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

Me
来自: Me 2023-11-11 10:44:28创建   2024-09-01 11:22:51更新
来自:豆瓣小组
公主驾到 2531人喜欢
2024.9.12 所有豆瓣文章会同步更新在公众号“飞奔的羊”,欢迎大家关...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西东 1827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旺仔大白兔奶糖 68人喜欢
每次大赛大家都会被运动员们在竞技体育里展现出来的热血、顽强、坚韧打...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Helicopter的广播: 奥运会集中了人类从事的绝大多数运动,一次性欣赏到不同项目锻炼到极致时的体型/身体构成(body composition),完美展示了之前提到运动训练原则之一:【特定适应性原理Specific Adaptations to Imposed Demands (SAID)】, 运动能力包括力量、爆发力、耐力、反应性、对抗性、柔韧性等。SAID原理指出,运动能力各个方面的改善需要与其对应的、特定的外部刺激。不同的项目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不同,训练的侧重也不同,也就会形成不同的身体构成。图1-9分别是短距离游泳、长距离游泳、女子体操、男子体操、网球、沙滩排球、百米短跑、一万米长跑、铁人三项的顶级选手的照片。虽然他们都很「强」,但肌肉形态、偏重的位置、肌肉脂肪比例都有所不同,体型是根据特定目标训练出来的。 这对于普通人的启示是,确定训练的目标、合理地搭配训练内容很重要。理解你选择的项目到底能改变身体哪方面。 不过,普通人和运动员的差别是,后者每天的工作就是运动,训练量巨大,细致度极高,会需要根据比赛赛程制定训练/休息/饮食计划等。如今很多精英运动员的训练优化法也被引入到日常健身,例如早中晚哪个点更好、空腹还是饱腹运动、运动完要不要马上吃啥喝啥、搞不搞补充剂、怎样利用经期、EPOC诸如此类的,我个人觉得对普通人参考意义并不大,因为普通人远远达不到这些优化法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起到显著有效作用所需的训练量。精英运动员的差距有时候就是几十分之一秒、0.0几分,各种训练或恢复的变量都可能影响发挥和赛果,但普通人跟他们完全差N个级别。普通人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各种复杂的优化法只会使运动没必要地复杂化、从而降低了持续度。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le 23人喜欢
坐在成都的一个沙发上,喝了点红酒,刘水流下了眼泪,向我倾诉了一些她的心事。那是2022年的冬天,我们刚认识不久的时候。紧接着,刘水用了后来经常被她拿来形容我的性格的一个词:滴水不漏。她正在哭泣的事实使那样的观察更形象了——她的脸上确实有水(如果相信古罗马的「名即标志」、「nomen omen」的概念,也很难不指出她的名字里也有水)。情绪充沛的她,时刻淡定的我。听着那些的我,虽说不至于认为自己更好,但还是会觉得那样比较合适:事事面前能保持克制的态度应该算是我的一种美德吧?至少是种心理技能。我有点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麦格教授 1139人喜欢
最近被安利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心态,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想去...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五月雨永远的广播: 奥登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one be me.” 翻译过来大致是:“倘若爱无法平等,让我做那更深爱的人。”睡前又想起来这首诗,是因为每当过年时候我妈来催婚,总会关照我一句,希望我能找一个爱我比我付出的爱要更多的人。按我对隔代人想法的理解,这意思似乎是说让天平更倾斜于我,我便在这段感情中成为占优势的一方?然而这样真的更幸福吗?对方爱我再多,这种爱到底是被动接受的,而我付出更多的爱是我自己主动选择和给予的,假如奥登这句诗的前提是两人已然走到了一起,我中意对方的程度要高于对方中意于我,这段关系怎么看都是我赚了嘛,换我做梦都要笑醒。反之,如果心里其实知道对方爱自己更多,不免会犯嘀咕,她/他究竟是不是这个世界上能找到的我最爱的那个人,怀疑一旦产生,便多了一分勉强,就没有我比对方爱的更多那样的毫无保留——我并不认为这种爱是卑微的,是吃亏的一方。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没能在一起,这又如何呢?有时只要知道还有个让我无比在意的人在这样的世界上,说明世界还没那么糟糕,就连看这世界都更顺眼了。所以图穷匕见,在雪菜生日的今天还是忍不住想说,我并不认为雪菜在这段三人关系中是天平倒塌,失败出局的那一方。我也不是要试图翻案,当春希在成田机场与冬马相拥的那一刹那,是雪菜党输了,然而,雪菜没输。尽管我们都承认春希没有比爱冬马更爱雪菜,更不谈比雪菜对他的爱。但这不意味着雪菜付出的感情宣告失败了。因为她的爱没有就此终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人间theLivings 204人喜欢
