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版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书目

哲夫成城
来自: 哲夫成城 (广州) 2020-03-29 22:39:51创建   2020-10-28 17:34:25更新
伊佩霞的《剑桥插图中国史》有一个《进一步阅读书目》,这个书目开列了西方关于中国研究的相当好的文献目录,不仅有通史式的著作如费正清、谢和耐、史景迁的书,而且有社会经济史、制度史、家庭与宗族史、思想史、科学史、艺术与文学史以及各种不同时代历史的研究著作,这份书单其实已经把西方研究中国最好的一批书都囊括进来了,不仅对于普通爱好者,就是对于研究者也相当有用。——葛兆光《历史的意义:读两种历史教科书和入门书的随想》
原书目地址:https://www.douban.com/note/756677000/
本豆列根据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第一版和第二版进行收录,对第二版中新增及第一版被删的书目会进行标出。而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增订,主要是加入汉语学界和日本学界的代表性研究,以及一些较好的西方汉学界著作,增订部分也会标出。原书目对中国研究的工具书和汉语经典原著英译著作会继续收录,但这两部分将统一被放置到豆列末尾作为附录,不再依循原书目位置进行收录。
6人
668 人关注
1
来自:豆瓣读书
7.7 (585人评价)
作者: [美] 伊佩霞 / [美国] 伊沛霞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01-3
评语:《剑桥插图中国史》第一版中译本,英文版出版于1999年。
回复
2
来自:豆瓣读书
7.9 (202人评价)
作者: (美) 伊沛霞
出版社: 理想国 |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3-20
评语:《剑桥插图中国史》第二版中译本,英文版出版于2010年。
回复
3
来自:豆瓣读书
8.2 (29436人评价)
作者: 黄仁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2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在其一系列作品中描述了一个看来颇为矛盾费解的现象:在中华帝国历史上,一方面,社会内部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力量,“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有如今日美国的‘潜水艇三明治’,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另一方面,帝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稳定性,皇权世代沿袭,数百年一脉相承。类似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一方面,秦汉以来郡县制上的中央集权,政令自中央出,一统威严;另一方面,国家规模和行政架构有限,向下渗透有限,表现出简约国家的特点。这一组织形态随不同朝代的统治力度而起伏波动,但历经两千年而大致不变。这种组织形态松散关联而国家秩序坚韧稳定的国家治理特色,周雪光称之为“黄仁宇悖论”。基于这个对传统中国的理解,黄仁宇始终关注的是中国这种固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为何无法应对现代挑战?(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在日本入侵时无法动员起自己的全部潜力来应对内外部挑战,并最终走向崩溃失败?)在这一点上,他特别广为人知的是“数目字管理”与“大历史”都是为了解释这一问题。他的“大历史”概念常常指对中国历史的概括性研究,强调某种长时段的结构性要素,并认为那种“以十年为单位”进行的历史研究课题无关宏旨,因为那根本不能给他的终极问题提供答案。他指出,中国社会在组织管理上太落后,无法有效动员出自己的力量,要达成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全盘的现代化改组。黄仁宇则从财政税收入手,察觉到了组织管理上的漏洞和弊端,进而提炼出他所三复斯言的“潜水艇夹肉面包”(社会组织构造)和“数目字管理”。因为他在写作博士论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时就发现,财税制度是无法实现动员的根本原因,而如果不完成国家建构,就无法在财税制度上现代化。他所理解的现代国家,就是以财政的现代化为主的视角。基于这个结构性因素,他因而多次强调,传统中国的成败与历史人物的道德无关,因为他们都受制于组织构造和技术条件,像《万历十五年》就描绘了一幅走向衰亡、而任何人都无法力挽狂澜的画卷。虽然他经常拿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数目字管理作为对比,但他所说的其实却又不完全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经济(通过民间组织之间自治契约交易所形成的自我管理结构),倒不如说更偏向政治学。因为说到底,他的出发点是:中国社会之所以无法动员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应对全面危机,是由于一个特别落后的体制未能实现数目字管理;而要实现数目字管理,就不仅需要一个上层架构,还必须将底层社会组织化——通过国家政权的下沉以避免组织管理上的模糊性。这一设想在意的并非社会性质,而在于组织效率,他谈到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因为它所借助的市场机制率先有效实现了数目字管理;但他的想法其实类似于某种现代战争中的“总动员化”,因而含糊地肯定了1949年后对基层社会的组织化。他对历史的评价除了自己情感的一些倾向外,基本上是以自己的框架为衡量的,即各方的作为有没有推进中国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提升,即从“一盘散沙”变为一个“数目字管理”的现代国家机制。他不在意这一政体性质究竟如何,而是有没有具备这样的国家能力,因为他痛心的是中国历代明明有潜力,却因无法有效动员而失败了。从这一意义上说,黄仁宇其实是个国家主义者,他说的“数目字管理”,是现代国家的能力体现,即能充分了解、组织、动员、调动国内的人力与物资来应对挑战的国家机制,未能实现的在他看来即是有缺陷的、未现代化的。这是一种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尤其是财政-军事国家(fiscal-military state)的现代政体,要达成这一点势必需要对原有社会进行大幅改组,甚至完全可能带来原有结构的解体,乃至粉碎再造,但他对这种“国家能力”本身缺乏反思。本书即黄仁宇将他的这种历史观念贯彻到整个中国中所写作的一本通史性著作。
