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流

qia|有痣青年
来自: qia|有痣青年 (上海) 2013-01-19 10:39:51创建   2023-01-22 12:56:16更新
流派、史料、艺术评论、观看之道。。。
23 人关注
来自:豆瓣广播

艺饭的广播: 未来主义首先是一种文学概念,1908年诞生于诗人和宣传家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的脑海中,后来在1909年、1910年及以后的一系列宣言中被公开。 · 从此往后,宣言在现代艺术中就开始扮演一种主要的、不断重复的角色,实际上这一宣言也被认为是现代艺术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 · 意大利画家吉诺·塞维里尼在他多年与立体主义成长和发展的关系比其他未来主义这更为密切,他也是意大利画家与法国艺术之间重要的桥梁。 · 他的未来主义手法在《塔巴林舞场动态的象形文字》(图1)中得到了总结性的体现,作品轻松而愉悦地表现了巴黎夜生活的状态。画面构成的基础是立体主义的块面分割,但艺术家在大面积的摇摆式弧线中使这些面块分割具有急速的动感。 · 画面中衣着鲜艳的乐队姑娘、声音低沉的女歌手、戴着高礼貌和单片眼镜的顾客以及狂欢式的氛围,都以一种轻松的精神加以呈现。 · 塞维里尼在1912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立体主义绘画中,始终有一种支离破碎却任然占主导地位的现实感,这种现实感在一系列以交通为主题的作品中得到了最符合逻辑的表现。 · 这个系列最初是描绘巴黎地铁的一些习作,随着战(啊)争的临近,火车像闪电般穿过立体主义风景的主题激发了塞维里尼。图2是他1915年夏天创作的一幅作品,旨在呼应马里内蒂的号召,以一种全新的图画方法,利用“一切奇妙而富有机械感的形式”去表现战(啊)争题材。 · 火车冒着滚滚浓烟从画面中急速穿过,着色强烈的大块漂亮平面,有时候用新印象主义的笔触进行处理,这些块面把火车进行了分割并将它融入画作的整体图案中。最终的效果是静止的而非动感的,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奇的抽象感。 · 📖《|book:35125542|现代艺术史|》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艺饭的广播: 维亚尔与博纳尔 / 爱德华·维亚尔(图1-6)和皮埃尔·博纳尔(图7-9)是纳比派的代表性艺术家,也代表了纳比派的精神和宗旨。他们漫长的艺术生涯将世纪末法国的艺术延续到20世纪中叶。 · 他们两人都备受尊敬,不过他们的名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私下的而不是公开的。他们的世界是私密的,当中只有画室的角落、起居室、窗外熟悉的景色,以及家人和好友的肖像。 · 维亚尔早期的作品更多使用修拉或西涅克的断笔着色和小笔触画法,但没有他们那种严格的科学方法。在《蓝衣妇人和孩子》(图1)中,他描画的是《白色评论》杂志共同创办人塔迪·纳坦松在巴黎的公寓,他的妻子米西亚在画中正在和她的侄女玩耍。 · 维亚尔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可能利用了他自己为这件公寓拍摄的照片作为“辅助记忆”,这也是他经常使用的做法。在维亚尔笔下,公寓室内变成了由各种亚光蓝色、红色和黄色构成的令人眼晕目眩的平面图案,可以媲美具有和谐丰富性的波斯绘画。 · 对于空间感的描绘,通过长躺椅倾斜的透视和立式屏风的多角折叠,但是妇人和小孩的外形画得很平整,这样就使得她们无法区别于四周环境的图案。巴黎中产阶级这样的安宁景象,被称为“内景主义”,其中截然不同的图案构成的平面拼图效果产生了一种闪动的视觉效果,似乎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了一种不可名状的陌生感和魔幻感。 / 和维亚尔一样,博纳尔一直过着平静不张扬的生活。博纳尔接受过法律和美术方面的训练,但随后很快以制作石版画、招贴画和书籍插图而建立了自己的名声。 · 博纳尔早期受到的重要影响来自高更的作品和日本的版画,版画对他的影响可以从他对倾斜空间的表现和绘画中装饰性的线性节奏中看出来。博纳尔从一开始也表现出了对油彩肌理的偏爱,这也让他从早期作品中相对压抑的色彩构成走向用细碎的笔触处理高调的明亮色彩。 · 博纳尔和他的纳比派同道一样,相信要消除流行的装饰艺术与绘画和雕塑的高雅艺术传统之间的障碍。他设想将有一种“日常实用”的艺术,它会延伸到扇子、印刷品、家具等等地方。 · 📖《|book:35125542|现代艺术史|》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comple 94人喜欢
如何在十秒钟里向你传达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可能有不同的物理规律、不同的生物、不同的地理——关键是,它不是你熟悉的世界。我的答案是看一幅画,或者说看致力于描述一个不同世界的画。一幅画就是一个箱庭,紧凑但是激烈的向观众传达这个不同世界的一切。 幻想题材,无论是科幻还是奇幻,就是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术语上现代的fantasy和sci-fi都属于speculative fiction。Speculative fiction的目的就是描述与公认的现实不同的事物。从封面和插画的时代到电影和游戏的时代,从视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何雨Echo 11人喜欢