我和思思,像两个司机坐在同一辆车上争夺着方向盘,车子被我们娘俩争夺得歪歪扭扭,险象环生。 作者:思思妈妈 说起到国外陪读,大家都说:“哎呀,到国外陪娃读书,你是去享福。” 其实,陪读是一份集司机、厨师、修理工、心理医生为一体的双语996工作。如果小朋友最后读出来了,那是人家的基因好;小朋友没读出来,陪读妈妈的人生就一片漆黑。 1 我家思思是资深的差生,从小学三年级成绩就开始倒数。她在国内读一年级的时候,上学还挺积极。那时的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眼睛里都是笑。等过了半年,我去找老师沟通,走到教...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理想国的广播: 新年好🧨🐲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straight的广播: 有被余华的这个比喻冲击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苏然 65人喜欢
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其实是某种形式的瘾,类似毒瘾。瘾其实是神经递质的异常提供改变了某区域的大脑结构,造成大脑结构某区域神经回路异常的活跃和兴奋。戒毒当中有个重要的阶段是复吸,国外和国内对复吸的理解不一样。国内对复吸如临大敌,国外戒毒理论认为复吸是康复过程中的会出现的阶段。我不是专业人士,不做深入探讨,以免误导,我的理解就是复吸类似钟摆,没有输入(导致复吸的心理困境)它的振幅会越来越小,直到停止。厌食症治疗里也有此理论,对于暴食不要如临大敌,想暴就暴,吃一切你喜欢的,但要有个前提,你有一个意识,你想要恢复健康,慢慢的暴食量和频率会降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大脑某区域的神经回路,兴奋逐渐降低。 成瘾就类似于在一片草地里,你反复走某个路线,踩出一条路,反复走,这条路的草就越秃,路就越清晰。而戒瘾,就是降低走这条路的频率,直到不走,让这条路(神经回路)的草重新长出来。 所以抑郁、情绪低落、焦虑也是这个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基督山女伯爵 304人喜欢
前段时间好朋友兴冲冲地和我说,她报名了一个拉丁舞班,想好好发展一个业余爱好。早上我问起她的拉丁舞学得怎么样了,她说第一节课后就放弃了。我有点惊讶,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是下了决定就会干到底的性格。 她说,第一节课上完后心里有点不舒服,接着连做了三个晚上的噩梦,白天想到这个课的老师时就不自觉地难受。她说着说着就想到小时候练钢琴的时候妈妈的皱眉的神情。 我和她说,有可能拉丁舞课的老师触发(trigger)了她小时候的创伤,造成了情绪闪回,在这种情况下,她退回到了小时候创伤经历时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有可能是恐惧、愤怒或悲伤等等。 实际上,我们许多人虽然没有识别出来,但也许都经历过情绪闪回。我们会突然地陷入情绪低潮,睡不好,没胃口,想哭泣,觉得无助或悲伤等。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回忆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我们陷入了这样的状态。这件事情或者一连串事情中的人、物或场景是造成这样状态的触发点。 我们的反...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35人喜欢
本文是台湾奥美广告公司早年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5周年庆活动创作的文案...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Eika 3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Eika 1人喜欢
各类截图 文学、歌词、影视金句... 还有一些很喜欢却不知道该收藏在哪里的图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赫恩曼尼的广播: 看哭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果麦文化的广播: 原生家庭问题最令人痛苦的地方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豆瓣安慰大师 2178人喜欢
