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来自: 吉吉范特西 (北京) 2017-08-25 13:31:09创建   2024-10-06 17:16:26更新
来自微博ID:小童看天下的提及。
“@小童看天下

【回复】我不推荐书,我认为要先把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搞明白,因为你思辨能力不行,就不知道书中对错在哪。比如哈耶克的书,看似不错,但是逻辑错误太多了,而且是颠覆性错误。所以他提倡的自由恰恰会在实践中走到反面。比如德鲁克说:相对于哈耶克,凯恩斯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不懂逻辑你就不能理解。

2015-4-11 21:15 来自 iPhone 6”

“思辨能力到位了,读书量的增加很容易。我记得有个非常著名学者(忘了名字)说:我平常不读书,写文章需要时我才会根据需要去读。这就是逻辑能力好,思辨水平高。你要思辨能力跟得上,比如儒学、理学、心学这些,我给你讲一天你就全通,而且透彻的很。这一点绝不夸张。因为那不属于学问。”

“star早先少年时:小童请定义学问。

小童看天下:回复@star早先少年时:“学问”,佛学就是“转识成智”后的智,因为一“识”之学均是有所注重,因而必一是一非之论。《周髀算经》:“夫道术,言语约而用博者,智类之明。(这是“识”,懂某一类的专家、学者等);问一类而万事达者,谓之知道。(这是学问)。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16人
1016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9.1 (818人评价)
作者: [德] 黑格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1959-8-1
评语:小童看天下:孔子的思想在西方更早,而且比他写的更好。黑格尔在在其著作《哲学讲演录》就指出过这一点:“孔子只是一个世间的智者,他的言论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在每个民族都有,甚至其他民族的道德常识还要比他的好一些,比如西方哲人西塞罗,这虽然也是道德教训,却还有政治义务论这样的东西……孔子没有思辨的哲学,只有一些老道、善良的道德教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5 (336人评价)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0-3-15
评语:毛泽东同志早年说过:“中国的事,不是统一能够办得好的,到现在算是大明白了。”(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毛泽东早期文稿》)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后认为:要维持大一统,就要放弃政治的大一统,”(《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附录 “大一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3-08-15 作者:刘余莉 程丽君) 2023年8月16日 22:4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22人评价)
作者: 徐志摩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8-08
评语:2011-7-19 23:08 来自 微博 我有一本诗集,年代很是久远。志摩先生作品,名为爱的灵感。未曾想过翻看,因其情思难解。诗中柔情似水,话里情浓神伤。字字愁思难解,行行心扉诉说。爱里无我无他,心里不慌不张。我若读其文章,恐会怒火万丈。男儿志在四方,何苦为情神伤。如遇心中吾爱,我会莫名张狂。走上前去牵手,今生跟我无妨。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1人评价)
作者: [美]沃伦·克里斯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 1999-09-01
评语:长久以来,中国对美国的误解或不理让美国很头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好像记得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说过:克林顿曾建议,能不能招募一个中国间谍进白宫工作,咱们假装不知道他的身份,目的是让中国间谍把美国政府的思维方式和政策准确的传达给中国政府以避免误解。 2023年7月2日 18:16 小童看天下:真事,好像是克里斯托弗的回忆录里边写的。我记不太清了,但这事儿肯定不会记错。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5人评价)
作者: [英]安德鲁·布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2
评语:英国学者安德鲁·布朗写的书《科学圣徒—J·D·贝尔纳传》靠谱不? http://t.cn/A6EwNmHp //@罕见马被洋die灌满白又浓捏:贝尔纳也得配和爱因斯坦见面啊,爱因斯坦成为顶尖物理学家的时候在瑞士,那时候的贝尔纳还是个青葱小屁孩。等贝尔纳开始崭露头角二战就开打了,一个跑去美国一个在英国服役。总不能因为贝尔纳写过爱因斯坦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59人评价)
作者: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3-4
评语:很多人不知道川普说这话什么意思,或者说理解成炫耀,其实他说的这番话是说自己代表真正的美国精神。因为那些早期到达美国的清教徒们与他一样不是穷人。那些清教徒逃离英国不是因为社会地位低离开,恰恰相反,这些人在英国具有比较高的地位。正如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说的:“为了人类利益,他们放弃了由于他们的财富及其本国当时盛行的习俗而享有的种种安逸与舒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也指出美国的开拓者“远渡重洋来到新大陆,决非为了改善境遇或发财…他们甘愿尝尽流亡生活的种种苦难,去使一种理想获得胜利。”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19人评价)
作者: George Lakoff / Rafael Nuñez
出版社: Basic Books
出版年: 2001-8-16
