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 一個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

若若安

来自: 若若安(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胡适))
2008-03-07 15:42:2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running boy

    running boy 2008-04-13 14:14:40

    文化看台湾,潮流跟日本,香港在哪里?

  • doknow

    doknow 2008-05-21 16:46:29

    台湾现在都走在发展文化的路上了。虽然他们的台北“文化局长”来了香港,似乎还挺郁闷,但是人家的文化还是发展比你香港好啊。香港太商业了

  • 圓

    (get drunk on our tears) 2008-05-21 17:03:20

    看梁文道說的我覺得痛心 看非港人說的我覺得被冒犯啊

  • 鬼娃

    鬼娃 (浅薄) 2008-06-06 13:30:37

    香港看经济!

  • reader

    reader 2008-06-12 14:38:47

    转贴韩少功的随笔集《大题小作》(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版)的有关内容,探讨这个问题。 关于语种规模的问题在以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前些年,据说蒙古人谈判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一口气同意把关税统统降为零,后来实行了一段,扛不住了,又要来悔棋,说中国人没有这么降,我们为什么要降?这就是蒙古老乡们干的事。奇怪吗?其实不奇怪。书店里和图书馆里都没有几本经济学理论,你能要他们的经济官员都能有多精明?他们接受外来文化相对较少,所以较为单纯和淳朴,喝酒,唱歌,待人很热情,但总体来说,可能也少了一些深刻和精明。日本有一亿多人口,比蒙古多多了,但也有很多翻译和出版的困难。我在他们的书店里,看到那种口袋书特别多,把外国的文学与学术都编写成简化版,什么华勒斯坦,什么哈耶克,什么福柯,应有尽有,但大部分不是翻译而是简介,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就可以读下来,是小册子,快餐化了。学生们最喜欢,便于拿来做题目应考。很多学者也喜欢,可以用来多快好省地做论文呵。出版商们更乐意,因为出版简介就可以绕过原作版权,不需要付版税,省了钱。这些与语种规模也都是有关系的:你若是个出版商,翻译出版大部头原著就不得不考虑市场,而这个日语的学术市场还是不够大,比英文的、中文的、西班牙文的要小得多,不能不让人谨慎从事。 除了中国内地以外,还有台湾、香港、新加坡,海外华人圈,都使用汉语,翻译和出版可以互相搭车,互相借力,成本就大大降低下去了,知识引进和知识生产都较为容易。当然,中国眼下读书人也多浮躁之气,可能要不了多久,学术也会小册子化,口袋书化,万金油化,二传手和二道贩子多,但船烂了也有几斤钉,即便刨去人口的80%,中国还能剩下三亿人的空间,比很多小语种国家还是会多一些回旋余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直接用英文。如果说日本的语言欧化是煮了一锅夹生饭,那么印度就是煮了两锅饭:一锅是精英阶层用的英语,一锅是下层百姓用的十几种本土语,主要是印地语。这种两锅饭的状态,虽然不利于内部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管理,但至少有一个精英阶层进入大语种,可以在英语那里借力和搭车。印度这些年软件业发展迅速,不能不说是利用了他们英语的优势。 新加坡以华人为主要族群,与汉语本就有不解之缘。李光耀是聪明人,搞了多年的洋务以后,决心把中文地位给恢复起来。这样他们既有英文又有中文,都是大语种,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西方文化资源都很方便,光是这一招就省下了多少开支呵。我在韩国的时候,听说韩国的知识界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有一派主张韩文直接英文化,另一派则主张韩文退回中文。从知识生产成本的功利角度来说,这些考虑都是很自然的。 中国读者是很幸运的。中国的翻译、出版部门也是很幸运的,如果是在一个几百万人的小国家,你翻译家和出版家都没有多少事好干。折腾一个维特根斯坦全集或者《追忆逝水年华》的全本出来,只能印个几十本,几百本,不亏死了? 语种规模对文化演进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影响可能要时间久远以后才看得更清楚。影响当然是多方面的,大也有大的难处。比方说,一个人生活在大语种里,母语基本上够用,走南闯北都不需要换语言,了解国外也可依靠译本,学外语的压力就相对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这样普及英语教育,但因为缺少使用环境,学好了英语的并不多,能用好英语的就更少。包括大学里这么多教授,外语真好的并不多,写封留学推荐信,大多是让学生自己代笔,这在国外都是公开的秘密。这恐怕是大语种国家的特色:不是大家不爱英语,是实在难学,实在难以巩固。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小语种国家,求学、求职、恋爱、看电影,哪怕开个小餐馆,都可能同外国人打交道,一抬脚就走出国门了,没有外语怎么生存? 在欧洲的一些小国家,读书人懂几门外语是很多见的,不是太难。拉丁语分裂出来的几种语言,是刚分家的兄弟,血缘近亲,差别不是特别大。据说一个西班牙人碰到一个意大利人,都没学过对方的语言,但连说带比划,就能把对方的意思大致整明白。所以说:大国之民学外语难,小国之民学外语易;大国接受外来学术易——但依赖翻译,小国接受外来学术难——但一旦接受就较为直接。 翻译对于中国这样的大语种国家就特别有意义。因为在这种国家里,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读书人,都是通过翻译来接受外来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可能的误解,以及这些误解带来文化反应和社会反应,就特别多,也特别耐人寻味。 一般来说,小语种的文化容易两极化:要不是封闭,要不就是消失,即被同化掉。现在英语一个个吃掉的都是这些小语种。但大语种文化规模庞大,内部有广阔的翻译和出版空间,既不容易封闭,也不容易被同化,在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之下,最可能进入一个文化嬗变和再生的漫长过程,最后变得似己非己,似它非它。这就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演进,对于人类文化建设来说,可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人类文化需要相互交流,也需要多样,多样是交流的前提。很多特殊的文化,很多特殊的人类经验积累,保留在特定的语言里面,虽然在某一段时间里显得无足轻重,但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可能重新释放能量,对解决人类某些危机而发挥独特的作用。

  • 傑賽

    傑賽 2008-06-20 01:31:35

    看了心酸 但相信始終有人捨不得香港,至少遊走兩地吧

  • 俊彥

    俊彥 2008-06-20 01:56:10

    [内容不可见]

  • iinspiration

    iinspiration (La lucha contra el tabaco) 2008-06-27 03:23:37

    看完之後感慨萬千,只能說恨鐵不成鋼。 只是我也是那一代看《城市畫報》長大的文藝青年...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08-30 10:44:28

    [内容不可见]

  • 博客教主

    博客教主 (心随精英,口随大众。) 2008-09-30 00:58:30

    流行文化,金庸老了,黄沾走了----- 港片也越拍越烂。传统文化也在--- 在整个大中华区里,传统文化继承得最好的还是台湾啊。传统文化在大陆文革的摧残下到现在都还没恢复过来!

  • 写下就是永恒

    写下就是永恒 (没有幸福,只有平静与自由) 2008-11-01 02:09:22

    路过

  • Nadja°

    Nadja° 2008-11-14 17:50:14

    楼楼楼上你问香港人有几个在看港片看什么港片?荷里活不看了? 废墟的城市。

  • 肥鲨

    肥鲨 (说不出口,却一生沉沦,) 2008-11-17 16:07:29

    向内地学习,将要保存的事物先杀死,以能泡进福尔马林,起个“香港集体回忆主体公园”,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66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