“如果我们研究日本艺术,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哲思和悟性的人。他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研究地月距离?不。研究俾斯麦政策?不。他研究一叶草。而这一叶草让他得以描摹每株植物,每个季节,乡村广阔的景象,动物,人类。他就如此度过了一生,而生命太短不足以完成...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雷家林书画 3人喜欢
[ ] 艺术的山水与现实的山水总不是一回事,红楼梦的开篇曾说“假作真是真亦假”是很有哲思意味的话语,我们园林的假山,其实是立体的艺术品,源于对真山水的模仿与缩小,当然还有盆景,皆是这类艺术的模仿,但是宋代山水画中的山水仍然与前面两类艺术形态有所区别,它是平面的,这样我们与宋代山水与其之前的不成熟山水与后代变形写意的山水的比较起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宋代山水更接近现实的真实,但是只能是看起来是接近现实的真实,而且我们还要说的是山水与人物与动物之类的作品的区别是,人物与动物对于造型有其严格性(鬼怪除...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落星 110人喜欢
小组里的帖子经常会出现“超现实主义”这五个字,为了让更多的豆友了解...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蓬勃语言 63人喜欢
翻阅 PDB 的时候,整理癖发作,便把投票结果为 INFJ 的部分艺术家们按照...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Dark matter的广播: 马格利特老师的“雷诺阿”时代 二战爆发,马老师的心理状态遭受毁灭性打击。1946年,马老师向好基友布勒东发送《阳光下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主张“我们(超现实主义)眼前有一个重要任务,必须想象那些令人着迷的对象,以唤起内心追求美好与愉悦的本能”,布勒东果断拒绝,“我可以向你保证,你那些新作,没有一件给我留下‘阳光’的印象” 马老师孜孜不倦,继续产出,“阳光”一幅又一幅,哪怕艺评界和市场反应都很糟糕。次年,马老师的画商Iolas大概是再也忍不下去了,向马老师建议,“你还是忘了你那些阳光啊雷诺阿吧” 一个陷入严重抑郁状态的社恐想要变得积极阳光,结果办年卡跑迪斯尼假high,最终结果只是尴尬怪异,没把自己逼疯就算是上辈子烧高香了

回复
来自:豆瓣讨论区
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 Copyright©️Mikhail Vrubel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青蛙寓言 9人喜欢
影视剧中的新艺术运动第二期,[迪丽丽的奇幻巴黎]里的Art Nouveau——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hihao 2人喜欢
要介绍巴黎的所有博物馆,就如同数尽天上繁星一般困难。不管有没有到访过巴黎的人应该都早有耳闻,这里的博物馆就像便利店一样密集,并且什么样新奇古怪的主题博物馆都能在这找到。每次到巴黎,只恨博物馆不像便利店一般24小时营业,无论在这城市停留多久,时间永远都显仓促。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博物馆,不是卢浮宫,不是橘园,也不是奥赛,你甚至难以在手边的巴黎旅游攻略里找到它。它就像散落在巴黎各地的宝石中的一颗玛瑙,不如其他大博物馆一样熠熠生辉,然而一旦你凑近去看,便会被它独特又神秘的韵味所吸引,一发不可收拾。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浮生梦影 1人喜欢
即“印象派的诞生”之后,旧金山德扬博物馆今年9月25日起开始展出法国奥塞术馆收藏精品的第二部分:“梵高,高更,塞尚及其他”。 提前预订的票不限日期,从展出开始到明年1月18号结束前任何一天使用都可以。耐心等到第三个周末,10月9号,知道观赏的人一定仍会很多...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麦芽糖夹心饼干 1112人喜欢
[文化输出] 曾经在香港有一位爱好摄影的青年,他平生最喜欢用摄影机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alingcat 89人喜欢
2020年元旦,波士顿机器人会跳舞了,还有一只机器狗,抖着小碎步模仿四个小天鹅,让人发噱,细想一下,又让人发寒。会作曲的机器人已经能把握大师神髓自行创作,想必会画画的机器人也会迅速进化,“来一幅星空!”“好嘞您呐!” 我怀念还没有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文艺自带光环,美术灵晕尚在。彼时的文艺青年,若觅得一本西方画册,是要兜在绿色军大衣里,四处招摇的。而今,互联网上的图像太高清、太易得、太迫近,年轻人们反倒刷着视频,掉头不顾。所以理想国团队堵在手机端让大家看《局部》,是真的有理想。视频,对于年近七...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Dark matter 2007人喜欢
豆列[待在地球的这段时间] Maxfield Parrish(1870 年 7 月 25 日—196...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艺饭 28人喜欢
