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1077 Canton Rd
来自: 1077 Canton Rd (中国香港) 2018-07-19 12:37:48创建   2024-03-17 11:41:53更新
2 人关注
来自:豆瓣日记
异见者 40人喜欢
原标题:Cinéma/idéologie/critique 作者:Jean-Louis Comolli & Jean Narboni 翻译: 柜子 & Anni 原文地址:https://www.degruyter.com/document/doi/10.1515/9789048519453-016/html 本文正文为《电影手册》第216期(1969年10月)的卷首社论,由时任联合主编让-路易·科莫利与让·纳博尼共同撰写,是该杂志在后五月风暴时期到左翼化乃至毛主义时期的转折...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不知用何名🍊的广播: 備課之餘總愛搜集一下八卦史料。徐訏1937年發表的成名作《鬼戀》竟然後來出現了三部電影改編作品。1941年由何兆璋導演的《鬼戀》,1956年由屠光啟導演的《鬼戀》,和1997年由陳逸飛導演的《人約黃昏》。這部中篇的輾轉多地改編史,也讓我們了解中國現代電影時代變遷的歷史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陈直 30人喜欢
我一点都不惊讶地发现,现在的“普通话”在江西赣南地区的普及非常广,甚至这种普及是排斥性的普及化,它排斥其他地方方言,而只把普通话作为几乎唯一的汉语。 而且我必须强调的是,普通话在江西赣南地区的这种排斥性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我认为,“自上而下”的普通话并不排斥方言,相反,是要兼容方言),而且更是自下而上的。在江西赣南地区的人们“自觉地”把地方方言视为是一种粗糙的、不高雅、乡下的“土话”,人们自己都会“自觉地”与这种“土话”离开一些距离。这尤其体现在儿童的语言模仿与教育中。家长或长辈们“自觉地”把普通话作为“标准语言”来让他们(她们,下同)的后代模仿和学习普通话,而不让自己的“土话”“污染”了儿童的声音。 我从自身的经历来说,我感到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2000年左右之后出生的儿童,因此这种“普通话化”的现象已经逐步进行了20多年左右。我所知道的几个江西赣州的下面的一个县的人,他们出生于2000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文|雅克·德里达 译|徐傲群 注:本文是德里达《档案热》一书的“题铭”一章,在我看来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自作主张(也可以说是偷工减料)地略去了一部分,所保留的主干部分论述相对集中,主要讨论的是档案的死亡驱力与技术结构。(最近好累,偷懒从英译本译了过来,但加粗的关键段落仍然参照法语原文进行了校对。) 根据一则行之有效的惯例,“题铭”(exergue)与“引用”(citation)进行游戏。[1]在开始之前引...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BleuElephant的广播: 中文里的“意象”到底是什么?它显然不同于经验论的认识论里的“印象”(image),或者由这种印象形成的表象观念(Vorstellung, representation),而应该是更加偏向于理解的意义层面的一种“图象”(bild, picture)。那么,这是怎样一种图象呢?我觉得跟康德所谓的“图式”(Schema)更接近些。按照康德,概念借由图式而联结直观。我有一个圆的概念(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它如何关联到现实中的圆(比如黑板上画的一个圆)呢?如果较真地看,黑板上的圆并不圆,但我们还是称它为圆,这就是因为我们通过一个感性得到的圆所把握到的圆其实是那个图式的圆。 意象就是意义的图象。意义并不一定能够用概念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文学、绘画中的意义。比如莫奈的那些荷花,它的意义绝非概念式的,非数学公式的,然而又是某种诉诸理解的东西,人们看到荷花就仿佛一下子把握到了什么。荷花包含着意义图象,这就是意象。作为艺术绘画中的荷花的意象表达了比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荷花(从植物学来说是个概念)更多的东西。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長園花事 30人喜欢
老雜誌上讀到卡爾維諾寫桂離宮一些段落。 卡爾維諾畢竟是écrivain,在哲思、歷史緯度上並沒有多少深入,可他有著優秀作家的敏銳,因而有幾個「點」頗能延伸思考,順手記下: 「點」一: 分岔小徑,一直綫直徑,一曲曲折折。直徑最後止於一個終點/停頓點,法語叫「死點」。 「點」二: 路徑上的踏石,是一種綫路定製;這讓我想起其它鋪材的比較——不管是碎石路面、或別的花樣石板地磚,平鋪路面確實少了許多隱形指引意味。 踏石,墊腳之石,停頓的意味更為明顯。意欲誘導觀望之處,墊一塊頓足之石,詞語簡確直白。然則,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Gawiel 82人喜欢
