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的万物都是诗

王二又在乱扫弦
来自: 王二又在乱扫弦 (Dublin (Baile Átha Cliath)) 2019-03-28 01:14:18创建   2022-12-24 20:19:47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日记
恶鸟 67人喜欢
趁在酒店还没阳,把22年读过的600多本书梳理了下,纯按个人趣味和喜好,一个领域选了一本,选出10本,不分先后,就像你在城市漫游,无所事事时突然拐进了一个陌生人的后院,有些东西把你吸引住了。不过记住,要始终在美和愉悦的部分保持高度渗透,然后,用这种渗透去抵抗看似无法抵抗的东西,最终成就个人风格。 1、诗歌: 米洛•德•安杰利斯 《相遇与埋伏》 2、评论: 奥斯普·曼德尔施塔姆 《曼德尔施塔姆随笔选》 3、古典学: 西蒙娜·薇依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4、小说: 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h.S.敖登托雅 446人喜欢
文字:敖登托雅 对一个城市的爱恋多半与它的气息有着绝对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气息如同一个人的气息,音乐恐怕是最能代表城市气息的东西了。每当异乡客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是不免有种拘谨,音乐恰恰能打破拘谨,用世人都可接受的艺术去感染每个人。每个来到呼和浩特...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Sh.S.敖登托雅 53人喜欢
我想国内的音乐人目前没有一人可以像宋雨哲一样,把音乐做的极有诗性、神性和灵性。他的作品有藏传佛教的神秘意味,但没有严肃的过头。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苍茫情怀,可也没有失去细腻的理性之美。我真没夸老宋,你买来听听就知道这张专辑有多少让人惊喜和流连忘返的地方,尤其是细节! 擅长用歌曲讲述故事,显然不是宋雨哲一人的专利,吴吞和周云蓬都能把歌词写的和故事一样,但宋雨哲技高一筹的地方在于,他只用几句话就能讲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冷建国 12人喜欢
一本204页的小说,2条叙事线索,3个主要人物,你可以用1晚上的时间读完。没错,《棕色的世界》(The Nao of Brown)是一部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 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图像小说”的说法或许依然陌生,虽然这一概念早在5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图像小说不是连环画也不是纯粹的漫画,可以说是一种具有了文学(甚至是严肃文学)特征的卡通叙述和阅读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对于图像阅读向来浅薄而廉价的偏见的抵抗。阿尔特...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郁则 3558人喜欢
論文期雨夜,飲酒及芳晨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子东文的广播: 偶然发现了一个非常棒的网站“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https://douc.cc/0AHWCQ 是以香港街巷记忆为主题,通过地图导览的形式,汇集了很多人对香港的私人回忆文章。选文水平很棒,其中不乏著名作家之作,但也有普通人的真诚记述,比如图2中这篇对杨屋道街市的(https://douc.cc/0AHWCQarticle/2432/),我2019年去香港旅行时最喜欢的就是那一带,如今能在地图上点击一下就看到当地人的童年回忆好开心。 同时这也算是一个非常棒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站应用实例,技术上容易实现,但一旦做成却可以产生很实在的助力,去让这些分散的记忆得到更好地整理,呈现给更多人。类似的事情也是我之前做路客中国网站时想实现的,不过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做得这么好的实例。 截图中我截取了网站的部分介绍内容,以方便一些可能无法访问的友邻了解。但请原谅,怎么能够访问的事情不要问我,也别留言说“打不开”。怎么才能打开,只能靠你自己去想办法。 