幻想艺术采用凭空想象或思维投射形成拟真的情境,它扎根于现实又与现实保持对话,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自然或不可思议的元素引入到现实世界,带我们走进奇异的黑白幻想世界。 《不可思议的幻想艺术:从戈雅到雷东》收录了从法国国家图书馆版画与摄影图像部精选的100多...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nolix 3人喜欢
Marcel Duchamp之外,还有这么一位挺不错的“盒子大叔“呢。色彩更好看点,也多了一点点向着Robert Rauschenberg的拼贴画靠近的想法。 Joseph Cornell (December 24, 1903 – December 29, 1972) was an [American] artist and sculptor, one of the pioneers and most celebrated exponents of [assemblage]. Influence...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alingcat 178人喜欢
你没看错,这是一只黄地绿纹云龙碗,中国瓷器。它摆放在西洋古董书之间,出现在百年前的美国画家笔下,令人好奇。 克劳德·拉盖·赫斯特(Claude Raguet Hirst ,1855-1952),美国艺术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她是第一个达到超写实的“欺骗眼睛”(trompe-l’oeil)水平的女性画家。像19世纪的“乔治·桑”和“乔治·艾略特”一样,“克劳德”是个男性化的名字,她以此取代原名“克劳迪娅”,试图避开那个时代盛行的性别歧视。 克劳德的父亲是普通银行职员,家境平常,但是母亲希望...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狮子想来吃小猴 18人喜欢
一部简史 一个学科,一个艺术门类,真正成熟的标志,是这个行当的从业者有意识地梳理其历史,并确定“经典”的序列。眼前的这本《科幻编年史:银河系伟大科幻作品视觉宝典》(盖伊·哈雷主编,王佳音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版),便是科幻界的从业者们最新的一次尝...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萨尔维亚之蓝 15人喜欢
假设我们闭上眼睛,暂时忘却“中国梦”三个字在当下被赋予的涵义,单纯从字面去理解它——有关中国的梦境,向往中国的梦境,来自从未踏上古老东方土地的西方人脑海中浪漫化的想象,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竹叶婆娑,翠鸟婉转,鹤鸣九皋,龙飞凤舞…… 譬如这幅18世纪的欧洲宫廷手绘墙纸(在苏富比卖出了53万美金的高价): 又比如英国白金汉郡的克莱顿行宫中的“华屋”(Chinese Room,“华屋”为笔者独创的翻译): 再比如英国壁纸公司de Gournay以18世纪欧洲宫廷曾一度流行的“中国风”为元素设计的“新中...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胡凌云@掘火网 6人喜欢
[http://digforfire.net/?p=16975]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有方主页君 371人喜欢
Alexander Brodsky和他的朋友Ilya Utkin是著名的苏联纸上建筑师(Paper Architects)。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群有着超前的乌托邦理念而无法付诸实施的建筑师。看似抽象而乖张,但Brodsky将那一代人所经历的动荡以及内心的荒凉通过细腻而复杂的线条展现出来,超越了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感冒的河马 134人喜欢
我在复旦大学念书时,有两件印象深刻的事。一是一位美国的科学哲学家在赴日本开会时中途停了一下上海,到复旦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另一件事是上海的一些现代艺术家到复旦来办了两次画展。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那次演讲和那两个画展我都云里雾里的似懂非懂,但是却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好像它们传递的信息代表着先进和未来。 1985年余友涵、丁乙他们在复旦大学办“六人画展”时,正是我在复旦上学的最后一年,当时复旦一位教美学的老教授伍蠡甫还在阶梯教室开了一个讲座,介绍现代艺术理论,但那时没几个人来听。老先生讲的是“包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白羊座思想家 4人喜欢
-------------------------与“悬丝”有关——马修•巴尼访谈录 ------------------ 汉斯·乌尔里克·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在"悬丝"以前,你的作品似乎是在1991年的两个展览中突然出现,能否谈一下这些展览以及80年代创作初期的作品? 马修·巴尼(M...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那个Z 33人喜欢
想轻易破解一部马修·巴尼如同密藏一般的电影并不太容易,就好像要收集...
回复
<前页 1 2 3 4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qia|有痣青年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