第一次教这个课,小马过河。把之前的老师的syllabus看了一圈,最后搞出来的syllabus和自己以前设想(找工作的时候瞎写的sample syllabus)完全不一样。涂涂改改还是挂一漏万,一些自己很爱的书,最后基本上都没入选,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但仍旧还是分享出来,和大家交流讨论。 我自己看来,这个syllabus的特点和局限是: 1 相比于之前找工作瞎编的queer theory课程,这个课程设计中,我比较注重跨学科,希望能够采用多个学科的材料,因为是Gender Womens Studi...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godard 132人喜欢
身体,空间,影像 ——“录像与录像装置”教学笔记 李巨川 “录像与录像装置”是影像媒体专业三年级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录像媒介已经被广泛地运用,通常被称为“录像艺术”(video art)的“录像”(video)与“录像装置”(video installation),早已是两种十分成熟甚至“古典”的艺术形式了。这门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习这两种形式的创作,也就是录像艺术的创作。 录像艺术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一方面是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的各种重新定义艺术的激进实验发展到六十年代的一个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Tom 48人喜欢
由于摄影机运动(camera movement)研究领域在国内不太成体系,甚至不够受关注,在此希望做一个合集来提供些许参考。这里介绍了一些相关研究的重要文献,以文章、学术论文为主,部分书籍类会在豆列中列出: 【camera movement研究参考】 。以下所有文章都只作简单介绍,更多丰富且有价值的内容都在字里行间。文献会按照具体研究对象或方法论进行划分,包括早期电影、叙事电影与古典好莱坞、摄影机运动现象学、影像的伦理与道德、动态影像媒介与新媒体。另外,本人学术能力有限,可能会遗漏不少,欢迎小伙...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y 3人喜欢
Susan Bassnett (born 1945) 国华威大学现代语言学院比较文学教授。早...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7人喜欢
Charlotte Furth(費俠莉)* Charlotte Furth(费侠莉)* 蔣竹山譯** 蒋竹...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别的熊的广播: 睡前看到门德尔松推荐了18年悉尼书评上一篇长长长长评,花了点时间读完,大半是对《奥德赛》本作解析+Emily Wilson译本点评(感觉特别熟悉《奥德赛》主题且细读过Wilson译本introduction部分的读者确实可以跳过不看😂),最后一部分为门德尔松《|book:35778225|与父亲的奥德赛|》书评。 作者James Ley特地提及门德尔松在书中点出了教书育人与养儿育女有相似之处,good teaching is like good parenting. 很有意思的是,书里门德尔松这句话写的是青年时代一些“导师”带给他的正面影响,但James Ley显然意在从另一面印证其言:他认为门德尔松这部回忆录表明,二者的相似之处就是没人能把这两件事做到至善至美,教书育人养儿育女的精髓恰恰在于不断试图建立某种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开花结果的联系,"…the ongoing attempt to achieve a connection that may or may not eventuate and negotiate the delicate misalignments of individual temperaments, understandings and expectations. " 而他用于结束这一段论述的例子,自然就是研读课将尽之际,门德尔松不得不面对自己在对父亲安利《奥德赛》一事上的失败:「我始终无法令他认同这是部美丽而有益的杰作,他依然认为作品中的英雄不够英勇,对结构的精巧不甚关心,亦看不出那位声名赫赫、机智迷人的主人公有何令人着迷之处。」 之所以讲到这个呢,因为我不着边际地想到,前两年有部影视剧又从其他角度讲述了类似道理。就是吴珊卓的《英文系主任》,这里把teaching换成chairing, 那主打的就是一个带孩子大写的心累😂 大西洋有篇影评直接讲chairing is parenting by other means, 所以那部剧里在刻画英文系一大帮人的同时,还给吴珊卓安排了一个女儿。 Anyway回到这篇书评,很喜欢作者结尾处这句话:His memoir suggests that great literature reads us, that it anticipates our realisations. 门德尔松非常具象地描绘了经典作品如何历久弥新、如何与人(不论哪一代人)共鸣的经过。我觉得他的叙述让人沉醉且信服。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Gray 575人喜欢
来自捷克查理大学人文学院,是人文学院里最火爆的课程之一,几乎每次教...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不知用何名🍊的广播: content course syllabus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窃行动物 89人喜欢