评语:@Michael小童:差80年是丘成桐给中国人面子了,因为数学是直觉知识,而直觉必须建立在对人的理解上,也就是说数学最终的结果必须完全表达出人的天性。如莱考夫和努涅斯在《数学从哪里来》(Where Mathematics Come From)所宣称的:“人类创造了数学,并有责任保持和拓展它。在数学的肖像上,一定会有人类面孔的出现。” @岳东晓博士 胡锡进怒斥丘成桐没常识: 丘成桐在华中科技大学讲座,谈到中国数学水平现状,说当今中国数学水平没有达到美国1940年水平,落后80多年。这一评论引发互联网口诛笔伐,胡锡进也加入了。他一字一顿地义正辞严到,不可能, 中国现在有空间站,有遥遥领先的手机,美国1940年有吗?这个计算能力难道没有远远超过1940年的美国?老胡用常识就驳倒了丘成桐长洋人志气的谬论! 算数那是算术,不是数学。邱老说的是洋人烧脑的数学。差距80年基本上就是,人家50年前的东西现在还大半看不懂。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4 (27人评价)
作者: 布莱恩·阿瑟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23-7
评语:(1)三中全会《决定》大概看了下,在我看来一个核心问题是没有从宏观看问题,例如第五“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一条中“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这些因素不是宏观经济问题,而是微观经济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首先是误以为站在国家整体角度看问题就是一个宏观,而站在国家角度,经济增长问题就代表了宏观的问题。而实际恰恰相反,宏观经济问题不是这些问题。不能以经济增长的概念去看待宏观问题。这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匮乏的表现,或者按昨天一位朋友在我朋友圈对中国经济政策的问题评论的:“一言以蔽之,中国没有宏观经济学。” 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看法至少要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即,资本主义和历史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即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总是增大的,如果没有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就会死亡。正如资本始终以集中的方式生产自身,如果没有社会革命,它就是失衡的、无序的,就会产生经济危机。因此,无论如何,经济增长的概念都不能成为宏观看待经济问题的方式,而必须从社会看问题的方式,即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问题的看法都必须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考察中进行观察,也就是是,资本作为熵增的趋势是一个持续无序、失衡的历史过程,而它的前提——社会,即熵减或负熵才是维持平衡和有序的过程,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如德国物理学家薛定谔指出的:“人类靠负熵为生。”所以马克思指出:任何问题,任何社会需要,都要从“从该问题的社会意义上来考察。”只有这样才是宏观的角度,才具有科学的、理论的意义。 理解了这个,就会发现,《决定》的第四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就是没有理解什么是创新和人才。创新和人才不可能是从学校中教育、企业中产生出来的,而是社会。任何创新都是社会关系中涌现出来的,而不是人类心智的产物。关于科技和创新来源于哪里,怎么产生的这方面的著作非常多,例如凯文凯利的《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布莱恩·阿瑟的《技术的本质》、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刘易斯·芒福德的《人与机器》……等等非常多,我就不引用了,自行查阅吧。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从哪里来,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它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总之,认为创新和技术是通过教育产生的,即认为科学是人的智力的产物是非常愚昧的认识,因为真正要问的是:思维从哪里来的?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上,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他的那句话所揭示的问题的本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即只有通过改变和创造出符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世界,才能生产出全面发展的人和并最终迎来人的解放。因此,产生科学的土壤是自由的社会,正如前苏联用70年时间,投入了无数人力财力而在科学和技术上一无所得一样, 因此,科学和创新绝不可能是教育,也更不可能投入财力就能办到的,正如爱因斯坦在《自述》中指出的:“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待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130人评价)
作者: 胡适 著 / 肖伊绯 整理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3-4