回复
4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费正清《中国新史》。本书是费正清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这本书是在他去世之前的两天最后定稿的。1991年9月12号上午费正清把书稿送给了哈佛大学出版社,下午他的心脏病就复发了,两天以后去世,所以《中国新史》这本书就成了他整个学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凝聚他心血的最后一部著作。这本书虽然定稿在他去世之前,可是它是多年以来不断写作完成的,也是在《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这样一些著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此书有几个“新”的地方,首先是原本费正清坚定的西方中心论开始动摇,虽然没有走向后来柯文等人倡导的中国中心论,但体现出某种多元主义倾向。另外,他花了很大篇幅处理中国历史上的汉族与游牧部落的关系问题,这是他此前的中国通史写作中没有细致处理的,这显然是他后来主编《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结果。第二个“新”表现在整个叙述方式和涵盖内容上。《中国新史》的叙述采用的是从中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方式。从内容来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得是中华帝国,明确讲到帝国的专制统治;第二部分讲晚期帝国的式微,就是它走向衰落,式微(Decline)是讲衰落但绝不是帝国的消亡,二者是不一样的;第三部分是讲中华民国;第四部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从内容安排来看的话,基本上是从帝国走向民族国家的过程。但在费正清看来,中国最终也没有实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民族国家。由此可见,《新史》尤其着眼于中国历史的宏观结构,而主旨在于叙述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未来演变趋势,古代史部分主要还是作为背景来处理。
回复
5
来自:豆瓣读书
8.6 (273人评价)
作者: 谢和耐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1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国社会史》(Le Monde Chinois,直译为“中国人的世界”),英译本名为《中国文明史》(A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sation)。该书曾荣获圣杜尔奖(Prix Saintour),这是法国最高学术奖,并被英、美以及西方许多大学用为中国通史的教科书。此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技术史,谢和耐认为技术与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对于改变历史起着决定影响;二是注重中外文化交流史,谢和耐反驳了中国文化是孤立、封闭的论点。如此,既克服了旧史学缺乏洞察力的弱点,又避免了新史学忽视历史表象的特征,标志着作者新、旧史学方法的打通和兼容。
回复
6
来自:豆瓣读书
7.0 (44人评价)
作者: [美] 康拉德·希诺考尔 / [美] 米兰达·布朗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 2008-5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 《中国文明史》。
回复
7
来自:豆瓣读书
(0人评价)
作者: Charles Hucker
出版社: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1975-6-1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贺凯《帝制时期的中国:中国历史文化概论》。《帝制中国的岁月》完成于一九七五年。这部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的著作篇幅并不很大,但剪裁得颇为用心,叙述也得当,很符合美国大学优秀通史教材的特色。全书划分为帝制以前,早期帝制和晚期帝制三个部分,每部分又再按照“历史概述”(general history), 制度与社会,思想和文学等门类来叙述。可以说到九十年代初以前,这部著作被美国的大学广泛采用来做为中国史的基本教材,在流行的程度上堪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英译的谢和耐(Jacques Gernet)教授撰写的《中华文明史》(A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贺凯那简练而精确的文笔在该著作的几个“历史概述”的部分里特别突出。他常常用一两段文字中就能把一个时代的重大事件或脉络交代清楚,而且描述得颇有韵味。这些文字译成中文就很难传达,甚至还会显得平淡无奇,但在英文原文里上却是锤炼颇深的史学文字,几乎可以诵读。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出现撰写中国通史的热潮,但我觉得很难再看得到贺凯的这种精炼而畅达的文字了。
回复
8
来自:豆瓣读书
(2人评价)
作者: Frederick W. Mote / 牟复礼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00-2-9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第二版增补】牟复礼《帝制中国:900-1800》。本书是牟先生一生最后著作,长达一千多页,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2000出版。这是他多年积累的学识和见解的综合,也是有关这九百年中国史的西文通史性著作中最详尽的一部。此书的缘起是他和杜希德先生曾订约合写一部给大学生读的中国通史,当年决定由杜先生写从秦汉到唐的中华帝国史前半部,而他则负责写下半部。可惜后来杜先生因主持剑桥中国史工作的缘故不得不放弃前半部的写作计划,而牟先生所负责的部份则在他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契而不捨地完成了。
