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书目之学术底蕴

麦兜
来自: 麦兜 (广州) 2014-09-02 19:34:52创建   2014-09-02 22:24:10更新
9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9.2 (271人评价)
作者: (英)哈耶克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年: 2002-07
评语:哈耶克如同福柯一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家,但是他对法律制度的分析是独到的、深刻的,并同样让人感受到对法律制度的理解不能限于法律本身,必须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纳入法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8 (22人评价)
作者: 斯伯丁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
评语:让我们了解到人与动物关系上的许多重要问题,也了解到现代人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些深入思考。英国人考林•斯伯丁的《动物福利》是一本讨论这一主题的简明扼要的著作,而且富于实践色彩。在当代动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动物福利思想影响最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49人评价)
作者: 汤姆·睿根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
评语:汤姆•睿根是哲学家,也是动物权思想的创始者,他的《打开牢笼》一书,并不是一部艰涩的哲学著作,相反,他要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告诉读者,动物权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讲动物权,动物权论者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如何成为动物权论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29人评价)
作者: 弗兰西恩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
评语:讲动物权利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有人拿这样问题去问动物权论者:失火的房子里有你的孩子和爱犬,你是先救孩子还是先救狗?《动物权利导论》的作者弗兰西恩干脆把这个问题变成书的副标题,大有置自己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他如何对付这个难题?我不能告诉你,因为这正是我认为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的理由。如果你对解答难题有兴趣,不妨从本书“附录”作者对20个他常遇到的问题的回答开始。弗兰西恩是法学家,也是哲学家,他的书,推理细致、论证缜密,而且不离日常生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3 (15人评价)
作者: 维韦卡·梅农 编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
评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道德问题,也是宗教问题。从宗教角度能够对这问题说什么?《天、地与我》是一本关于亚洲自然保护伦理的集子。这本书讲述了宗教伦理在亚洲历史上和当代自然和动物保护运动中的作用。它的作者从学者、官员,到王子、王后和宗教领袖,其代表性颇为广泛。比较起来,由一位神学家撰写的《动物福音》风格全然不同。作者试图写一本可以鼓舞人的书,一本“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和灵魂的书”。我认为他做到了。这是一本美丽的书,调和了虔敬的沉思与激情的告白。读者只需花几分钟读一读第九章“使我们有梦的梦想”,就会相信我所言不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16人评价)
作者: 莽萍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
评语:历史学家张广达先生说它“是一本好看的小书,文笔清新,陈义平实”。这本书的作者不是熟悉数字的环境问题专家,也不是笔下生花的所谓环保作家,但她推己及物的情怀和观察生活的细腻,却让她的议论既亲切又有说服力。自然,她也带我们回到当下的中国,让我们环顾左右,决定如何对待动物,如何对待自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154人评价)
作者: 慈继伟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1-12
评语:如何对待“他人”,这涉及到正义问题。200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正义的两面》(慈继伟著)是一部值得再三推荐的著作。这里不能复述作者的观点,也无法演示作者的论证,我只能说,除了对正义主题感兴趣的人,那些想学习如何对日常现象进行哲学思考的人,还有那些苦于不能用简洁、明白的汉语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只有17万字的小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135人评价)
作者: 张维迎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3
评语:如何对待自己与教育有关。这几年,大学教育改革动静颇大,其中,北大的改革方案最受瞩目。有两本书可以对照着读。《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代表了北大改革者的思路;《谁的大学》(薛涌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则表明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205人评价)
作者: 薛涌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1-01
评语:如何对待自己与教育有关。这几年,大学教育改革动静颇大,其中,北大的改革方案最受瞩目。有两本书可以对照着读。《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代表了北大改革者的思路;《谁的大学》(薛涌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则表明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43人评价)
作者: 恩里科·菲利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
评语:菲利不认为“犯罪的发生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物”,而认为是“由于行为人处于某种特定的人格状态和某种促使其必然犯罪的环境之下”造成的,而这种特定的人格状态和环境又分为人的生理、心理等人类学因素、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对犯罪问题的研究陷入某种程度的宿命论,成为国内某些刑法学通说的叛逆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1 (62人评价)
作者: 西莉亚·布朗奇菲尔德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2006-5