评语:这人的水平也敢出书,真可怕。因为他一句话都没说对。胡适提倡好政府主义,受到溥仪、蒋介石的青睐;而鲁迅相反,认为问题就在于政府,提倡全面学习西方制度和思想,他说对于学习西方的态度应该是“All or Nothing”(全部或全无)的关系,而胡适的态度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鲁迅认为,问题就在于胡适这种认识。他说清末以来维新或改革在中途屡次失败,原因在于每次都是一边通过学习外国的技术以改善经济,一边通过打外国的思想以维护统治。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维新了—经济富强了—技术留下来,把外国思想打出去—关门,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挨揍—再维新—经济又富强了—再把外国思想打出去…再关门…再挨揍………以此往复。鲁迅批判说:天下哪有这好事,挨揍是活该。所以他倡导学西方就学明白,学通透,别学一半就以为自己又厉害了,然后用学的这一半,打另外一半。他讽刺说:那些学了“声光化学电”的“新进英贤”能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走下去吗? 在文化上,胡适是儒家思想,认为独立思想、自由讨论、自由主义是儒家传统,他说孔子是中国的苏格拉底和自由主义的先锋。而鲁迅是反儒家的,他认为中国文化是专制的牢笼。例如他在《狂人日记》表达的:“仁义道德”就两个字“吃人”。 在学术水平上,别看胡适是杜威的学生,就他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写了一点都没写下去,只出了一本上册,因为他没那个水平写下去。包括现在在欧美读哲学专业的中国的学生问题非常大,日本人也一样。其关键在于不会阅读,胡适就属于这种学生。理解一种思想,不是通过他说了什么去理解的,而是通过文字所显示出的思维结构和方式去理解。因此,阅读的精髓在于看完一本书,不是记住书中说了什么,而是理解了作者的思维方式或结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75人评价)
作者: [法]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22-3
评语:所以读书不是仅通过大量阅读就可以掌握知识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就像大数据搜集的数据再多,理解不正确也没有意义,问题在于如何解读数据,而解读能力在于提出问题能力,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于直觉能力。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中国人在高中的数学都非常好,但是中国学生一到了本科,尤其是研究生阶段就与美国学生拉开了非常大的距离。其原因就在于数学只有通过直觉才能理解,不是通过会做题去理解的。研究数学认知的法国神经系统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1997年出版的《数感》一书中总结道:“对数字的直觉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脑海中。”《[美]马里奥·利维奥《最后的数学问题》270页)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创新的来源时说:“直觉的工作超越理性,众所周知,创新是直觉战胜逻辑。”人在幼童阶段的直觉能力最好,明代李贽的《童心说》中指出,没有童心“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中国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保护好人的天性,而被大量的被学业所阻碍。 正如会考试不等于会思考一样,用事实也不能说明事实。在实践中,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都被这种思维方式阻碍着。例如在中美谈判中导致问题无法收拾的局面就在于中国方面喜欢用事实去说明问题,但美方是通过事实背后的状况进行理解和分析。因此,事实越说的多越麻烦。所以川普在访华后恍然大悟的说:没想到美国有这么多工具可以用来对付中国。中国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美方通过一点扩展到全面理解。这就是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方式不同导致的。明恩溥在《中国人的气质》中指出中国人这个问题:“即以一种富有理解力的,实践的方式把握住一个客体。”哈佛大学教授史华慈就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只会万变不离其宗,不会由同种单一向多种多样的发现与创新。 所以,恩格斯说:“读书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能够被把握是由于我们的直觉,而我们的直觉来自于我们的感性能力,而我们感性能力是处于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着、束缚着并同时被解放着的历史进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所以,读书不是学知识,而实际通过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自身的直觉能力。正如《道德经》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鲁迅先生说:“老子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 不读书一样可以以有非凡的成就,正如美国20世纪之前的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几乎都没受过什么教育。例如被以“低能儿”名义赶出学校的爱迪生……等等。而自二十世纪以来到今天为止,除了物理学的一点进步之外,一切科技的进步都是基于十九世纪的基础理论之上的实践,而这些人大多数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尤其是十九世纪中期之前,即便受过教育也是与其理论贡献无关的。一百多年的基础科学理论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不是因为人们读书少,而是人的直觉能力被社会的发展阶段阻碍着。因此,社会革命比读多少书都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所以,让我们期待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到来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60人评价)
作者: [德]沃尔夫冈·J.蒙森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
