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学术方法
来自:豆瓣日记
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大猫撒花)。上篇文章写的是[如何阅读一篇文献],这次聊聊如何阅读多篇文献。关于这个话题,我最初的想法是写如果本科生的课程老师同时布置了好几篇文献,学生要怎么通过写作response paper练习synthesize的能力。现在发现不少友邻是已经在做研究的研究生(本科生课程最后的期末大论文有时会是...
来自:豆瓣日记
大家好!这次的干货想讲一讲文章结构(structure)的问题。这个话题我一开始就是想写的,也是经常被学生问到、和同事开会讨论经常会说到的一个议题。放到现在才写主要还是因为感觉找问题和读文献是最基础根本的内容,到了框架这一步已经比较mechanical了,但是一不小...
来自:豆瓣日记
诸位久等了! 因为各种工作上的事情,这篇日志拖了好久(猫脸惭愧)。不过好歹是写出来了!希望这篇日志也能对大家有用。这次接着上回的话题,谈谈怎么在一篇文章中建立学术对话,如何把多篇文献写进一篇response paper或者研究性文章里,以及如何规避一些常见的问题。本来还打算写一下怎么写文献综述的,后来发现要写的...
来自:豆瓣日记
好的文献综述(可以是自己写的或他人写的); 清晰、有趣的入门书; 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这是出发点。后续的研究它们或许会被抛弃,但它们带来的收获会一直伴随研究); 周期性的写作和阅读,并要记录自己的进度; 认知上级(superior)的定期反馈; 认知对等者(peer)的交流和陪伴。 (未完待续,想到什么再补充)
来自:豆瓣日记
1. stress 和emphasize stress更口语、可在新闻、主语要是人(I must stress) emphasize,更书面,主语可以是非人(the report emphasizes) 2. grasp和understand 都可用于第一次意识到、已经意识到 如it is a difficult concept for children to ~~ 如 by this time, engineers understood/had grasped the basic princ...
来自:豆瓣日记
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整理后的精读书目(共23项)=== 3、※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4、※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5、※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中国财政经济...
来自:豆瓣日记
我是来自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现在是研二暑假,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学校和我的专业,所以私心前来推荐一下。 Part1:课程 (以下列举的文学英语课、文学思潮、论文写作是大课,其他都是十人左右的小课,可以坐在沙发上随便插话的那一种!) 文学英语课,本以为是一门英语课,没想到这么硬核。课本包括张英进...
来自:豆瓣日记
案:忘了六年还是七年前,应友人之请,模仿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尝试开出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公民书目》。此后星移斗转,几经增删,至今已经进化至5.0版。其中更改的多为版本,以及由于版本难觅而不得不调整书目。我的立意始终如一,继续化用胡适之言:“……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公民思想有根柢的人设...
来自:豆瓣日记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如何读“学术书”始终是周遭学友热衷讨论的问题,各种方法不一而足,但我们有个共识:越早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越好。本文目的即在分享与交流笔者读“学术书”的方法,还盼各路大神拍砖指教。 什么是“学术书”?因治学所用而需之书,皆可统称为“学术书”。换言之,“学术书”未必皆是学者著述,...
来自:豆瓣日记
思想史视角下的逻辑之旅(汪丁丁) 《逻辑之旅》是由两种针锋相对的思路所构成的。一种是维特根斯坦代表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黑格尔思路,另外一种是哥德尔代表的柏拉图主义思路。 从1972年第一次回国开始,王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访问了北大几次。当时,王浩在西南联大的老师王宪均依然健在。在一次王浩宴请老师...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呀,许久未更新,先来道个歉~ 最近进入了写论文的关键阶段,云听了许多翻译forum和workshop(有机会会和大家分享感想),并且新开始了一本书的翻译(上一本译书得到了好评,开心!),实在忙到爆肝,连写豆瓣都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 随着自己的翻译事业渐渐转向正规化和职业化,我也在重新思考作...
来自:豆瓣日记
辑自《明报月刊》(1987年10月号)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地道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
来自:豆瓣日记
直抒胸臆 毫无遮掩 如是我闻 悠然待远 一 大一大二的小盆友 读历史有点贪多求快 其实还是平面的滑行 得学会立体翻滚 驾驶歼击机一样的阅读 立体深入思考 多问为什么 二 以诚相待 将心比心 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那种浮夸的表情与文字 老师一般一眼就看得出来 只是时下乡愿成风 懒得说破 就让你洋洋自得 继...
来自:豆瓣广播
冰雪皇后昧拾金的广播: 翻译外国姓氏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使用中性字,姑且不论性别、刻板印象之类的问题,你把人家译成“格丽克”的话,那么万一碰到人家的爹或者丈夫,你也打算继续用这个“丽”字吗? 一个例外情况是如果原文姓氏的词尾本身就有性别所指,比如俄语姓氏中的那些“娜”、“娃”、“斯卡娅”都是没问题的。 翻译文艺作品中角色的姓氏也可另当别论,但只要是现实人物的姓氏,就不需要也不应该有译者自我发挥的空间。 希望中文译界早日进入所有人看到专名都会先自动查阅新华社译名手册或根据新华社译音表对音的阶段(诚然新华社标准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以及希腊罗马人名要用罗氏译音表对音),不要再在这种基本问题上耗费精力了……
来自:豆瓣日记
虽然这学期不教研究生的课,但被邀请去给系里研究生讲一下这个题目: Things I wish I'd known when I started grad school. 明天中午就讲了,这里写点草稿,brainstorm一下吧。 1. 如今这世道,劝退才是根本,已经入坑的,并且不是在top program里的学生,其实挪腾的空间真的很小很小很小,有什么个人agency吗?我讲太...
来自:豆瓣日记
我给大家分享国外大学社会学本科读什么教材和书 大一 现在的大学如果major社会学,你的大一,一般会要求修四门课。 也许你会好奇,我学社会学与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有什么关系? 哈佛大学: Sociology is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drawing insights and methods...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