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Sumi
来自: Sumi (广州) 2018-06-19 18:54:14创建   2023-05-30 05:45:34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布鲁 0人喜欢
我想问: 这世界上,还有哪个成年人,没有压力吗? 普通人是肯定逃不开“压力”二字的了。 中国的普通人们现在要面临疫情之下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 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普通人们还得面临因种族主义而被“爆头”的生存压力; 其他国家例如斯里兰卡的普通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迫面临极度贫困、食不果腹的压力。 那大佬们也有压力吗? 中国的商界大佬们要面临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压力。 华尔街的精英们...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饮水少年 3人喜欢
自身充盈我们会活得更加自由,天地之大,倘若自身不充盈,我们很容易被外界淹没。任何可以凭靠的外界都有可能坍塌。在年少时,我们常常会觉得认识很多人去很多地方,自己仿佛过的很自由很美好。其实当我们到达一定年龄,就渐渐会明白不管我们认识多少人不管我们去过多少地方,倘若我们自身不充盈,自身很匮乏,那么我们就不会有更多的自由,也不会活得更加美好。 自身的匮乏会导致自我孱弱,就像很多人不能享受孤独,那么他必然被孤独所困,但是每个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会遇见孤独,如果自我孱弱到不能享受孤独。那么孤独就会像洪水猛兽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三童 72人喜欢
1 我查了一下,这本书的法文原名叫《Tout le monde peut-il tomber en depression?》,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可能陷入抑郁吗?》。中文版把这个书名改为《走出幻灭》,因为作者在书中说想把这本书改为《幻想破灭》。当然,我觉得这样改书名也有编者自我投射的部分,因为这是一个看起来人人幻灭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走出幻灭。 相对于幻灭这个话题,我倒是觉得原书名提出的问题可能更加值得讨论:在心理层面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陷入抑...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79人喜欢
1、用目的引导思维,而非思维引导目的。 2、焦虑的时候放松神经警惕,睡前冥想20分钟,专注自己的呼吸。&鼓励赞美提升受者价值感。 3、每一个个体都是特别的,给人贴标签是种比较愚蠢的相处方式。&追求一件东西,先分析是不是目标。 4、接受并做真实的自己。 5、澳洲是个阳光超级充裕的地方噢,快乐的人也相对较多。 6、行动是治疗绝望的好药。 7、别人的倾听量是有限的,不要当祥林嫂。 8、坚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晚安好运©️ 2452人喜欢
影视中角色们读过的书籍或杂志,自己截图整理着玩。只收录现实中存在的书(或按照真书外观仿制的道具书),如果查到了版本信息也会补充在描述和这个豆列里: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09620695/。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新海诚 3435人喜欢
豆瓣的影迷们,大家好,我是导演新海诚。应该有很多朋友都是通过《你的名字。》《天气之子》认识我的吧。之前《天气之子》在中国上映时,我对大家许下承诺,三年后我会带着新作品再次与大家见面。这次能带着《铃芽之旅》来到中国,实现这个约定我真的很开心。 豆瓣の...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王食欲 3556人喜欢
我今天花了6个小时做了一套广告策划案。核心创意我写,创意阐述这种必须的废话,以及一些破图表,我让ChatGPT生成。 搞完以后,我感觉广告创意这个行业,如果不是已经被客户认可的知名牛X大策划,基本其他人都要下岗了。因为ChatGPT与普通策划之间,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这是我把我的创意输入后,让ChatGPT给我生成的一段创意阐述: 虽然这段阐述写得放之四海而皆准,略微缺乏了一些创新性。但我认识的4A公司的那些月薪6~8k的小策划们,也就这个水平吧(甚至可能还不如这个水平)。 一般来说,4A公司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JAM 3083人喜欢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私信我,并标注来源和原作者id,谢谢。 —————— 春天来了!这个时节很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其实也是我的心理医生说的)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抗焦虑的这些年,和心理医生聊天的心得,以及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是病理性的焦虑,就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就医鸭! 我当时生病是怎么发现的呢,是发现自己心跳变快,然后呼吸有点困难那种,那时候以为自己心脏不好啥的,去了各种医院检查,发现身体正常。 最后是去了港大医院,医生说,你这个症状,可能是焦虑症,建议我去深圳康宁医院看看。结果,就中了。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呀呀呀 125人喜欢
1不要总是想有的没的。 2不要过度的联想,不要总为将来的事忧虑。不要悲观的揣测未来。 3不要把别人对你说的话放在心上 4自动屏蔽无关的信息 5不要看一些过度煽情的故事和话 6过去的事能忘记则忘记,未来的事还没来,谁知道以后怎样呢,不用过于悲观绝望。 7不要太焦虑将来和以后。船到桥头自然直。 8踏实一点,做好眼下的事。 9别总是和别人攀比。攀比是不幸福的根源。什么别人有的你也要有,人活着不是变得同质化。你能有的就是你能有的,你遇见的就是你所遇见的。就像打牌一样。你有的就是自己手里的牌。没有大小王,也没有王炸。羡慕没用,你只有尽力拿好自己的牌,尽力的把他打完。也许不一定会赢,但这个过程也许会有趣。 10不要总是想着什么阶级跃迁。这不是你想有就有的,努力只是加分项,但是结果不是一定的。。没必要那么焦虑。目光短浅一点,做好眼下的事。 11对于别人的情绪来说对你无关紧要,不要共情。他们在你眼里就是个...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沐宸睿 9人喜欢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讨论帖: “后疫情时代下,普通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主楼底下的评论很多,但核心点只有一个:多方位提升业务能力,直至成为“最强王者”。 当然,业务能力抗打,自然能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拼到...
