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记录(2013.9开始)

gujun24
来自: gujun24 (南京) 2013-10-04 09:41:53创建   2013-12-11 09:20:16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9.4 (443人评价)
作者: 卢嘉锡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 1999-9-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3 (45人评价)
作者: 陈少峰 张立波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8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674人评价)
作者: 龚育之 / 逄先知 / 石仲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9-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49721人评价)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0 (1431人评价)
作者: 德尼兹・加亚尔 / 贝尔纳代特・德尚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 2000-1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3533人评价)
作者: 陈乐民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
评语:前一阶段读了不少中国史,如《中国近代史》、《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国社会史》、《中国企业史三部曲》、《流血的仕途》、《明朝那些事》、《历史大脉络》、《开卷有疑》、《毛泽东传》、《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现在想读点欧洲史。重点从历史、科学(学科、学问)两大角度,进行自我通识教育,注意实用毛氏读书风格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135人评价)
作者: (美)斯莱沃斯基 等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0-4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1825人评价)
作者: [美] 彼得·德鲁克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
评语:突然想到这两本书,提高工作效率,找到盈利模式,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50405人评价)
作者: [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6-5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3 (15人评价)
作者: Malcolm Gladwell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05-6
评语:要研究人性、社会(社会基于个人,但不是个人简单相加,这里1+1>2),就要跳出成见,跳出“应该、道德”思维,而关注人的心理、行为现实。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之研究,而少扩展到伦理学、哲学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50人评价)
作者: 何兆武、文靖
出版社: 貓頭鷹
出版年: 2011-4-8
评语:与徐利治教授聊天,聊着就聊到了西南联大。小人物如我,对社会专业的各种知识、道理总是模模糊糊的。我就问:西南联大的教育有什么特点?答曰:欧美模式,通识教育,自由选择(申请制),人尽其才。其理念为,人应该有机会充分接触社会,接触各种专业,尤其本科阶段,不宜过早决定专业方向,高中阶段是不够成熟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尤其如此,对自己、社会、专业了解都不够的,不应轻易决定一生努力方向)。小时候“博”(动)够了,长大了才能“专”(静)。人不是砖,不能哪里需要哪里按,多尊重个人选择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380人评价)
作者: 吴敬琏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1
评语:出差深刻地感觉到了,中国现在就是一个权力寻租无处不在的社会,尤其在胡温国进民退后,但凡有点权力(无论多大、多小)的,都在寻租,凡是能接近权力的都在求租。所谓国进,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努力要保住权力,寻求超额回报(寻租)。这就是改革的“深水区”吧。改革往下难之又难。突然就想到了这本书,尤其是第60页,关于寻租的内容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319人评价)
作者: 赖建诚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2-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570人评价)
作者: 邱泽奇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2-06
评语:读《传播学是什么》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背后的包罗万象的“社会学”。初读,感觉差不多就是应用统计学和社会关怀的结合,对社会分层最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结束语,深刻感觉到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社会科类的知识分子的现实无力感,让我想起《老毛学出版》(本身是实用类的书)中说:理想有多高,实现它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想起了《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中作者不断的谦虚、低调:让我们不要把经济学理想化,其实它的作用有限。最后作者说的人生境界意味深长:“顺心如意、无疾而终、永不轮回。”总之,理想算个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1546人评价)
作者: 陈颖青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7
评语:2013.12.5读毕。世界上一腔热血的还是那么多,要碰多少次壁才能醒悟。鲍勃迪伦: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我们才能称他为一个人。出版、媒体工作千般苦,只有两个乐趣,1目前中国占有一定垄断地位(国企),才保证收入不至于过低;2接触社会的知识阶层,能学到更多东西。经营的精髓:1权力寻租、2市场寻需。前者需要了解政治,后者需要了解人性。总之都要了解人性。人性是什么?太过复杂,经常自己都难以了解自己,经常自己被自己吓一跳。没错!正常也好,不正常也好。那都是人性。要研究人性、社会(社会基于个人,但不是个人简单相加,这里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106人评价)
作者: 郑也夫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345人评价)
作者: 郑也夫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年: 2006-5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538人评价)
作者: 林语堂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1-6
评语:食眠色,物质与精神,各种需求,道出生活的本质。哦,人是唯一工作起来忘了生活,贪婪恐惧自欺徒劳起来忘了幸福悠闲的可怜虫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885人评价)
作者: 马斯洛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03-8
评语:思维飘忽到需求层次理论上。食、眠、色,低级需求的必须先满足才有追求高级需求的冲动,否则以人的一堆神经元的生物本质,很难敌得过基本欲望的“上脑”。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29872人评价)
作者: 黄仁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2
评语:大历史,小道德。 多有冲击力的观念,五四精神! 多关注事实是什么,为什么,进化论。少关注应该是什么,希望是什么,人不要操上帝的心。道德是相对的。从认识论看,我们连自己和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是一堆被超控的感觉(如梦)都无法确证。我们无论觉得自己多清醒,都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在做梦,就像我们无论觉得自己多真实,都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在演戏(伪装)一样。又有什么道德观念是天经地义的呢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353人评价)
作者: 陈力丹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3
评语:新闻需要传播,历史(过去的新闻)也需要传播。传播力反过来也影响新闻、历史事实、进程。因为他从经验、价值(伦理)观念上冲击着舆论。媒体不发达的古代是一个缓慢的岁月,而媒体发达的现代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些都是媒体所赐。纸张、印刷、电、计算机、数字化、互联网,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965人评价)
作者: 杨奎松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评语:可能有真实的历史吗?不可能。太多太多的场景只能靠揣测了,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Everything Will Flow。读完《历史学是什么》再读它,感触很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9 (155人评价)
作者: [美]罗伯特·库尔茨班(Robert Kurzban)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3-8
评语:这也算囚徒困境相关,仔细体会,在一个合作中,你显然是想作弊的,但是你一定要装作是合作的,以免受罚。也就是说:坏在表面上的人算不上坏。当然,现实特别复杂,在特定环境下,人还会装“小人”,以表明自己是真小人而非伪君子,这也是一种伪君子,或者说为人看出来的伪君子,算不上伪君子,至少不是高明的伪君子。真真假假谁能说得清,动机的事只有天知道。如果一个人装了一辈子,那不也就是真的了吗?除了自己的良心,根本不可能分得清装不装。就其本意,到底什么才是装,什么才是不装呢,也许对于某人某时某事,装才是不装,不装反而是装。历史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7015人评价)
作者: (英)里查德.道金斯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8-10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210人评价)
作者: (荷)布斯克斯 Chris Buskes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gujun24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