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论
评语: 11 有用 一棵树 2013-08-29 可与《竹内好何以成为问题》对读。作为方法的中国,“超克论”是对日本近代起源的追问,与“脱亚论”相反,它通过与西洋的分裂对立及作为亚洲价值代表的方式回答问题。超克论表面包涵以亚洲价值批判欧美现代性的反省,背后则是以亚洲结盟对抗西方霸权的假定,其历史背景正是“大东亚共荣圈”,此意义上竹内超克论与宫崎朴素说类似。正因为此,竹内说“大东亚战争成功地完成了支那事变,使它在世界史中获得了生命”(《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才不会让我们意外。但实际上,甲午或日俄战争都带有典型“代理人战争”性质,只在一战后西方不允许其独占亚洲利益后,日本对西方不满甚嚣尘上,思想界才兴起“超克”分裂说。竹内强调日本思想的民族化、独立化和主体性,此与尼采《道德谱系》类似。日本学者论著多有生命感及现实性,这是中国学者应该学习的。
来自:豆瓣读书
作者: [美] 威廉·L. 雅博 / [美] 芭芭拉·W. 萨亚德 / [美] 布莱恩·斯特朗 / [美] 克莉丝汀·德沃尔特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9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9
评语: 2 有用 北公爵 2013-08-03 与其说Kandel是一位神经科学家,我更愿意称他为一个付诸实践的哲学家,他的求索的出发点便决定了一切:他的科研成就以及在其事业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这本篇幅不算多的自传记录的不仅仅是Kandel的生平,他的科学探索经历,同时还是一部神经科学发展简史,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从柏拉图到笛卡尔与大卫休谟,从康德到弗洛伊德,再到今天基于分子水平的认知神经科学,实证科学的发现解答了那么多困扰了我们上千年的形而上学问题。这本书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介绍一项实验室里的重大发现并解释其原理之后,Kandel都会从哲学的角度阐释这个发现的重大历史意义。如果能够早十年读到这本书,我想我会坚定不移地投身于这个领域。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Veranda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
- 游戏豆列的豆列
- Natural Science - 自然科学 (1人关注)
- Social Science - 社会科学 (2人关注)
- Human Science - 人文科学 (3人关注)
- 心理治疗豆列的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