评语:创业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y 3人喜欢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Jian简 134人喜欢
在和几位想转行朋友的咨询中,我总结了这条我称之为Solo职业模型的路线,适合所有厌恶当下工作的人。 粉碎“假我” ChatGPT都会写诗了,无数人还在做着令自己痛恨的工作,这是科技发展对人类的一记耳光。 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在当下应该已经进化为一种生存需求,现实却并非如此。对于我们这一代以及未来的人类来说,精神困境和精神疾病才是最致命的问题。在压抑的氛围中做一份终将被AI取代的工作,日复一日地经受精神鞭笞,甚至肉体都开始出现磨损的痕迹(心身医学即是“天人一体”的现代科学解释)。大多数人不断克服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柠檬茶 70人喜欢
核心教材: 找到这个领域的经典教材,不超过5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 《张维迎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 核心公开课: [《经济学原理》-清华大学 ] [《解读中国经济》-北京大学] [《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 [《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 [《行为经济学》- 北京大学] [《行为经济学》-北京大学 汪丁丁] [《理解全球经济》-芝加哥大学] [《资本主义的成功 危机和改革》-耶鲁大学] [《近代社会理论的基础》-耶鲁大学] [《博弈论》- 耶鲁大学] [《微观经济学》- MIT] 延伸书籍1 通过核心书籍,找到衍生书籍: - 《第一本经济学》 -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人的行动》 - 《自由选择》 - 《一课经济学》 - 《权力与市场》 - 《财富的分配》 - 《创新者的窘境》 -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 《企业家、经济增长的过往》 - 《经...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百里初灵 4401人喜欢
我是个特殊的小孩,我爸爸是全国十大通缉犯之一。所以,我很小就懂很多东西。我常常看得懂名著,并且觉得,只有名著懂我,它们是我唯一的避难所。在一帮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小孩子没有痛苦,小孩子甚至不是人的大人中间,我知道这些写名著的大人懂,他们写出了我的痛苦。小孩子是有感受的,并且他们的痛苦特别的剧烈,比大人的还要混乱、可怕。永远不要低估小孩子的痛苦,他们也会自杀。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简·爱》,刚翻了个开头就哭了,她和我一样寄人篱下,被亲戚嫌弃;她和我一样喜欢看书,对一切都形成了自己模模糊糊的看法。“我爬上窗台,收起双脚,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而坐,将红色的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起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段,我也很喜欢躲起来看书,只有离开所有人的视线,才能自得其乐一会会儿,拥有片刻的喘息。 怎么会看不懂呢?这就是我的人生啊!简·爱那时候是小孩子,我也是小孩子。除了那些童年幸福的孩子,世界...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暖暖爱与能量 856人喜欢
我会在这里把雪地所有的文章陆续补全,着急的可以先去听音频。 可以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KPRendezvous 19人喜欢
莫奈让所有其他艺术都显得有些虚假。 ——乔纳森·琼斯 1872年11月13日8时,勒阿弗尔气象观测员记录当天的天气为“微风”,海面“波涛荡漾”,伴有“大雾”。 这则看似稀松平常的信息,对于艺术史来说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据考证,画家莫奈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画下了《日出·印象》。在这个有着强烈大气运动的早晨,他面对勒阿弗尔的大海,试图从永不重复的瞬间中,捕捉一个法国海港转瞬即逝的光芒。 换言之,这则气象记录见证了一个划时代的时刻:印象派诞生了。 《日出·印象》(1872)克劳德·莫奈 绘 从绘画技巧...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李洋化梦 3592人喜欢
中华文化背景下教与学:绘画学习过程是技术,是哲学,是文化,也是立场。但对于大部分人首先是技术与心意。教学本身也是一场观念与行动的艺术。在美院教书,里面许多内容我都不讲,因为太初级。但绘画作为一种人人有权享有的技能,其基本知识还是值得且应当被普及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薛少 103人喜欢
姐妹们,雪地的公众号居然被封了!! 作为一个启蒙了无数人的公众号,...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叶翩翩 2991人喜欢
