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剧评/影评

Nooooora
来自: Nooooora (上海) 2020-03-04 10:54:27创建   2021-08-09 19:18:18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青山之恋:被神抛弃的所在 著名的同志小说家筱禾写过一篇《青山之恋》,在小说中,作者将同志情欲置身于一个特别的语境:监狱。一个最能体现人类权力和关系本质的地方。在监狱里,权力是赤裸裸地呈现,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被囚禁的犯人也在权力关系的异化中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层层压迫,记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所有入狱的犯人都被要求脱去衣裤,由狱警用消防龙头冲刷、撒药粉消毒之后,赤条条地抱着衣物走过长廊,进入狱室,锁上铁闸门。这个细节隐含着权力者的视角,在他们看来,这是作奸犯科者被社会改造的开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重温《血色浪漫》,就像回忆青春。我仍然记得第一次看它时涌动的复杂情绪、和当时亲密的人爆发的争论。我并不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十几年前也没有读懂它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十几年后,瘟疫正在全世界蔓延。 越来越多的人凭本能意识到:我们熟悉的世界已经终结。 此时此刻,追溯那个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就成为一件特别有意义、特别急切的事了。 一言以蔽之,《血色浪漫》塑造了“后三十年社会中坚”的群像。他们中年时活跃在官产学媒的舞台上,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青年时却是另外一幅模样:在北京城里打架、斗殴、做流氓。很少有人能...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综述:红与黑(上篇) 楔 子 真实,严酷的真实——丹东 一部作品若能做到让你在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自我审视,拷问、思辨戏剧中每个角色行为背后动机铺置的意义,那它所带来的感触,远不会随着时间消逝,反而历久弥新,如女儿红般越陈越香,也只有这种余味的记忆才令你每一次的回顾产生源源不绝地新认知。我毫不介意推翻自己初看此剧或看剧过程中形成的固有观念,甚至选择在追的途中放弃划分善与恶...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2020年5月28日是英国小说家Evelyn Waugh经典作品《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又译《布园重访》)首次出版75周年的纪念日。 为纪念Brideshead Revisited小说首版75周年,霍华德城堡的策展人Christopher Ridgway博士将围绕《故园风雨后》与霍华德城堡的关系、1981年的电视剧版和2008年的电影版的幕后故事等内容进行一场网络直播( Webinar ),直播在北京时间5月28日晚20:00(GMT时间PM 13:00 )在Z...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Netflix10月推出的短剧《艾米丽在巴黎》,一共10集,每集30分钟,周末花半天时间看完,就像吃了一顿五颜六色的马卡龙下午茶,甜、腻、齁,却也乐在其中。 莉莉·柯林斯饰演剧中女主角艾米丽:一个来自芝加哥的、20来岁的美国妞。由于某种巧合,她得到一个去巴黎工作的机会,给一间策划公司担任社交媒体运营。剧情就从这里展开。剧呢就还是Netflix驾轻就熟的小妞剧套路,因此观众看到的也还是传统美国视角下的浪漫之都巴黎,香槟红酒法国餐,俊男美女会打扮。 近几年,大众一直有关于“巴黎综合症”的讨论。所谓“...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是一部于1987年由英意中三国合拍,著名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执导,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的史诗电影。该片在1988年获得了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第二名、巴黎第1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片、联邦德国电影艺术协会奖和第60届奥斯卡九项大奖,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影视事件之一。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日本、中国台湾地区,《末代》的票房也都获得丰收。 第一次获准在故宫实地拍摄并得到中...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等待 Pride(译名:冰上悍将/冰上恋人)中反复讨论的主题就是“等待”,等待中的恋人,甚至可以说是“等待中的女性”的形象。Aki(亚树,竹内结子 饰)在等待失去联络的、“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的男友从国外回来,Haru(里中春,木村拓哉 饰)则把理想的恋人描绘为“下定决心要等心爱的男人回来的女主角”,而他本身也是一场“等待”的执行者之一——等待自己多年前抛弃两个儿子的母亲的归来。 在恋爱中,“等待”具有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824人评价)
