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失明症漫记的广播: 欧丽娟老师说,最好不要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她的意思是,文字是一种很奥妙的符号体系,可以开启一个人比较内在、崇高的那个自我。所以当通过文字结识的人们开始走向文字之外,开启其他方面的接触时,很容易感受到其间的落差。进而轻易不欢而散。 我有异见。 后互联网时代,大家交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大都来自网络,也大都是通过文字,所以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避免通过文字去结交朋友。 那么应该有两个解: 其一,不越过文字,把友谊始终保持在文字层面,这样就可以永远不去触碰落差。像古早时代的那种一生的笔友那样,也还不错。 其二,其实“感受到落差然后不欢而散”,这里头的落差根本不是对方的错,错在人的想象力足够丰富,错在文字不能够全面地展现一个人。 所以不欢而散也不是对方的问题,或者其实是双方的问题,他们既意识不到问题出在想象力和文字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上,又不愿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作出妥协、让步,那么不欢而散几乎就是落差之后唯一的出路了。 接受自己的想象力和现实情况必然存在出入、接受自己生活在现实当中而非幻境当中、接受喜欢的作者可能并且可以拥有自己不喜欢的特质,接受「你只是喜欢对方的文字而不是全部的对方」这一事实。 你想要触碰一朵花,就要接受它可能是凉的,可能是脆弱的,可能是虚假的,可能带给你各种你预料之外的感受。 或者摔碎它。
Alpha-101x的广播: 刚看到罗翔老师说的一段话记录下来给自己: 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的话,很容易导致人走向骄傲,或者走向虚无。 因为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觉得是靠你努力拼搏得来的,你配拥有这一切,所以你就瞧不起那些失败的人。 而当你努力了最后却依然失败依然一事无成,你又会陷入一种极大的抱怨,你会觉得天道不公。 所以我个人其实更倾向一种悖论式的命定论,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是你决定不了的,但是你自己一定要尽力而为。我们95%的事情可能是自己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那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凡事尽力而为,但同时要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个体太过于渺小,我们接受命运的安排,同时我们尽力而为。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