冬令时的夜晚,发点我来荷兰快4个月的一点感想。 我出国之后才明白,世...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熊阿姨的广播: 中午听了一毛不拔两周前的播客,当时朱令已经是病危状态,他结尾讲得很唏嘘: 「我自己觉得这次闹,也就闹成这样。说句实话还都是咱们七零后,它实际上标志着我们七零后的一个成长史。 说句难听的,咱们现在也开始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2006年是属于大家风华正茂,事业刚开始有成,有空去天涯上大闹特闹;2013年是大家已经开始步入中年,这时自己成功,自己那么优秀的同龄人怎么能这样,(感到)非常愤怒。你会看到每个时候侧重的点是不一样的。这会儿的侧重点,我觉得更多是一种悲哀和纪念。因为我们的年龄也到了这个地步了,虽然我都还能工作、再好好干事儿十年,但我们已经不是再去闯荡江湖,或者不信邪,(认为)拼了命就能怎么样的人。 遗憾肯定是有,你也别刺激我,就是说我的遗憾到底有多少,这二三十年我已经尽量克服下去。」 从看到朱令病危的报道开始,我就非常想知道,这些年每周去探望朱令的是什么人,他们自己有过什么人生经历,他们年轻时是理想主义者吗?不是从简单的”好人好事“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当所有人都知道,正义不回来了,积极的抗争是无效的。近五六年帮助朱令的人是有一种宗教感的, 他们在维系一种道德,这种道德对他们自己来说或许也极其重要。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老袁 1280人喜欢
2023年初,我决定放弃做任何计划。简而言之,放弃期待。 制定计划、遵照计划、完成计划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别人我不知道,起码我来说,很少有事情是按照计划完成的。 “早上八点起床,先运动40分钟,写三到五千字,晚饭不能吃主食,最好是别吃晚饭;看一部电影或剧集,晚上十二点前上床……” 现实是一起床发现十点了,叹口气,在床上刷手机到十一点。简单的起床加洗漱,时间嗖一下又过去一小时。饿得头晕是不能运动的。中午发现是疯狂星期四,当然要下单买一赠一的吮指原味鸡,备注两块三角。只要没有中途接到肯德基的电话:“对不起,只剩一块三角了,剩下一块换成别的行吗?”这就是一天中最幸运、最开心的事。 每天只有坐与躺两种姿势。凌晨感觉身体都僵硬了才扣下电脑。但一看word,产出少得可怜。更多的时间到底是干什么了,罢了,失忆了。回到床上,心情——实在没有心情。感觉自己像一只变异的蚕,靠进食垃圾为生,产出的也是垃圾。不过没...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psy石欣的广播: 望周知。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梁州的广播: 董宇辉和孟羽童的事件讨论了几轮,众说纷纭。而这两个人延发的一系列讨论里,有一件事是十分明晰的,即是关于打工人的命运,殊途同归——无论你的业绩多么斐然,为公司创造了多少实际的价值;亦或是名校毕业、老板青睐,到最后仍然难逃“棋子”的命运,说翻脸就翻脸。 这两件事延伸的一系列讨论,令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TED的演讲,讲的是当代年轻人“报复性熬夜”的问题。2022年全球疫情最严重、最紧张的时期,记者达芙妮·K·李写过这样一条推特,她说:“人们在白天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掌控感,于是到了晚上拒绝早睡,以在深夜获取某种自由感。” 这似乎也是当下的年轻人们普遍拥有的困境之一。 「报复性熬夜」在临床心理学中又被称为「报复性入睡拖延症」,是存在于青年人群体中十分多发的一种入睡障碍。临床心理学家萨利哈·阿夫里迪对此的解释是:“许多人在白天没有参与感和生活感,因为白天都是‘必须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当人们难以面对不良情绪、焦虑、孤独和抑郁时,他们则需要通过刷社交媒体、工作、看网页来麻醉自我,这是一天之中为数不多可以独属于自我的空间与时间。 这其实是一种补偿性的心理,也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当生活的虚无感愈来愈重时,人们对宏大概念的青睐则会减少——例如公司所强调的集体荣誉感、未来与远方,而是转为期望抓住更具有实体性的东西,例如钱,例如晚间睡前时浏览社交平台的那一个小时。因为能抓住的东西太少,所以更想触及唾手可得的自由——“人们努力工作并非因为喜欢这份工作,而往往是为了攒够钱,从而今后就再也不用干这份工作。” 项飙在过去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概念,他说当下的人们正处于一个“悬浮时代”,我们就像是蜂鸟,不停地振动翅膀,悬在空中。悬浮(suspension)就是一种对当下的悬置,解释得通俗一些——它指的是我们身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里,这种停滞并非是经济意义上的完全停滞,而是指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个体境况的停滞不前。 而这种停滞不前的根源,其实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关,它的背后是一种剥削。 