【原名】SOC 3: Modern Societies II: Global Social Problems and Dyna...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爹的地 4人喜欢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在於介紹自1983年台灣新電影運動發生之後,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三十餘年時間裡,台灣電影的發展脈絡,以及所出現的電影創作者及其代表性作品。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開課單位:台史所Course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授課老師:李福鐘Instructor: 先修科目:無Prerequisite(N/A) 上課時間:四78Session: thu16-18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藉由對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運動以來,台灣電影工業與電影藝術發展過程的相關回顧,讓修課同學不僅掌握電影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台灣的發展歷程,同時還可以透過不同時期台灣電影所呈現出來的不同類型(Genr...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Ultima Multis 251人喜欢
2020年是我的读书年。碰上疫情、文学专业备考、精神探索三方面的因素,我因而有了有生以来最高强度、密集型的读书体验(并且患了恼人的颈椎病)。而自8月末9月初正式使用豆瓣以来,这里不仅成了我的备考信息来源与读书记录宝地,更是让我结识了众多拥有相同志趣的学习伙伴。北大比文与世文考研试题向来以偏难怪著称,虽然今年难度总体正常,但也并不是没有难倒我这个半路冲进文学尤其是比较文学领域的卑微考生(关于考题,可参考研友Pedro Xu的日记: 2021北大外院世文所考研真题 )。写这篇日记,是给自己的2020年做个总结,更重要的是,应呈哲学妹@从容斋主的要求,拟一份我的备考书单。除这两点以外,别无它意。 今年4月份左右,我发现自己实在是不适合语言学研究,尽管这之前我把自己大量的学习与研究时间都给了语言学。我离开得很果断,又因为疫情阻止了出国读研的念头,那之后我便一直在寻找文学方面的考研信息,对比较文学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82人喜欢
决定像春季那样,开一篇新日记记录暑期课程。不出意外,这应该是我的博士生涯中最后一次独立教课。相比春季,那种激动心情平复了很多,春季教课过程中,可能最伤心的就是每每发现学生根本没读readings,然后我还得硬着头皮讲下去的时刻。所以这次教课,只想为自己而教,愿意学的,我还是会倾囊相授,不愿意学的,真的不想强求,毕竟学生已经读大学,想不想学习不应该是老师的责任了。这些道理从我开始教课的十年前就清楚得不得了,但每次教课的时候,又总是抱有期待,这种期待,偶尔得到一次回应,就能让我开心好久。这样想起来,觉得老师好卑微啊,完全没有什么抖音或者油管的视频吸引人,哈哈。 好了,废话不多说,从头开始。 记忆研究是我论文的主要框架,相比性别研究的边看边学,稍许多了些自信,但真正讲起课来,又会觉得还有很多需要补课的地方。自己的好友来旁听,课后和她聊,又会发现,有些概念,连我自己都还在挣扎。总之,可能因为真的是...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Cory 59人喜欢
Modernity in East Asia: “Modernization and the West” Fall 2019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Cory 137人喜欢
Affect Theory - Fall 2021 Cornell University Prof. Elisha Cohn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inigolf 46人喜欢
搬运的是做流行音乐和声音研究、新自由主义批判的学者 Robin James的课...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东篱岸 131人喜欢
今年是我在学校做助教的第三年,终于教到了一门和我的博士研究直接相关的课程:中介记忆(Mediating Memory)。这门课的授课阶段马上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给期末论文打分、登记成绩。受到友邻课程记录的启发,我打算也记录一下这次上课经历,一方面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聊聊我的授课感受,另一方面也分享一些在英国授课的体会。 英国文科博士生很少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所以一般不要求博士生带课。博士生做助教大多是为了积累授课经验或者补贴家用。英国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课堂分为讲座课和研讨课,一门课程每周有1小...
回复
<前页 1 2 3 4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人文

1077 Canton Rd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