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通过阅读提升父母的品质)的留言

来自: robin1123 (深圳)
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当然有苦有甜,但是,
请慢着。
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以及近些年来,中国文化阶层的集体脑震荡,已使很多人过份简单地迷信专家、误以为做父母是可以有捷径可寻的。
其实,子女的成长,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成长的过程,
谦虚一点,视野开阔一点,多学一点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成长心理学,
多多了解子女的想法,做子女的朋友与导师。
自信一点,多多听从直觉,而不是专家们的意见。
专家只是专家,有些专家还是有点为个人的名气而大力推销自己的独到的观点,
还有些,则是自己的子女成功了,但并不代表 他的教育方式就是正确的。
> 我来回应
呵呵,挺有意义的,虽然我还不是妈妈。不过准备买一本给女伴,她实在是太爱孩子了!
期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的特长是,阅读与学习。非常享受学习的过程。
无意中发现的很有意义的一个豆列,虽然在别人眼里我还是个孩子,但估计用不了几年我就成为了某人的爸爸,多少做点准备吧
我们很多人以为,只有我们自己足够成熟了,我们才可以为人父、为人母。
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足够成熟呢?
可能永远也不会。例如我自己。我可能更像是个老顽童,虽然在办公室,因为是管理人员,不会显得太幼稚、太顽皮。但是,在家中,却是可以放松地把自己当小孩。
有时,突然想起来:除了作业与考试分数,还应该培养一下女儿其他方面的兴趣。
让她学芭蕾的目的,是让她练练体型与走路仪态等,而不是为了考级——中国很多家长误入歧途,以为证书比小孩重要,以为自己的面子比小孩重要。
前几日,去文具店买了一个棋盘、一个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我教不了她),回家后,教她如何走子。而后,同她下棋,当然要让她几个子的。有时,会提醒她,加快进攻速度,让她的子 行进过楚河汉界。
一日,第一局打败她一次,她要哭了;第二局,我帮她出主意,与我自己对局,结局居然是,如果她不能走到最后一步,她就会输;而走对了,我输(唉,无意中走出来的残局,居然有这样的水平)。
第二局,虽然她赢了,但是开始时并不高兴,因为她觉得她只吃掉我二个卒,而我已吃掉她三个兵了!
我告诉她:中国象棋的最终目标,不是比赛谁吃的子多,而是比赛谁先把 对方 将死掉。
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学三年级刚刚开学二周的小朋友。
不错的书单,作为新父母,现在面对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许多教育的困惑和难题了,只有向好书中寻求答案了。
书不在多,贵在于精。
谢谢你!
不客气,
有好东西,就要共享出来.
我的儿子也上三年级。你的书单视角太独特了!我的特长也是阅读和学习。现在学习到你这儿来了!真的很有收获!
呵呵,关于父母教育的话题,在我的博客中也有专集,如果有空,请至: g.tianya.cn/
ne.com/BLOG_robin112 3_23.HTM
robin1123在天涯社区的博客
http://robin1123.blo
如果对于个人成长 有所帮助之类的思考话题,请至本人在世界经理人的博客:
robin1123在世界经理人上的个人主页
http://forum.ceconli
你是世界经理人的啊?哈!
不是 世界经理人网站的.
只是在他们的网站上开了个博客而已, 他们邀请我去开博.
生活上 对女儿宽松,学习上 仍然会下意识地 着急-----恨铁不成钢,不过,人与人是不同的,我不能拿我小时的反应速度来要求女儿,毕竟没有严格要求过她.
有时,学习成绩太好,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汶川地震了,伤痛中....
中国人更加团结了,对于腐败更加仇恨了。
换句话说,如果 如果 如果生命都没有了,学习成绩好 有个屁用!!!