评语:(续2)今天中国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其他国家都发生过,没有例外。说到这个问题,有必要提及一下王教授的《美国反对美国》这本书。首先,欧洲在资本主义早期,很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家都持有这种观点,不足为奇。例如,书中这句话“美国的体制,总的来说建筑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基础上,但它确实明显地输给了一个集体主义、忘我主义和权威主义的体制。” 当年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就持类似这种观点,认为德国政治应该是威权主义政府,他认为这种政府在发展生产力方面优于西方民主制度,同时有利于德国的大国外交政策、民族复兴、文化复兴,“为子孙后代开辟一条在各民族之间分配权力和声望的道路。”他在1916年写道,德国必须成为一个权力国家,为的是“对世界的未来拥有发言权。韦伯认为,一个伟大民族必定会“首先追求权力”,这是历史的必然。“这个现世的法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就包括了为权力而战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要保存民族文化,就必然离不开权力政治。”(【德】沃尔夫冈·J.蒙森《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中信集团出版社〉 但历史已经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战败告终。当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因为在资本主义第一阶段,威权主义政府确实比民主制度国家推动生产力发展上更迅速,更便捷。孟德斯鸠早就说过:专制比法治更便于运用。但是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不可能永远处于第一阶段,这种制度是无法跨越出第一阶段的。正如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指出的:“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487页。(待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6305人评价)
作者: 路遥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1-6
评语:因此,不是欲望使人受苦,而是社会没有满足其欲望的条件才让人痛苦。就像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恰恰是是乐于压制自己的欲望,通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积累财富,它不会感觉到痛苦。所以,欲望和苦难不是一回事,而是和在社会发展中的机会是一回事。所以清代学者戴震说:“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望,而天下治。” (附录 腾讯视频号 靓丽人生路程 #董宇辉 喜忧参半才是人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董宇辉治愈语录 #情感共鸣) 2023年12月17日 23:05 小童看天下:我发现你就敢评论这个。我写的其它的,你不敢评论,点赞都不敢,吓哆嗦了吧? 小童看天下:同在一个落后的社会关系中,有思想的人就比一个文盲痛苦。路遥《平凡的世界》有一段话:“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 小童看天下:我读书读的把生意都忘了,真的,你能想象吗,我居然有一段时间忘了我还有公司。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5 (256人评价)
作者: 伊曼努尔·康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
评语:在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中是反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因为这句话的另一面是“己所欲,施于人”,这是很危险的主张。关于句话,康德、叔本华、尼采都进行过批判,其中尼采在《权力意志》中对这句蕴含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想把整个人类的交往都建立在功效的互惠性基础上”他认为是卑鄙的。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指出:“人们不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老调子当作一个指导行动的原则和规则。”至于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就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了。 (附录 腾讯视频号 北京时间 回顾王毅外长金句:一个有礼貌的绅士,绝不会把自己的刀叉伸到别人的盘子里。) 2023年12月17日 22:3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50人评价)
作者: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
评语:技术不可能被企业所独有,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要想发展一项技术并从中获取利润,应当从对这项技术的理解和生产能力上入手,而不是建立技术壁垒。就像菜谱都是公开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当厨师。所以,企业自身的能力表现并不是专利有多少,如果把技术当作自己可以领先的竞争优势,那么格局就太狭窄了。如马尔库塞指出的:“技术,是一种生产方式,是代表机器时代的工具、设备和发明物的总体,因此,它同时也是一种组织和维持(或改变)社会关系的方式,一种流行和行为模式的表现形式,一种控制与支配的工具。技术本身既能够助长专制主义,也可以促进自由;即能够招致匮乏,也可以带来富足;既能够延长劳作时间,也可以废除劳动。”(【美】马尔库塞《技术、战争与法西斯主义》,41、42页,人民出版社)(待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11560人评价)
作者: [白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1
评语:小童: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辩护真是到了无耻的新境界。因为当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苏联当局进行了隐瞒,是瑞典政府在其境内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后公布于天下。苏联当局不仅隐瞒事故,偷偷把领导的家庭撤离走,而且禁止对事故附近居民进行救援,甚至连对居民宣传防护措施都不允许。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抢险救灾委员会总工程师卡马洛夫指出:“这是苏联时期最严重的国家犯罪行为。”白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就是叙述了在这场灾难中,苏联当局所犯下这场罪行中小人物们的愤怒、悲伤、无知。 (附录 腾讯视频号 楠哥有财气 60万苏联逆行者,是苏联最后的荣光。 #日本排放核污水 #苏联 #切尔诺贝利 #楠哥有才气 #楠哥有财气) 2023年8月27日 15:0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72人评价)