圆桌派的一期节目中,窦文涛说: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没感觉到什么地方要用微积分。 曹则贤(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说:你知道为什么你用不着微积分吗?因为你不会。但凡你会微积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世界里面到处是用微积分的。你自动把这个世界关闭了。 一语道出了很多事物的真相——我们觉得一个知识或技能没用,是因为我们不会。而这种傲慢和偏见,又会让我们永远“不会”。 这个时代,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精神活动却越来越“降智”。短视频、游戏、电视剧、综艺、网络小说、八卦、新闻、碎片信息等诸多“奶头乐”充斥着我们的业余生活,我们只想反复获得快感刺激,却让学习和思考毫无容身之地。即使学,也是学工作或赚钱相关的技能,绝不会去学看上去“无用”的知识——甚至我们要刻意打上无用的标签,这样我们就有理由不用学了。 这让我们错过了一个太丰富、神奇的世界,和不断进化自我的深切而持久的快乐。 比如对于价值投资,人们的偏见是——这...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猫的 3224人喜欢
一个书里学到的系列 [一个书里学到的正念抗焦虑技巧] [一个书里学到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吃橘子 463人喜欢
老帖重开。之前帖子被打上“雌竞”的标签,我相信有阅读能力的同志很清...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雪地女王 2362人喜欢
本帖子有关人性规律性系统分析和思路均为原创(个别理论和词条引用自林孑...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Nico小姐姐的广播: 说起爱自己,在我看来,小猫咪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动物。它们游刃有余地探索这个世界,同时又把自己保护得很好,绝不让不喜欢的陌生人碰自己。从不为讨好谁而撒娇,但如果真的对你有好感,又会施展出千娇百态,纯粹是为了自己高兴…… 有时候觉得奇怪,自爱明明是一种本能,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像小猫咪不用学习就天生懂得),但偏偏在很多人却弄丢了。 有一些人不懂得怎么样去爱自己,觉得自己被人爱着,才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一旦爱情受挫,就会忘记了怎么去爱自己,将所有的喜乐都寄托在他人身上。 那要怎么重新学会爱自己呢?就是把自己的主体性重新捡回来。 你值不值得被爱,不取决于你的父母、同学、同事等人,更不取决于你的恋爱对象。 你值不值得被爱,在于你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才赋和力量,并且能够珍视自己的价值。 爱自己,不是让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也不是盲目地追逐感官刺激——也许它们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一些,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在极其短暂的一生中,施展出自己的光和热——这就是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你自己,你值得被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__夏 1757人喜欢
2015年秋,我突然站不起来了。那阵子一直有隐隐约约的腰痛,但没当回事,直到有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坐不起来,又站不起来,大惊失色。挣扎着从床上翻到地上,趴在地上打开抽屉,摸索了一条弹力腰封给自己缠上,又扶着柜子,才勉强爬了起来。联系了在医院的阿姨,艰难的挪动步子出门打车去了医院,她带我去挂骨科拍CT,结果出来是腰3腰4椎体膨出,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腰椎间盘突出。医生看了看片子说“问题不大”,就打发我回去了。但事实上,我每走一步都需要用双手撑着腰才能前进。完了,我当时想。作为一个有点医学常识的人,我...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写字的七七 20人喜欢
1.过去是不存在的。所有回到过去的行动都是伪造。只有一个一个时间线和时间流,过去已经消失。 2.读心术是科学存在的,我们会拥有更大的科技感知情绪的磁场,爱、忧伤和愤怒会赋予人真正的力量。 3.在同一个宇宙里,宇宙的设计者绝不可能允许有外来星球智慧生物到达地球,她应设置了绝对规则,不可能有科技冲破这个规则。真正面临的冲突可能来自其他零点宇宙。 4.人们误解时间了,时间的存在只是人类对于运动的幻觉,猫就没有时...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0 31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Sumi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