这几场风波看下来,我最深刻的感触竟然是,大概是大家在过去这几年都过得太辛苦了,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什么也没有做,却陷入了一种困难的、难以破局的境地之中。就像是金爱烂在《三十岁》里写到的那样,过去她曾以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摆脱这个岛。”但从二十岁行进到三十岁的过程里,她搬了六次家,做过十几份工作,却似乎只能眼睁睁地见着生活凋零下去。“二十多岁的时候,不管我做什么,都感觉只是个过程。现在呢,似乎一切都是结果,让人很焦虑。” 关于“怎么办”的话题,似乎充斥在人生的长河里。在这样的背景下,人能抓住的东西真的太少了,所以钱则成为了唯一重要的东西,老板画的大饼和远方已经不再热气腾腾,也不再那么有吸引力。“因为能够不失勇气地活到现在,就已经很感激了。”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西凉河的鱼 10668人喜欢
我们家庭背景很相似,都是小时候爸妈靠自己的努力,从北方小城市搬到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三狗大将军 1139人喜欢
其实今年我觉得自己做的最好的地方,并不是在处境艰难中完成了那些我需要完成、想要完成的事,而是我做了一些很微小的事。一些看起来动机不明、毫无意义的事。 1. 年初的时候我从德国最东边搬到最西边,到了第一家奇怪的中国公司。也许网友还记得我那时得到这份工作有多开心。我那时候已经找了一年半的工作了,我的找工作签证再有一个月就到期了,没的选。我就搬去了西边的小农村。 到了那边后发现,其实就我一个员工,而我需要做公司所有的事。从比较高级的工作比如当翻译,到端茶倒水擦桌子和物业管理,都要做。在那家公司我和除了老板、老板娘之外的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和装修师傅、德国保洁员阿姨、刚刚离职的前同事、育儿假休来的同事、来打杂体力活的土耳其小哥。这份工作我很快受不了,一是因为工作太累、二是加班不给钱、三是我提了加班费后老板对我冷暴力,我就决定走了。走的时候我给老板、老板娘以外的这些人都悄悄送了礼物。两个保洁阿姨,我...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梁州的广播: 时隔多年再读李白的《将进酒》,读到末尾处这一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只觉得是无尽的心酸与苦闷。从前读《将进酒》,只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快意豪情,却全然忘却了这般豪情的上上句,原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日的壮志踌躇,那日的春风马蹄疾疾与满目的长安花,今日却化作朝暮之间骤生的白发。所有的不甘、焦愁,在这一刻,都酿作了席间那一壶酒以后的悲愤与怒意。 写下《将进酒》时的李白,有史传言,距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八年的跨度,近乎人生十分之一的长度。人生又能有几个八年呢?从因傲气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排挤出京,到江淮徘徊、踏上南下云游的旅途,那些漫长的、不得重用的日子里,李白又在想些什么呢。 长大后再读《将进酒》,真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与体悟。中学时代听语文老师在讲台上念“天生我材必有用”,读来满腹的豪情,那样的壮阔是具有跨越历史长河力度的通感的,仿佛下一秒自己也能踏剑走四方。熙熙攘攘之天下,必有我容身之处。 可十年后再读李白,却骤然发现,他的怨、他的遗憾,其实是那样的显露,也是那样的平常。他深知自己的才情,却又不得不在一日又一日的蹉跎之间,接受自己的不得重用,因为这就是眼前的现实——“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是多么重、又多么难以自洽的痛苦。一个自认为是天才的人,该如何接受自己因为不懂得“中庸之道”而无法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过去读李白时,也读《青青陵上柏》,听人讲“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时还不懂,人生何如逆旅,人又如何比作远行之客,比起一双草鞋走天下,站在亭台楼阁上看尽长安花岂不是更快意?但某天忽然就懂得了这一句“忽如远行客”的妙处。古人常说一梦浮生,又说人于“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是因为这世上太多的快意与恩愁,都并非人可定夺。才情如李白,仍要接受这样的失意,可这样的失意,似乎又恰恰才是人生的常态。 阔别京城八年,当漫随流水的世事都握不住时,他能做的,似乎也只有遥对春风一杯酒,与多年前那个初入京城、成为圣上座上宾的自己道一声忘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Me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