所以,不要对子女压力太大,要求子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知道适应 “应试考试”的一个酸秀才。
与女儿一同拼装 乐高。
这一次,是一个超大的军舰,仿乐高的玩具,应该是广东澄海 出产的。
花掉两个晚上,约五、六个小时吧。
担心女儿伤了手指,只好自己尽力去安装。
乐高 正品玩具会令我放心很多。
有时,觉得自己 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得不好。
我是指我在家时。。。因为在工作场所,没有人能令我 真正动怒。
有时,我会觉得对女儿过于严厉。
常跟LP讲,你多花点心思管她,我就可以少管她,这样,也不会有什么令我动怒的事,也就不会出现我大声呵斥女儿的情形。
可是,如果我一个不注意,LP的‘对时间没概念’的情况,就会影响女儿的作息,
女儿上床睡觉时间过晚。。。。
常跟LP讲,你多花点心思管她,我就可以少管她,这样,也不会有什么令我动怒的事,也就不会出现我大声呵斥女儿的情形。
我和你一样,有了女儿后脾气变得暴躁许多,我也老和LG说让他对女儿的事多上心,可他没有太多时间,唉,
去年,购买了两套乐高。
这样,加上以前的,女儿应该有了四套乐高。
工薪阶层,慢慢来吧。
好豆列,赞一个~其中几本我略读过,还是相当能够引发思考的。可能我也是个爱思考的人吧~~虽然不能夸大几本书的作用,但我相信父母生孩子前多看书、多思考,豆瓣里那个“父母皆祸害”小组里的苦孩子也许会少一些。
我会尽我所能做个合格的父亲。不过是后话啦。我才23岁。
收藏了~ m/subject/3719572/
加1个 :p
黑幼龙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http://www.douban.co
看了下LS的推荐,而是觉得不如去读卡耐基的书。《慢养》一书虽然是针对现在的浮躁的心态,但可能也与阅读者的习惯有很大关系。至少我不会太推荐此书——于国人而言,推荐的图书应该有更大的受众。
影响我们一生的,或许只是书中的一两句话。
卡耐基的书,影响我的,不只一句两句。
近半年,LP在女儿教育方面,花的心思多些了,
于是,我基本以“不管女儿”为主。
虽然,子女教育,父亲应该起到作用,但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只由父母中的一个”来全部管理。
每当LP起到作用时,我的作用就可以相对弱化。
父亲在子女性格以及情商方面可以起到积极正向作用,所以,不时地应该提醒子女: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你身上?
分析之后,要给子女一些建议“下一步如何做”以及“下一步如何思考、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我看的事实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中产或中产以上的国人的子女教育是由母亲来承担与完成的。
这一点,是国人很要命的观念。
其实,做父亲是不可以太 懒的。
虽然赚钱很重要,经常出差也许是个常态,但是,如果要想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子女仍然是你最重要的一环。——子女的人生道路如果过于坎坷,于你而言肯定不是个幸事。
国人的另一个常见错误观念:
我要让子女少犯错,少受挫折。——其实,你铺的道路再完美,子女仍然会不断地犯错的。——因为从教育心理学而言,人类从幼年到成年,必然是通过不断试错来获得人生经验的。如果少时遇到的挫折太少,到青年或中年时就会比较坎坷——因为他们本可以在小时就不断试错的,而我们人为地拔苗助长导致他们没有经历过,所以,他们可能更容易受骗上当之类。。。。。。。
“必然是通过不断试错来获得人生经验的。如果少时遇到的挫折太少,到青年或中年时就会比较坎坷”哎,可惜我明白 的太晚了,自己已经被耽误了555
推荐武志红
LP周日是工作日,给我短信:“女儿作业完成没?”
答“不知,不问。”
女儿初二,我已培养她自己应对作业、功课、学业,以及老师与班主任。
她主动告诉我们:她的座位可能会被班主任调开,不过,她说,她自己去找班主任,看试着说服班主任,不要动她的座位。
昨天星期一,回家后跟我说,班主任妥协了。
很喜欢这个书单, 不是强调技术和实用, 也没有推荐那些成功学的育儿书。
我感觉自己经常在现实与理想中间挣扎, 常常不小心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 多读读这些书, 有好处。
谢谢飞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