评语:这同样是一本使学术走出象牙塔的著作。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综述了西方刑罚200多年来的历史,尤其是监狱的演变,并且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犯罪状况相联系。精彩而浅出的行文,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在愉悦的阅读中增长知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60人评价)
作者: 罗贝尔·巴丹戴尔 编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
评语:它不是那么学术化,圈外人也可以通过它来了解法国这样一个在人权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为何成为西欧最后一个废除死刑的国家,以及它为何最后能废除死刑。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84人评价)
作者: 英戈·穆勒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0-9
评语:那些道貌岸然、身着法袍、“洋溢”着审判热情的法官们,是如何成为纳粹的帮凶,“像擦拭武器一样细致地、恪尽职守地完成一项项恐怖的命令”的?悲剧虽然发生在德国,却值得所有的法律人去反思。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32人评价)
作者: 倪征燠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1999-4
评语:带几本书去海牙。当我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国际刑事法院去工作几个月时,新中国首任国际法院法官倪征先生的这本回忆录是我的首选。它不仅对我了解海牙、了解国际司法有帮助,而且透过倪老的一生,还可以了解东京审判、“湖广债券案”等诸多政治、外交、司法纠缠在一起的事件,真的是“一个人物,一段春秋”。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2300人评价)
作者: 切萨雷·贝卡里亚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1-1
评语:“1764年欧洲惊呆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批判和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刑法原则竟然完美地浓缩在一本6万字的、题为《论犯罪与刑罚》的小书之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26岁的意大利青年,名字叫切萨雷•贝卡里亚。”研习刑法的人不可不读此书,它不仅篇幅短,花时不多,而且其思想性和批判性使人读起来有痛快淋漓之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5281人评价)
作者: 费孝通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8
评语: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876人评价)
作者: (美)本杰明•卡多佐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1998-11-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75人评价)
作者: 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157人评价)
作者: 理查德.A.波斯纳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2
评语:当代法学研究前沿的四个方面的突出成果:法经济学、法理学、法律与文学及法学与社会生物学。就某一个方面而言,有学者可能比波斯纳深刻、先锋,但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学者可以在这些以及其他法律方面同时达到波斯纳的高度和融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239人评价)
作者: [美] 理查德·A. 波斯纳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2-5
评语:当代法学研究前沿的四个方面的突出成果:法经济学、法理学、法律与文学及法学与社会生物学。就某一个方面而言,有学者可能比波斯纳深刻、先锋,但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学者可以在这些以及其他法律方面同时达到波斯纳的高度和融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337人评价)
作者: [美] 理查德·A. 波斯纳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2-1
评语:当代法学研究前沿的四个方面的突出成果:法经济学、法理学、法律与文学及法学与社会生物学。就某一个方面而言,有学者可能比波斯纳深刻、先锋,但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学者可以在这些以及其他法律方面同时达到波斯纳的高度和融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190人评价)
作者: [美] 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年: 1997-03
评语:当代法学研究前沿的四个方面的突出成果:法经济学、法理学、法律与文学及法学与社会生物学。就某一个方面而言,有学者可能比波斯纳深刻、先锋,但没有其他任何一位学者可以在这些以及其他法律方面同时达到波斯纳的高度和融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9835人评价)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3-1
评语:这是一部研究法律制度历史变迁的杰出著作,其创造性、洞察力(尽管未必正确)都是无与伦比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9549人评价)
作者: [法]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6
评语:日本普通民众为何会变成战争机器?“文革”青年为何会变得丧失理性?本书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没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和传染,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不同意见,因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让他失去控制,甚至变得肆无忌惮。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1225人评价)
作者: (法)埃米尔・涂尔干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0-4
评语:坦率地说,这本书读起来需要有点毅力,因为它让你体会到的不是行云流水般的思想脉络,而是作者始终在物质论与观念论、经验论与决定论、实证主义与唯理主义、个体主义与本质主义之间的徘徊和犹豫,以及搅扰其中的阵阵苦痛。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麦兜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