作者: 让-保罗·萨特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1998
评语:小童看天下:因为,政治科学是人类所有学科中最精密的科学,政治科学涉及全部科学领域的知识,因此它实际与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无关(那只不过是意识形态),而与经济有关,所以马克思称之为“政治经济学“。因为经济关系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必然包含全部科学领域的知识。因此,政治理论必须与任何其它任何科学理论,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数学等具有相同的原理或规律并从中得到验证。因此,政治科学从其应用范围来说,是人类所有知识综合。法国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说:“辩证唯物主义如果不把某些西方学科整合到自身之中,就会还原为一具枯骨。” 正如李卜克内西在《纪念卡尔·马克思——生平与回忆》中指出的:“在马克思看来,政治是一门学问。他对那些酒吧间的政治家和那种政治深恶痛绝……历史是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有效力量的产物,是人类思想人类激情、人类需求的产物。而政治,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对亿万在“时间这部织机”上奔忙的要素的认识;从实践上来说,它是由这种认识所决定的行动。因此,政治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应用科学。政治科学或政治的科学,实际上是一切科学的精髓,因为它囊括了人类及自然界活动的整个领域,而人类及自然界的活动又是一切科学的目标。”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46人评价)
作者: 邓拓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 1998-9-1
评语:温铁军造谣都造的没水平。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写过一本《中国救荒史》,书中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国自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20世纪,中国在4000年的历史中是无年不荒,无年不灾,以至于被全世界称为饥荒之国。市场中公开买卖人肉是中国历史特有的景象,人肉被称为“菜人”和“两脚羊”。明代学者屈大均就有文《菜人哀》,描写了市场公开贩卖人肉的景象。鲁迅《抄靶子》中写道: “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做 ‘两脚羊’ 。”文革期间,公开贩卖人肉的景象还有,广西自治区的武宣、合浦、湖南省道县,其地吃人成风,食材多为“四类分子”,公然叫卖人肉。 (附录 腾讯视频号 用户1285737503 #温铁军 说了一段你所熟知,但不一定了解的历史。#经典语录#农业#农民) 2023年11月12日 15:1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21人评价)
作者: 拉里·尼尔 / 杰弗里·G.威廉姆森 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3-1
评语:王毅要么不明白美方在说什么,要么是装糊涂,因为“过去没有阻碍开展互利合作”的问题,不代表现在不是阻碍。而舒默讲的很清楚,就是希望中国提供给美国企业和工人公平的竞争环境。简单来说,过去美国允许中国利用国家力量帮助还在弱小中的中国企业成长,所以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发展中国家地位,等等,也允许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包括在美国上市融资等等。但是,当中国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已经具备在国际市场中与国外企业竞争的时候,国家力量不仅没有退出,居然继续利用国家力量帮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这就是不公平了。不仅如此,国有企业还加强了,政府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是市场竞争参与者。正如《剑桥资本主义史》中对中国这个问题指出的:“。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政府成了几个全国最大型企业的主要所有者,而其他国家的政府则从主要企业撤出它们拥有的国有份额。中国政府并不像西方政府一样,拥有同一种国家与社会彻底分离的达观的承诺……” 王毅应该去看看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本书,看看书里边都说什么呢,对号入座一下。 认识封建主义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才能理解,否则不可能,正如《剑桥资本主义史》指出的:“如果不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为基础,且如果不是基于已有的经济转型,我们很难想象这种新的态度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文章去讲述封建主义的问题。而理解封建主义的表现对于当下中国是极为紧要和必要的。因此我借朋友圈,简明扼要的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经济形态就不用说了,中国构成封建主义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和表现。但是大家并不了解封建主义在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表现。