作者: E. M. Forster
出版社: Penguin Classics
出版年: 2005-8-30
评语:每个评论都有趣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天知道我把钢琴段落的名场面反复看了多少次。拍手称赞的不是lulu的钢琴弹的有多好,而是选曲和氛围简直堪称教科书级的青春恋爱指南! 这首钢琴曲经弹幕科普,叫做i love you-riopy。云音乐可以找到。 所以让我们来看一下,一部用心的好剧是怎么把气氛拱起来的(教你...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对于本片,《stealing beauty》,咋听名字,多半会以为是部香艳的情色片,而剧中对女主角美好身材的反复描写以及其处女身份的多次强调,也充满了浓浓的诱惑味道,让人不免遐想。但若抱着这样邪恶的目的去看,无疑是要失望的。对于肉体的直白描写,导演向来是毫无掩饰的,而这番坦荡荡反而不让人走上歧途。 以全家去游泳的那场戏为例,在阳光下,碧绿的池水与池边茂盛的绿树相映成趣,不论男女老少都一丝不挂,或嬉戏于池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果然还是简体横排版更让人舒心。 《断代》 老七苦苦维持着gay bar美乐地的开篇,求而不得的汤哥陪伴在侧到死也没死心,旧情人一夜风流后不再现身,但就是突然之间回忆起往事后倒在了酒吧里,亏得对街的工读生阿龙相救。 到这里我还以为主角是老七Andy。 镜头切换为小钟,十七岁的国中生初尝爱情启蒙,是暗恋的留级生突破的禁忌行动,小钟从此陷入迷乱,而最后的真相才揭发出是对方的自卑才让两人的关系没有更进一步,然而小钟仍...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被广大亲友盖章认证过的“豆瓣小清新”,都实在无法get到这本书,已经看了3/4,想来想去还是弃了。也可能自己年纪大了,越来越无法消化纯文学作品中约定俗成的那种自怨自艾。 自怨自艾这件事啊,就跟祥林嫂口中的阿毛一样,点到为止最好,想太多还都得写下来说出来,就会变成全天下所有自怨自艾人统一无差别的一种俗气。前面100页我还看得挺耐心的,后面很多条线索就开始挨个自怨自艾起来,我就有点儿腻烦了...
评语:整体来说,匠气太重,价值判断太多,有点自以为是。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一个真诚有趣的乐队节目,选手有年轻人的青涩,但人物群像做的很好,喜欢这种野生没有被驯化过的小孩,比流水线上加工出来的多了很多血肉和灵魂。导师队伍里,郎朗很逗,娜娜漂亮有趣,朴树的眼睛里有星星,紫琪很专业,南南有明日的情怀。选手里面谈吉他的和吹唢呐的印象很深,特别是吹唢呐的小孩,太会说了,用怂怂的气质说着最横野的话,还有奶拽奶拽唱funk的小孩,很有趣,值得一看。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这是一部精心包装成大众韩剧、实则包含更多野心的作品。收视率低迷是必然的,但也是次要的。编剧的文学功底不可小觑,镜子说、赫尔曼·黑塞的德米安说全是隐藏在剧中的暗线,懂的人自然懂,原声大碟更是加分不少,也暗示了我们心中的疑问——Two women,Demian等等,...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M&K
美剧好比一个就是青楼女子,但是名妓嘛,总要有些不一样,所以不光要吹拉弹唱,(表现为美剧的题材多样),更要欲诉还休(一拍就是没完没了),直引得你欲火焚身,她还娇喘“官人不要” 而英剧,仿佛是关在深宫大院内久了,一出来就要彻底放纵,即便张狂的抓住你就要脱,骨子里还是脱不了的娇羞和清纯。 这比喻,可能不太恰当。 不过,这个剧,实在又冷又好笑。实在难以理解,怎么能这么冷,还能这么好笑,用极端夸张的的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 伯格曼《处女泉》的电影DVD中,有一段李安的采访花絮,大概是说,这部电影当年引进台湾的时候,对18岁的他造成的震撼和感动。“一部电影,他如此平静又如此暴烈,如此深刻的质疑上帝的存在。” 比起后面的《野草莓》或者《第七封印》,《处女泉》并非伯格曼最深沉的作品。但显然,已经具备他完整的思想雏形。那就是对基督教的质疑,对上帝的拷问,以及对人性救赎的探寻。 伯格曼出生于瑞典传统的天主教中产家庭,有着极为理性的性格底色,但是这种理性并未给他带来平静和出口。他求助于宗教,但是理性又让他反复去验证宗教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大家新年好。 因为我元旦出门玩了,所以今天才看完备受争议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先说一下,对于这部电影,我个人的认可度是比较低的。 我相信我基本不属于会被批判为“看不懂这部电影”的那类人,但我之所以觉得它不好,是因为我认为,在这部作品里导演开始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炫技愿望(并且失败)和无效自我表达。 影像层面,《地球》仍有可圈可点的设计,比如蟒蛇、比如蜂蜜、野马等等,但是这些设计有两个问题。 