找到这个网站是因为一个我非常喜欢的香港文学推广平台“虚词无形”,之前就推荐过他们的YouTube频道(自己去搜,链接豆瓣不让发),这个“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似乎是虚词无形所属的香港文学馆的另一个社区写作项目,这个项目在网站之外,也已经有关于香港街巷记忆的作品集结成书,在虚词无形的网站上能够看到总编邓小桦对《|book:34961844|我香港,我街道|》 的介绍:https://douc.cc/1GK0Kp (同理,无法访问的请参见截图9) 在动荡的时代,书写,尤其是作为普通人的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最平常的书写,其实也是一种“见证”的实践。无论是对过去,还是对当下,讲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可能比谈论宏大的主题更能接近真相,让我们保持清醒。这是非常简单的行动方式,难的是持续做下去,所以我真是发自内心地钦佩这一群香港人,也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有更多人看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王敖 48人喜欢
《读诗的艺术》 序言 王敖 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诗歌批评家们经常这样告诫读者,他们略带尴尬和气愤地重复这句老生常谈,并竭力维护这句话朴素到简陋的庄严,让它在真理和废话之间不断地经受考验。这是因为,诗歌在太多的时候被比喻成其他东西:时代的声音,文化的触须,政治的鼓点,民族的心跳,性别的面具,道德的盾牌。这并不是诗的损失,而是它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表现,是诗让类似的比喻成为可能。 然而,赫尔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王敖 85人喜欢
读诗的艺术 哈罗德•布鲁姆 王敖 译 一 诗本质上是比喻性的语言,集中凝练故其形式兼具表现力和启示性。比喻是对字面意义的一种偏离,而一首伟大的诗的形式自身就可以是一种修辞(“转换”)或比喻。“比喻性的语言”在字典上常被等同于“隐喻性的语言”,但隐喻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特指的比喻(或对字面意义的转换)。肯尼斯•勃克是一位深刻的修辞学家(或研究比喻性语言的学者),他区分了四种基本的修辞:讽喻(iron...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王敖 24人喜欢
新广播哑剧 慢慢挥手的声音 一个时代假装结束的声音 柏桦想着有趣的绳子的声音 罗万象躺在床上遥指小王子的声音 跌落在雨雪里的声音 再被炸成串的声音 发言人紧急喝水的声音 抽泣不知被谁咽回去的声音 哦,有你自动控制回声 一切并非不可理喻,找回那个广播剧 并不需要考古队的铁锹 只需要逆时针转动,即将脱落的旋钮 你这辈子听说过的爱情 真理与荣誉的火花,都有黑暗的附和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蓮花有癖 18人喜欢
考验聆听的Shakti乐团 文/莲花足 Shakti是指印度的一个女神,同时也是一种阴性能量的象征。而与这个词同名的乐队是一支由吉他手John McLaughlin、塔布拉鼓手Zakir Hussain、小提琴家Lakshminarayana Shankar以及格塔姆敲击手T.H. "Vikku" Vinayakram(在第一张专辑中是Mridangam乐手Ramnad V. Raghavan)组成的擅长即兴演出的融合乐团。说Shakti乐队演奏的是印度音乐就象说他们演奏的是爵士音乐那样荒谬。印度的塔布拉鼓和格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拜德雅 10人喜欢
(本文同时发于我们的微信号拜德雅Paideia) 怨灵的谱系 梅原猛 / 文 王立秋 / 译 我仿照尼采的专论《道德的谱系》(Zur Genealogie der Moral),给这篇论文取了这个题目:怨灵的谱系。在《道德的谱系》中,尼采澄清了构成欧洲文明之基础的基督教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imurjan 0人喜欢
我梦见自己身处一座塔楼,有一所小小的房间,可以俯瞰奔流的河水。我曾是一座赫赫有名图书馆的管理员,熟知各种语言的奥秘。我的生命已过去大半,光阴流逝,而我独存,我越来越跟不上时光的脚步,它匆匆前行,将我遗忘在身后,遗忘在这座古老的塔楼里。时间于我而言逐渐成为停滞不变的身外之物,我只好生活在无穷无尽的回忆中,真的,我的回忆足以打发掉我剩下的岁月。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疯狂地寻找永恒,我以为永恒必然存在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imurjan 3人喜欢