在马克思理论中,封建主义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拥有对国家和人民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蒋介石1937年在庐山提出的:“为国家牺牲,为人民服务。”纳粹德国的公务员和国防军的誓词有:“我将永远真实诚恳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希特勒1922年4月12号慕尼黑演讲中指出:“我们对自己说,国家首先意味着对人民无限的、无所不包的爱,必要时甚至为人民而牺牲。” 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情感上确实是真诚的,直到纳粹德国的最后时刻,希特勒和纳粹头目门还为自己没能够把人民服务好而深深自责和检讨。希特勒的遗嘱最后一段话说的:“我们希望立刻被火化,在我为人民服务12年的过程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努力工作中渡过。” 但是,这恰恰是封建主义的表现。为什么呢?因为封建主义思想奋斗的目标(国家、民族、政治)是错误的,因此必然导致残酷的现实。因为任何崇高的理想或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导致在现实中,感觉处处都是敌人阻碍着目标去实现,所以必然导致在现实中的不择手段。 所以,马克思指出:“古代的观点和现代世界相比,就显得崇高的多,根据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总是表现为生产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137页)(待续) (附录 腾讯视频号 用户0019795441 #温铁军#历史人文#观点分享#正能量#民族振兴#涨知识#认知思维#社会现实#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2023年12月17日 13:0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4人评价)
作者: F. A. Hayek
出版社: 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出版年: 1966-12
评语:哈耶克的思想在西方理论界被公认的属于剽窃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没剽窃正确的那种人。而且哈耶克本身就是在英国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创办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老师。但是由于他的阅读能力不强,没有准确把握马克思理论的逻辑,所以即使他的好朋友弗里德曼在阅读了哈耶克的《价格与生产》后也给出“漏洞百出”和“无法卒读”的评价。在西方国家,哈耶克的理论没有被任何国家应用过,他的《通往奴役之路》在美国更被视为不是一个正经人该读的书,被所有大出版社拒绝出版。芝加哥大学教授赫尔曼·芬纳干脆写了本《通往反动之路》针锋相对,把哈耶克的著作称为“对西方民主制度最恶毒的攻击”。 至于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更是拒绝哈耶克的经济学思想,但正如哈耶克的朋友弗里德曼和其对立面凯恩斯一样,都给予了他在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立场给予了正面评价,但对其经济学理论保持嗤之以鼻的态度。所以哈耶克到芝加哥大学后并不是教授经济学,而是社会与道德哲学。同时中国读者需要知道,哈耶克对马克思理论是极为推崇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阅读能力和逻辑能力有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大家公认他的理论根源都是来自马克思,例如他的“商业周期理论”在德语文献中是公认的来自马克思,但关键是他没读明白,演绎错误了,这是他在西方学术界不受待见的原因。但是,今天中国一些人非常推崇哈耶克,大家要想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5人评价)
作者: (美国)约翰·斯·谢伟思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89年4月
评语: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曾对美国驻华使馆秘书谢伟思说:希望“美国人多谈论美国的理想,每一个在中国或在美国与任何中国官员会晤的美国官员都可以谈谈民主”,“每一个在华的美国士兵都应该是一个民主的活广告。他应该向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因为“说到底,我们中国人把你们美国人当做民主的典范”【[美]约思·谢伟思:《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王益、王昭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4页。】。但是由于美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美国政府和军人拥有对人民进行宣传的权利或职能,所以谢伟思说做不到。所以中国共产党宣传机构叫“新华社”,“新华”即新中国的意思绝对不是指一个新的政权,而是指新文化的中国。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257人评价)
作者: (法) 布吕内尔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0-2
评语:一位党校教师问我这个问题(见图)。答:粮食安全跟中国有多少耕地没有任何关系,例如,被誉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在1932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而日本耕地很少,粮食自给率37%左右,远低于中国的90%,但粮食安全排名世界第8,仅次于加拿大,而中国排名世界第25。问题在哪呢?在于生产力和交换关系。 首先,从历史的统计去看,自工业革命以来,饥荒不会发生在发达国家。饥荒的本质不是耕地多少的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饥荒与政治》就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本质。