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严肃评论 / mumudancing

mumudancing
来自: mumudancing (上海) 2016-12-06 20:09:09创建   2016-12-06 20:17:41更新
对社会的一些想法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1668人喜欢
本来是自己的一顿吐槽,不知道会成热贴。 那为了看起来没有那么“作”,我还是删节部分表达不当的文字吧。 -------------------------------------------------------------------------- 好像从来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社会对“读书”这个行为的推崇推得有点莫名的狂热。 打开各类公众号,全是各类书单推荐,根本看不过来。 人们纷纷在转发各路书单,可是真正看过的又有多少?仿佛转了、mark了、收藏了、喜欢了就等于看过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341人喜欢
任何文化里都容忍不了“出轨”——除了像中国这样人民耐性极强的。 曾经碰到一个奇葩事例,女朋友的老公出轨了,朋友圈里有个女同学留言:都什么时代了,你还纠结人家有没有出轨这件事,脑子醒醒吧,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经事。 要不是女朋友耐性也极好,这时候可能一口...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390人喜欢
当咪蒙日涨几十万粉的时候,只有张伟一个人站出来说了话:《无论什么时候,都别拥护偏激》。 我觉得他说得挺在理的,就转发了。 而前一天我还刚写了一篇文,赞扬咪蒙的读书经。 朋友圈有人来问我,你是不是不喜欢咪蒙呢,我好失望啊。 我说谈不上不喜欢,也谈不上喜欢。我觉得她的读书方法很好,很值得借鉴,她也有很成功的经营媒体之道,只是撇开那些,我确实不喜欢她越来越“迎合”的文风。 说“迎合”是感觉她曾有过并不迎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113人喜欢
连续几天听到不同人这样描述一个人:“她没有安全感”。 我心里第一反应都是:谁不是呢? 如果我问你,“你有安全感吗?” 你会说“是”吗? 就好像我问你,“你觉得你现在钱赚够了吗”? 你会答“是”吗? 不会啊。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承认自己有安全感啊。 那这个表述、形容一个人的特别状态,最后归结起来,有什么特别呢? 不过是泛泛存在的普遍现象不是吗? 正如每个人都会觉得孤独,都会有焦虑,都会有迷茫一样。 这只是人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731人喜欢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亲戚”成了一个贬义词。这个群体成了大家公认的“敌人”。 亲戚是这样一群人: 见面问你有没有对象,有对象问你什么时候结婚,结婚了问你什么时候生孩子,生了第一个问你什么时候生第二个…… 如果没有对象,那就每年问你,什么时候找对象,什么时候找对象,什么时候找对象…… 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有了广为流传并被广为接受的吐槽机制后,每年春节还没到,我们就会看到一种接近于“反亲戚联盟”的群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1459人喜欢
女儿快满3周岁,我终于开始操心她的教育问题了。 准确的说,是在哪上学的事。其实教育从她生下来就已开始,家里教授她知识,培养她生活习惯,现在面临的,就是她要在哪就学。 前两周去看了一个好朋友,她刚生完二胎。哥哥已经在读幼儿园,为了小学要提前规划,他们把家搬到了市区,租了一套月租一万多的新公寓。这样原先在市郊买的房子就暂时空置。 而我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上海的房子买在外环,如果要到市中心读小学必然不方...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868人喜欢
“中产阶级”这个词有多火,你去趟农村就知道。原来村里的人也在讨论,中产阶级。 我从中产阶级遍布的大上海逃到乡下,但其实乡下也未能幸免,中产阶级流行的病毒,侵入了每个人的身体。 这里有两拨人:一种是真正的农民,一种是真正的资本家。夹在当中为他们服务的,或许就是“中产阶级”。为中产阶级的人们,每天都在看新闻、微信上又有多少人提到了他们,他们的收入,他们的衣着,他们的品位,他们即将迈入中国下一个新贵(或已成为新贵),甚至会煞有介事地对照阶层划分表,看着自己的收入被划到了哪个成分——当他们看到已在第四级的时候,他们大舒一口气:看,下面还有那么多人呢。 踩踏下层的感觉让他们很美好。当然他们并不会说,那叫下层。他们仍然会风度翩翩的摆出一种“众生平等”的姿态,与下层握手,与下层交谈。但事实上,这不代表他们想把下层的人请进家中做客,更不一定愿意走进他们用的厕所。他们甚至连第五级的人都会嘲笑:你看,她背的包...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1737人喜欢
一年365天,每天都有爆炸性的新闻碾过大众头颅,人们的反应总是出奇一致,追求有趣,于是舆论也变得出奇一致。比如男星死亡,先是一头倒的戏谑,后又一头倒的批判“消费死亡”。什么叫“消费死亡”?难道批判“消费死亡”就不是一种消费?这令人感到困惑。 死亡就是一场终结,今天是明星死了,昨天是一家四口自杀了,前天是多年的杀人犯被人抓了。新闻的热点永远是以死亡博得噱头。报道一场灾难事件,也是以“XX人死亡”为标准维度。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和你有关的人,哪怕只有一个死了,天也会塌下来成为你的记忆创伤;和你无关的人,哪怕有千万个死了,天也不会塌下来,明天你依然关注新的新闻。这就是无情的短暂善良。 许多人在某一时刻表达对陌生人的哀思,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感到哀伤,而是身边的人都如此表现,他不奉上同样的表情显得格格不入。他如果不评论、不哀悼,人们会质问他:你怎么如此无情? 同样的,但凡有人站出来说,不要再消费死亡给...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1089人喜欢
近来回温《欲望都市》,这部上世纪开播的经典美剧,过了十几年被2000名好莱坞专业电影电视人评为“100部最伟大的美剧”第12位——人们不禁要问,一部(中年)女性题材的电视剧,何德何能成为经典? 在中国浩如瀚海的电视剧里,“经典”二字从来就和“女性”没什么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150人喜欢
前两天看了VICE的一篇文《我混进了裸贷QQ群,想搞明白靠“裸条”借来的钱都换来了什么》,看完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本以为女学生们靠裸照借高利贷,要么是家人生了重大疾病,要么是自己在学费、生活费上遇到了窘境,没想到靠裸照借的钱,原来只为了买几套化妆品和几个美容仪。更有甚者,因为“双十一”过度消费,把家里给的一学期生活费都花光了,只好提前透支“蚂蚁花呗”,逼不得已走上梁山,靠卖身换钱。 看完我十分震惊,用3...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umudancing 52人喜欢
今年以来,社会对出轨的讨论比往常更激烈了些,而出轨者的态度也比往常更强硬了些。 前有马蓉,后有林丹。亿万群众挥舞着道德大棒,用极尽侮辱之言将出轨者放在公众言论的审判台上鞭笞,然而当事者不为所动。马蓉躲起来了,林丹虽然道歉了,但道歉道得不走心,末了还多加一句:“无所谓了!总会有人理解或者不理解你……做好自己,去坦然面对就好了。”——这样的回应,群众和媒体都不买单。但人家觉得,凭什么,我需要你接受我...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时事 言论

mumudancing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