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评语:洪仁轩、李秀成、曾国藩、卜鲁斯、华尔、戈登等人在太平天国时期的乱世之中以蝴蝶振翅改变着中国的走向,英国从摇摆不定到倾向于清朝(以为保持和平能获得较大商业利益),或许让中国的变革推后了五十年(直到辛亥革命)。“当我们庆幸终于看透将我们与另一个文明隔开的那扇阴暗的窗户,欣喜于在另一边的阴影之间发现隐藏其中的类似形体时,有时我们不晓得自己只是在凝视我们自己的倒影。”
评语:当我们以无比的热忱投入到周围环境表现出来的所谓非严肃的事情当中,就体现出了好笑,荒唐和滑稽,爱情就是如此,或许爱情的双方谁更认真谁就显得更好笑。昆德拉并非对爱情抱着玩笑的态度,只是大环境使然,不仅仅是爱情,政治也是如此。最后那个故事说明男人只要是能够体会到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征服欲,再丑陋再厌恶的女人都可以尝试.喜欢的故事还有搭车,座谈会,二十年后的哈维尔大夫.
评语:昆德拉的这本书中竟然设置了毒药的悬念。
评语:非常自由的写法,但却通俗,每个人或许都可以从中有自己的理解。而我的理解是,我们习惯以为柔弱的一方说不定才是支柱;我们引以为傲的,说不定是别人所鄙夷的;我们一直想摆脱的,说不定是会一直坚定陪在身边的。
评语: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从永恒轮回开始,讲了特雷莎的重和萨比娜,托马斯的轻,并在其中夹杂了对苏联和捷克的政治关系的隐喻.书的写作形式新颖,对媚俗的解释独到,许钧的翻译非常棒,这本书是我的大爱,我的一些迷惑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评语:我们是千方百计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亦或觉得我们作为个体的独立的人,根本与周围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故事里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姐妹,身体的箭头指向也说明了对本我或是对"表我"的不同关注。昆德拉的作品一贯自由,看似并无绝对主人公,却通过一系列有着偶然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甚至包括了昆德拉自己,估计是为了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将小说想要探讨的个体的存在,抽丝剥茧地层层揭开。
评语:小说本身读来倒并不觉得有多么惊艳,但耶兹却向所有女人讲出了"娜拉"出走之后的结局,无论是沉静于家庭的,还是在人类社会中打拼挣扎,孤独根本避无可避,无关你有多成功的事业,或者换了多少个男伴。我承认自己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心里并不轻松,也许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将来。
评语:成都。
评语:1971年布克奖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