阿玛蒂亚·森的这一观点实际是马克思的,即一切冲突都源自于生产力和交换关系之间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国际主义,而国际主义的发展伴随的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而资本主义之所以形成有一个前提就是美洲的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地方拥有丰富的矿藏和广袤的土地,马克思把这一前提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因为美洲的土地完全可以保障全世界的粮食安全而不发生饥荒。由于这个基础的存在,广大缺少耕地的国家可以不用担心耕地问题或粮食安全而去发展自己的生产力,例如欧洲、日本。 肯定有人会说:美国粮食再多,人家要不给你怎么办?马克思以雄辩的、科学的理论告诉人们,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呢?简单而言,美国这个国家不是用民族国家的思维去看待世界的,它不会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看待粮食问题。例如苏联大饥荒发生后,对美国的粮食援助,高尔基对美国政府评价到:“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从死亡中拯救了350万儿童,550万成人……在我所知道的全部人类受难史上,没有任何援助的规模和慷慨程度能和这次援助相提并论。” 因此,即便14亿中国人一粒粮食不产,在生产力和交换关系发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发生粮食危机。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假设。但是这一极端假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成立的,是科学的,否则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更不会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唯一阻碍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成真的是民族国家的狭隘思维,所以《共产党宣言》宣告“工人无祖国”。通过马克思理论可以知道,他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他知道并科学的证明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全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打破民族国家狭隘的政治思维,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建立起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才能实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57人评价)
作者: [英] 安格斯·麦迪森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0
评语:中国从来不是GDP第一大国,温铁军说的“清朝世界GDP第一”恰恰是西方人说的,出自英国的麦迪逊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从财政收入上看,1840—1890年清朝的年财政收入低于日本。1820年清朝的财政收入只有英国的五分之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指出,中国落后于欧洲是从宋代就开始落后了,并不是欧洲的工业革命后才落后。只不过我国有些人不愿意承认或面对研究成果。 其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是承认这一点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来源就是对国民党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是世界强国的批判。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6622人评价)
作者: 王小波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
评语:在欧洲更是这样,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都是出身于上流社会。沙皇时期的统治者在评价俄罗斯的革命者时说:“别的地方都是鞋匠想当老爷,而我们这儿是老爷想当鞋匠。”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意外归来》中,门口女庸看着衣衫褴褛的主人回家时,那种的那种诧异、陌生、难以理解的眼神和体态就是描绘这种不理解。所以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所以,在历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贵族几乎全部战死,英国贵族子弟死亡率远高于普通平民,以至于英国贵族很多封号永远消失了,因为继承人全部战死。王小波在《君子的尊严》中对此评价说:“真正的绅士决不在危险面前止步。大战期间,英国绅士大批开往前线为国捐躯,甚至死在一般人前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四个儿子全部上前线,其中最小的儿子战死,时年21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45人评价)
作者: 弗洛姆(Erich Fromm) / [美国] 埃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 南方丛书出版社
出版年: 1987-9
评语:面对当今世界问题,在2008年,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提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释和解决世界问题。但问题在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上,为了打击德国纳粹的军心,盟军印刷了大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小册子空投到德军的阵地,希望德军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而看清德国纳粹的真面目。 早在上世纪50年年代许多思想家就提出未来的世界的挑战是真假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指出真假两个阵营,即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决战必将会到来,如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就提出这个问题。