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理論

卷尔Yiwen
来自: 卷尔Yiwen (Ōsaka) 2018-11-26 20:54:38创建   2022-12-09 21:54:03更新
2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8.8 (1876人评价)
作者: 巫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8-6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1113人评价)
作者: 巫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6-08-0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939人评价)
作者: [美] 巫鸿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567人评价)
作者: [美] 巫鸿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7-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33人评价)
作者: 青锋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22-9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812人评价)
作者: [美] C. 亚历山大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年: 2002-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624人评价)
作者: [美] C. 亚历山大 等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年: 2002-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2036人评价)
作者: [法] 加斯东·巴什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3-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285人评价)
作者: [英] 雷蒙·威廉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6-10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133人评价)
作者: David Leatherbarrow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767人评价)
作者: 张琴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9-30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0 (21人评价)
作者: 琳达·格鲁特 / 大卫·王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1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这一学年教了《建筑设计基础(一)》与《建筑设计基础(二)》。本来是打算认真写理论的东西作为总结的,但用文字上的东西表达私货的时候容易不合适,在一番自我审查之后,就记成了流水账,在一些地方用图代替文字夹带了私货,如果只发发图的话,也比较建筑吧。 这两门课的指导思想都来自顾大庆老师。顾老师的教案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我看来,好比用一系列可控的操作,形成一个个矩阵(操作可能性的合集)。而矩阵当中的奇点(singularity)如何获得一种自我指涉的(self-referential)取向,“其自身具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在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的毕业设计教学告一段落了,但现在仍旧在思考其中几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与成果。 课题的关注点是历史遗产与当下生活的结合复兴。场地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城区域。 通过研究,建立从地方风土、社会的历史变迁角度对当地的农业和建筑遗产的多维度认知,并建立身体的直观体验和研究的逻辑化思考方法。 基于研究寻找设计的切入点,探讨新旧肌理、建成环境、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街区和建筑之间不同的尺度建立起关联,培养综合并且具有批判性的设计能力。 第一阶段,理论精读与案例学习,理论精读作为毕业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José María Sánchez是西班牙年轻一代建筑师里面很有名气的了,他的作品上过El,Arquitectura Viva也出过他的专辑。我曾经吐槽过的老师Jacobo García-Germán是他的铁哥们,不过据上过他课的WMH学长说,他对学生要比Jacobo负责多了。去梅里达之前,学长给我推荐了他做的戴安娜神庙周边的改造,参观之后留下的印象很好。之后又在杂志上陆续了解到他在卡塞雷斯的湖边做的那个巨大的圆环,以及那个带内庭院的工厂(这个项目里,根据卡车的回转半径确定庭院尺寸的diagr...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1古典建筑是既已成熟的语言化体系; 1.1 「语言化」意指其拥有「词汇」与组合它们的「语法」; 1.1.1 「词汇」意指其「 建筑元素 」,即质料; 1.1.2 「语法」意指规范其比例 (proportion) 的模数; 1.1.3 表现两者的形式是 线脚 ; 1.2 建筑方式的转变可能诱发了 对「词汇」和「语法」的认知; 1.2.1 两者皆不囿于其原意; 1.2.2 两者能够跨越不同建筑材料; 1.2.3 遵循该体系的形式即是明晰的 (articulate); 需要注意的是,与用以交流的自然语言不同——其词汇有其约定俗成的指代内容或对象,古典建筑体系,如果按照本文开头的说法,其词汇的内容是其形式本身。即纯粹句法的(syntactic)而不是语义的(semantic)。 古典建筑,或者不如说建筑,是 形式艺术 ,即不表达形式以外的内容,因为那是逻辑上不可能的。(其他形式艺术有音乐、烹饪及香...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从被皮肤覆盖的形式意义上来说。我把建筑想象成一个有内部结构的有机体,就像人的身体,骨骼结构一样,有很多其他的元素来定义这个内部结构。我尝试破坏光滑的表面形状,将这些元素暴露在外。“——Christian Kerez (一)引言 (Introduction) 克里斯蒂安·凯雷斯(Christian Kerez)于1962年出生于委内瑞拉的Maracaibo,但很快就带着家人来到瑞士,在那里他在ETH学习建筑学。毕业后,他没有将自己的职业生涯集中在建筑领域,而是转向建筑摄影。通过这种选择,他对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推薦建築人必讀的中文書單 1. 基迪恩《空間、時間、建築》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The Growth of a New Tradition by Siegfried Giedion 2. 羅斯金《建築的七盞明燈》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 by John Ruskin 3. 柯比意《邁向新建築》Vers une Architecture、《模矩論》The Modular 、《光輝城市》 The Radiant City by Le Corbusier 4. 懷特佛德《包浩斯》 Bauhaus(1984) by Frank Whitford 5. 湯姆沃...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研究生要入学了,在本人要读书的劝告下买了许多书。 看他买的书,有些苦笑不得。于是聊了半个下午,谈如何读书的问题。自然也就是随口聊聊,不全面,但觉得还是有点总结的价值,怕忘了,明年可以对新学生重复一遍。 1。同一个主题的书要买两本,基本上同时读。 理由很简单,你怎么能知道所读的那本观点是正确的,水平如何?文风如何?是否有重大的遗漏。至少两本一起看就能更有体会。当然也起到了加强记忆的作用。例如,读中国...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谈到日本对中国城市和建筑的研究,必定会提到伊东忠太、关野贞、村田治郎、竹岛卓一、田中淡等代表人物,作为研究中国城市和建筑的先驱者,他们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不仅是因为这些日本学人形成了一系列资料详实、内容广博的建筑研究著作,还在于他们所研究的问...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卷尔Yiwen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