苏格拉底临行前“泰然自若,认为自己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里按照哲学活得非常出色,胜于今生的生活方式,而且他的这种泰然自若确系真知灼见,绝非出自于盲目无知(p55-56)”。对话的核心在于论证灵魂不死。 苏格拉底一开始就说“一个在哲学中度过一生的人会在临终时自自然然地具有充分的勇气,并且强烈地希望自己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最大的福祉”,“那些真正献身哲学的人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目送飞鸿 2人喜欢
本书是作者对1974-1990年间发生的民主转型进行的研究。正如作者所言,他并不试图去总结民主转型的一般规律,因为这只是在有限时段内发生的一组特定事件,并且有些事件在本书写作时仍在发展之中。    书中指出,第一波民主化植根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主要是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第二波民主始于二战后,更多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即西方民主国家在二战中获得胜利从而将民主强加给德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和韩国,以...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目送飞鸿 2人喜欢
这本书很短,但写得很清晰。主要的理论框架都在第一章,后面是具体应用和分析。它分析的问题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作者以经济人的理性假设为出发点,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指出:由于个人参与提供公共品会负担成本,并且个人努力对结果影响不大,而啥也不做也能享受公共品一旦提供后的益处,因此只有在个人收益超过提供公共品的全部成本时,自私的理性个人才会有动力为了“集团利益”去提供公共品。而集团是...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北漠 57人喜欢
这款软件是很多人气之星的制胜法宝。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可以把一切ps的朦胧美好宛若幻境。 多年后重新翻出这部片子来看,在图书馆满座的时候,我看电影,遭人白目无数。 终于看懂了,我想是的。 幻境和现实能否并存,毕业那天他们一起失恋失业,约定永不相见。 可是,如今已经被证明的六度原理,我们之间不用几层就可以兜兜转转再相见。 在这年年扩张的北五环六环或者会七环到河北的城市里,我们,终究还是难逃命运。...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momo 533人喜欢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里都会遇见几个嘉莉式的人物。嘉莉不局限于女孩子,也有的是男生,他们可能是因为长得不好,或者性格怪异,或者迟钝……或者什么都不为,总之就是被集体排挤和修理了。成年人大概很难想象,那种排挤不是充满仇恨和敌意的,而是狂欢式的。大家兴致勃勃,花样百出。这个人简直就是个梗,上课举例子,课间开玩笑都可以将气氛瞬间炒热。 我室友和我讲过,她高中时班上有个女生脑子不太好,行动也不很敏捷——至...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永夜娑罗 608人喜欢
别说你不是这样 初中高中大大小小的学校里,你身边肯定出现过不只一个嘉莉 别说你没有在心里不满的碎碎念,别说你没有因为她的窘态而发笑, 别说你没有看见她所受的侮辱,别说你没有无动于衷 别说你同情,别说你善良 说真的,我不信 我不信那时的你,是一副世事洞明,心存宽容的模样 当在看这电影时,当我为嘉利的遭遇无语时,当我看到她的梦碎的 这么没有悬念时 我也对自己说,别说你不是这样 我们当时最大限度能做到的,也...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gansen 140人喜欢
沼田真佑的小说《影里》是风格独特的震灾后文学,也是真实动人的同志文学。改编电影《影里》同样也是一部优秀的后3.11同志电影。 有学者说在日本文学界“震灾后文学”这个类别的出现就始于2017年《影里》获得芥川奖这件事。宣布获奖之初,还引发过不小的争议。小说描写了男主人公今野周一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日常生活。今野十分在意偶然相识的男同事日浅,但对方看起来总是神秘兮兮,行踪不定,和今野的距离忽近忽远。“那一天”...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林愈静 613人喜欢
《the social dilemma》(中译《社交陷阱》)里引用了一段儿新闻报道说,崔斯坦被认为硅谷里勉强有点儿良心的人。这部纪录片以他的一个项目为主线,讲了最近十年勃兴的社交软件对人类个体和整个人类文明的侵蚀。这些社交媒体公司(FB,twitter,wa,insta等,是不是应该...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落红尘 11人喜欢
如果这不是一个故事,遥远的时空里,必然有人无眠。 对于梦色,留给她的是一份最美好的回忆,在剩下的短暂的岁月里,那个少年永远不会褪色,她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真挚的,热烈的,绝美的,日日夜夜温暖她慢慢逝去的年华。 对于世芬,也算是个完美的结局,至少他曾经两心相知, 安危与共,虽然时光如萤虫的尾灯,稍纵即逝,也足以安慰他青灯古佛前漫漫长夜的孤寂。在最美的时候失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对于阿娇...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魁霖 18人喜欢
不管是弯是直,无人注视的地下恋情,注定要因其背叛了爱情的坦诚而付出代价。 导演Solomonoff以其细腻视角著称。执导过的《脸红的夏日》(El último verano de la Boyita)为她带来了许多荣誉。这一次她将镜头指向同志,以其敏感纤细的视角进入了隐秘缠绵的内心世界...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薄荷茶 43人喜欢
这季日剧开始之前,我遇到了一个心动的对象。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心动过了,久到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会再喜欢什么人,直到孤独至死——幸亏我一直都为着孤独死的目标做准备,深挖墙、广积粮,孤独死的前路并不太令人发愁。 就在前往孤独死的结局一路狂奔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心动对象,剧情发展简直和这季另一部剩女剧神同步(没错,就是那部<姐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我冒死表白,与他互相试探,有了一些甜蜜的对话和...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3132人喜欢
以下涉及剧透,小心观看 ps.我算半个刘亦菲粉,花木兰是我很喜欢的题材,算是期待很久了。 1、巩俐饰演的仙娘(抱歉我百度查的,看完估计没几个人能知道她叫啥),整个电影里面唯一的开挂魔法师,能力值那叫一个牛逼,吊打花木兰和玩似的的,想杀皇帝也是探囊取物。就因为大家不认可巫女的存在,跑去投靠一个在我看来可以被她秒的反派,还贼卑微是为啥?最后牺牲自己救木兰是不想活了想自杀?毕竟救木兰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撑,而且...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刺幻者 14人喜欢
格兰诺维特确实不愧是功底深厚的大师,在旁征博引之中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比如弱关系、用社会网络理论代替低度社会化或过度社会化的极端倾向等不错的概念或理论,但我觉得总体上还是远没有网上谬赞的那么牛。尽管他一个劲地批判其他学者,可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数据上来说,他的观点都缺乏说服力。举几个例子: 1、格兰诺维特认为对周边关系的依恋导致了大家不容易离职以及老板招聘时喜欢通过员工推荐熟人。但我认为是因为机...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烤豆奶 15人喜欢
其实看这部剧可以看出来,编剧所设置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走向,在前七集就已经发挥完整,可以说已经臻于圆满了。 而第八九十集,则纯粹是编剧本人对于武士之爱、若众道、美少年之死这种日本特有的男色美学的秀场。 对于我个人而言,后三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梦境,一场舞台剧,是正剧延伸的番外,用了完全不同于电视剧,而是话剧式舞台式的方式来讲述一个男色之爱的故事。 尤其是讲故事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前七集不断重复跳入海...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57 58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王工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