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在《马克思与人》中指出,假马克思主义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吸引力,把自身作为榜样向亚非拉人民进行宣传,正是由于人们长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歪曲。因此弗洛姆说:“我坚信,只有理解马克思思想的真正内容,只有准确识别苏联和x国的假马克思主义,我们才能理解我们当前世界的实际,从而合理地、建设性的来应对他们的挑战。” 在今天,我看到美国各个大学都或多或少的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如纽约大学(NYU)在每一次讲解《共产党宣言》的课堂上人满为患的场面。因此,我们坚信,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被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时,这个世界将产生巨变。正如马克思说的:“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而所谓“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就是指人的自由的意思;而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因此就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改造社会关系,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要想改造社会关系就要求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是否是真正的民主制度,就要看人民手中有没有选票。而一旦拥有了选票,就等于启动了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历史进程,所以恩格斯说:“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但这种民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斗争中不断进步的,但归根到底是为人的自由或解放前进的,所以恩格斯说:“民主主义只是个过渡阶段,但不是向新的改良的贵族制过渡,而是向真正的人类自由过渡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653页)……理解这些还有很多理论的辩证过程,在这里就一一例举了。 因此,如果理解了以上以及马克思,就应该知道当前世界的局势和斗争形势是为什么了。而如何避免最终走向暴力斗争不仅取决于政治人物的觉悟,也取决于人民的觉醒,更取决于理论工作者诚实的、科学的、无私的面对马克思主义,勇敢的承担起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不要留下历史骂名。不要成为鲁迅《呐喊》这首诗所说的“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2023年3月19日 12:2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751人评价)
作者: [美]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5-5
评语:过去几年,来自美军内部一些人对美国军队马克思主义化进行了非难,指责西点军校开设的PL337;PL300B;SS392的课程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 去年美国太空军中校梅洛尔(Matthew Lohmeier)的《不可抗拒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征服目标和美国军队的瓦解》对美国军队马克思主义化的趋势进行了批判。今年2月16日,四位美军退役将领给五角大楼致信提出美军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指责这种趋势会毁了美国。 而实际上这种指责恰恰不理解美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责任。因为美国本身就不是民族国家,正如托马斯·索维尔在《美国种族简史》中说的:“美国种族具有超越种族本身的内涵。”,正如该书开篇说的“美国民族的形成实乃整个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观。”因此,超越种族观念是把自由民主平等的意识深植于每个人的观念中,这样才能发展出真正的无产阶级意识,从而托起美国所应肩负的全世界无产者解放的历史重任。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美国人——这不是民族……在他们当中蕴藏着二十世纪伟大民族的天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无产阶级意识为基础的美国武装力量马克思主义化必将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自己巨大的历史贡献。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指出的:美国将以工人阶级为中心,联合全世界民主国家为工人阶级而战。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西欧政治的基础是美国,同时也是欧洲工人阶级的祖国。法国巴黎公社公报也指出:美国是法国工人阶级向前进的带头人。马克思指出:美国开辟了资产阶级解放和无产阶级解放二个历史新纪元。而今天,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祖国!因此,倡导和平,但时刻准备着用暴力解决世界问题的手段是必要的,正如马克思引用的厄内斯特·琼斯的那句话:“在自由没有确立以前,和平就是犯罪。”但是要行使这种手段首先要基于在美国国内实现种族和社会平等的观念之上。所以,西点军校的这些课程恰恰是提升美国武装力量的方法,而不是相反的指责。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6 17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读书 历史 科学 言论

最新留言  · · · · · ·  ( 全部 )

吉吉范特西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