回复
9
来自:豆瓣读书
7.4 (235人评价)
作者: [美] 芮乐伟·韩森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回复
10
来自:豆瓣读书
8.5 (173人评价)
作者: 费正清 赖肖尔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代表费正清早期中国史观的通史性著作。
回复
11
来自:豆瓣读书
9.4 (16655人评价)
作者: 錢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3-8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钱穆《国史大纲》。二十世纪中国汉语学界最重要的通史著作之一,“中华民族”史观的代表性著作。
回复
12
来自:豆瓣读书
9.0 (866人评价)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7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二十世纪中国汉语学界最重要的通史著作之一,可与后来钱穆的《国史大纲》对举。
回复
13
来自:豆瓣读书
7.7 (212人评价)
作者: 范文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0-12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二十世纪下半叶汉语学界最重要的通史性著作,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代表性著作。
回复
14
来自:豆瓣读书
7.7 (64人评价)
作者: Dingxin Zhao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15-11-6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赵鼎新《儒法国家:中国历史的新论述》。
回复
15
来自:豆瓣读书
9.1 (3912人评价)
作者: 阎步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4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秦汉至隋唐的通史性著作。
回复
16
来自:豆瓣读书
8.7 (2174人评价)
作者: 金观涛 / 刘青峰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回复
17
来自:豆瓣读书
8.5 (8056人评价)
作者: 许倬云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2-1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回复
18
来自:豆瓣读书
8.3 (156人评价)
作者: [日] 内藤湖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二十世纪日本学界做重要的中国通史性著作之一。集中代表日本京都学派的观点。
回复
19
来自:豆瓣读书
8.2 (968人评价)
作者: 宫崎市定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1-1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通史部分】宫崎市定《中国史》。
回复
20
来自:豆瓣读书
8.2 (899人评价)
作者: 费正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年: 2000-5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近代史部分】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回复
21
来自:豆瓣读书
(5人评价)
作者: R. Keith Schoppa
出版社: Prentice Hall
出版年: 2005-04-22
评语:【专题一:通览性著作·近代史部分@第二版增补】萧邦奇《革命及其过去:近代中国历史的身份与变迁》。
回复
22
来自:豆瓣读书
6.6 (85人评价)
作者: 【美】文安立 / Odd Arne Westad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年: 2020-2-26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近代史部分】文安立《躁动的帝国:175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回复
23
来自:豆瓣读书
9.2 (208人评价)
作者: 郭廷以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8-1-31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近代史部分】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回复
24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近代史部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于大陆中译本删节较多,收录香港版条目。
回复
25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评语:#增订【专题一:通览性著作·近代史部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于大陆中译本删节较多,收录香港版条目。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5 16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哲夫成城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