我常回忆一段时光 其时,我与世界都仍年轻 边界和边界之间横亘广阔的土地 旅行者畏惧穿越幽暗的森林 那时,船帆刚刚造好 第一把锄犁方才成形 钢铁还不曾凶残地舔舐鲜血 火焰才将它从沼泽中唤醒 天地间蔓延着无声的渴望 人们思索着河流的去向 逝者守卫着田野的尽头 花朵盛开在去秋的灰烬里 那时,许多东西尚待命名 它们像我的掌纹 熟悉又陌生 我俯身水边掬饮 额头上出现了第一条皱纹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imurjan 1人喜欢
我已错过了 最后一个四月的黄昏 夜在云海的浪尖 暮星守着它的孤岛 我守着我的斗室。 倘若一切都一样 每一个五月 双手的阴影 雪 无尽的城墙 新叶 那么,是什么 从我的舌尖飘散 在我的指尖凝结? 我以祈祷作面纱 经文为灯 当一个世界的黑夜降临 我将启程 去度过另一个白天。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imurjan 27人喜欢
一位僧侣在手稿的白边上写道: “此时是二月的第一日,主诞生后第863年, 爱尔兰王被弑,海上来的长船 劫掠了他的宫廷。 今夜星光黯然,荒野鹤唳凄凄, 孤独的雄鹿在岗上长鸣。 全能的主,请原谅我, 我并不相信我笔下记叙的 异教英雄的事迹。 所有的虚荣,浮夸,无...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烏陵 937人喜欢
BDO:Big Dumb Object | 巨大沉默物体 - 令人着迷的 相关豆瓣小组【BDOER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640896 [微博&公众号同名] (图片仅作个人收藏,侵删)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膝盖上的喵 120人喜欢
1/ 中国传统培养文人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出的文人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通才,可以从事各种职业,地方官吏、盐铁专卖、纪检监察,甚至包括制造武器、修筑大坝等等理工科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对于偏文科的职业,培养出的文人运用常识、逻辑、对于人性的洞察,上手几个月可以粗通,干了两三年可以小成,磨砺七八年成为干将。对于理工科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作为通才的文人通过选、用、育、留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完成。 通才的培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胡子(胡续冬) 150人喜欢
六周年的六行诗:给马雁 胡续冬 飞往新年的枭形时间总是在这一天突然改变方向, 向下,坠入监控录像深处的2010年。在那里, 它把羽毛变回羽毛球,把鹰嘴变回鹰嘴豆,把飞行重启为 一具年轻的身体里词语与勇气赛跑的飞行棋。 六年来,这一天是泥土,是锇,是栀子花,是狻猊, 是雾霾中成群的阿童木再度起飞,去一张字条里找你。 (2016年12月30日写于马雁六周年忌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崔斯坦 28人喜欢
呼呼,低科技从没发过长围脖~ 这个采访是端午节过香港在麦兜的工作室里做的,因为是很心仪的创作者,所以啰啰嗦嗦地聊了一上午。实习生整理的时候提醒我说,这么长的采访,报纸的版面有限,只能发几千字,你为什么不把全文粘贴出来给有兴趣的网友看?所以,这次就把麦家碧和谢立文的对话发在这里,不怕闷的就尽管看一眼吧。 麦家碧篇: 第一次认识是麦唛,接着有麦兜,但我想知道为什么是姓麦不是姓谢呢? 麦家碧:广东话里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看理想 54人喜欢
文/梁文道 北大退休的教授,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一个非常有名的观念,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讲的就是有这么一些年轻人,也许学习成绩非常好,也许看起来十分地乖巧,但实际上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钻营,就算他最后进得了北大跟清华,但是到了最后,他仍然是一个利己的人。 但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真的全部都是这个样子吗?我看未必。 我就曾在很多场合遇过一些年轻人,一脸诚恳,甚至一脸悲愤地,来问我一些问题。问什么问...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王二又在乱扫弦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