第一、它们都是破碎而做作的。比如说像白猫李鸿其吃苹果的片段,直到看完观众也是摸不着头脑的,所以它在功能性上是...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部分内容转载自微博用户@53711 怎么形容,这部剧就像春风一样舒服的撩动观众的心 特别是金材昱和朴敏英两位的神级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不是随便两个演员搭都可以出的,包括很多,形象 气质演绎风格气息和相处氛围节奏都这么搭这么喜欢的对手戏男女演员就不知道啥时候了...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韩剧《坏男人》剧终了,据说编剧的灵感来自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我这里用这个词,不是指原意,原意以红来比附法国的军装,以黑来比附神父的黑袍,我这里的红,指的是善和光明,黑指的是恶和阴暗。 这是两个阴谋家的交织在一起谱写的故事。 先说小小阴谋家文在茵。翻译的名字很好,很有文艺气息,但文在茵本人却物质而拜金,按理,她是不讨喜的人物。她也的确不讨喜:用低级的伎俩妄图钓到“洪泰成”那个公子哥,愚蠢而又固...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这个男人显然是没有种族概念的, 他陷入了东方文化的迷梦,而时则打造了这个荒诞的梦。 他最后在纪录片里评价尊龙的电影,说,电影里的宋要比现实中的时要进取一些。 翻译的是进取,或许还有其他意思,但也足够表达他心中的痛恨。 他之所以深信时是个女人因为初夜的血迹还有时和身边人编制的一系列故事,甚至于孩子。都把他织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网中。 因为对爱情的付出,还有对亲情的责任,背负了叛国的罪名。 最后,时因为两...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这离奇的故事促使我不断网络搜寻,直到看到刘心武先生的这篇文章: 刘心武的文章   我正在家里心情大畅地准备行装,忽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不免吃惊——门外站着我们单位的一位负责人。   那是1983年初冬。我被安排参加中国电影代表团到法国参加南特电影节。中国电影代表团的名单是由当时电影局长石方禹拍板的。当然,电影局还必须征得我那时的所属单位——北京市文联的同意。很爽快,甚至可以说是很高兴地同意了。第二天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好多男星们的颜值巅峰好像都在关于同性的片子,下面是不完全统计 1,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心之全蚀》 《心之全蚀》 2, 瑞凡菲尼克斯 基努李维斯《我自己的爱达荷》 《我自己的爱达荷》 3, 戴恩德哈恩《杀死汝爱》 《杀死汝爱》 4, 戴刘易斯《我美丽的洗衣店》 《我美丽的洗衣店》 5, 科林费斯《同窗之爱》 《同窗之爱》 6, 休格兰特 詹姆斯维尔特 鲁珀特格雷弗斯《莫里斯》 《莫里斯》 7, 马修古迪《单身男子》《故园风雨后》讲真这货就没有颜值低谷期 《单身男子》 8, 本卫肖《故园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步履不停》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 因为它非常的浑然天成,而且情绪很饱满,它就像是把压抑了很久的话,终于说出来了的那种感觉。 那么这个压抑许久的话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影片最后,男主角良多说的那一句话,他说:我这个人啊,总是慢一拍。 其实是枝裕和在写这个剧本之前,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人生路上,总是慢一拍。 在整个故事还不是很清晰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执念,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让主人公在最后说出这句话。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感悟。 而这个感悟,就源自于他对死去的母亲的一份...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老头子再次装逼成功! 这并不是一部找到真爱的浪漫爱情电影,而是一部血淋淋的《混圈装逼指南》。老头子一贯的高捧纽约上流社会的社会阶级鸿沟电影,电影里男女主角的“互不理解”并不是平等的性格差异,而是老头子想要表达的“纽约上流阶级圈层”是下面的人无法触达...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无论穿衣打扮、待人接物、著书演讲,一切的一切,他都时时身体力行自己的唯美主义。他惧怕丑的事物,王尔德曾见过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提到过的法国诗人魏尔伦,因其容貌丑陋而甚感厌恶。下面这段王尔德的“至理名言”既能表现他唯美至上的...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Nooooora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