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食与李叔同

boks

来自: boks(九霄行雷无人问,且援北斗酌江湖) 组长
2007-12-02 19:26:1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boks

    boks (九霄行雷无人问,且援北斗酌江湖) 组长 楼主 2007-12-02 19:33:48

    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李叔同表面上尘世劳劳,可在他的内心里倒有几分归隐之意。他写过四首歌:《幽居》、《归燕》、《月夜》、《幽人》,都是一个主题-"归隐"。   李叔同在读了夏丏尊介绍的日本杂志中有关断食的文章后,他的信仰和信念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转变。根据日本杂志上的介绍,实行断食须在寒冷的冬天方才适宜。为此他初步确定的断食时间是当年的农历十一月。寒露那一天,他作了一首《题陈师曾画荷小幅》(陈师曾是李叔同的朋友,画家)。   词曰:   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断食是需要一处安静的地方的。根据西冷印社社友叶品三的推荐,他选中了虎跑寺。   虎跑寺有一位大护法,名叫丁辅之,是叶品三的朋友。于是经介绍,李叔同就于1916年农历十一月底,也就是学校放年假的时候,住进了方丈楼下的一间空房子里。   为了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断食感受,李叔同郑重地写下了《断食日志》。   十二月一日,晴,微风,五十度。断食前期第一日。疾稍愈,七时半起床。是日午食粥二盂,紫苏叶片,豆腐三小方。晚五时食粥三盂,紫苏叶二片,梅一枚。午后到寺外运动。   余平日之常课,为晨起冷水擦身,日光浴,眠前热水洗足。自今日起冷水擦身暂停,日光浴时间减短,洗足之热水改为温水,因欲使精神聚定,力避冷热极端之刺激也。对于后人断食者,应注意如下:   (一) 未断食时练习多食冷开水。断食初期改食冷生水,渐次加多。因断食时日饮五杯冷水殊不易、且恐腹泻也。   (二) 断食初期时之米粥或米汤,于微温时食之,不可太热,因与冷水混合,恐致腹痛。   ……   二日,晴和,五十度。断食前期第二日……是日苔白,口内粘滞,上牙里皮脱。精神如常……   晚侍和尚念经,静坐一小时……   三日,晴和,五十二度……是晨觉饥饿,胸中搅乱,苦闷异常,口干饮冷水……   四日……是晨气闷心跳口渴,但较昨晨则轻多矣,饮冷水稍愈……   五日……本定于后日起断食,改自明日起断食,奉神诏了也。……   六日……断食下期第一日……手足乏力。头微晕,执笔作字殊乏力,精神不如昨日……   七日,阴复晴……心跳微作既愈,较前二日减轻……晨览《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图》……   十日……四时半醒,气体精神与昨同。起床后精神至佳……   李叔同在虎跑实行的断食十分顺利。他在第一周是半断食,第二周是全断食,第三周一反第一周的顺利而行之,结果良好。他在断食后,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觉得身心灵化,似有仙像。他在断食期间,平时在多以行笔字打发时间,各种书体都写,笔力丝毫不减,而心气比平时更灵敏、畅达,有一和脱胎换骨般的感觉。于是,他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为李婴。   断食是按道人的规矩实行的,李叔同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断食自称"欣欣道人"。为了纪念这次经历,他拍了一张照片,也写过纪念性质的书幅。其中一幅只有两个大字"灵化",落款处写道:"丙辰新嘉平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 附录:生平介绍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 boks

    boks (九霄行雷无人问,且援北斗酌江湖) 组长 楼主 2007-12-02 19:46:12

    “悲欣交集”——福基与李叔同 1918年,刚过完农历的正月十五,潮湿阴冷的杭州西湖边游人稀少,一个雨天的午后,西湖白堤南岸飘来了一叶小舟,在小舟停泊的埠头边,站立着一位僧人打扮的男子和一位年轻女子,两人四目相对,静默无语。风雨中,飘来远处寺庙依稀的钟声。 这位僧人打扮的男子就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佛教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那位年轻的女子则是他的日本妻子,这一年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几个星期后,他的日本妻子,特地从上海赶到杭州,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 1907年,到日本留学两年后的李叔同,在东京结识了他的这位日本妻子,两人最初的相识是因为学习西洋绘画的李叔同急需一位女模特。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商贾之家,12岁开始学习传统诗书和中国绘画,父亲李筱楼曾是清末光绪朝的吏部主事,后引退持家,经营盐业和银钱业,因为乐善好施,李叔同的父亲在天津被人称为“李善人”。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我们家里头粮店后街62号,距离海河很近,离海河现在来量才30米,距离海河很近,往家里运银子都是用船来运,所以当时家里一时很红火。曾经成立过备济社,还有施馍厂 1905年,25岁的李叔同在母亲王氏病故后,觉得再也没有可以牵挂的事,便决定寻找自己的新的人生旅程。这一年的秋天,李叔同离开中国,东渡日本留学。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他这个学习西方的经验非常成功,无论是科技上还是文化上还是教育上,都有那个非常长足的进步。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一代知识分子,他能够他想到,就是说用最经济的方法,能够最快的速度,能够把自己的所要达到的目的达到,他就选择了到日本留学这个途径,也就是说借用日本这个跳板能够遥望西方的一些文化。 到达日本后的第二年,李叔同剪去了脑后的长辫子,报名参加了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入学考试。东京美术学校是现在东京艺术大学的前身,成立于1885年,1896年增设西洋画科。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胡志毅:当时考这个专业的本科,相当有难度,三十个人考试,有五个(被)录取了,其中两个就是中国人,就是他跟曾孝谷 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后,抱着吸收西方绘画理念的宗旨,李叔同开始了他从未接触过的西洋绘画学习。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他选择这个艺术门类能够把这个西方,最新的美术理念音乐理念,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把它吸收进来,然后传回国家,进行一些文化方面的宣传教育。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他的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彻底,他对艺术也想追求个究竟,不只限于中国绘画这种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他也想把西洋画和裸体画,所有的绘画技巧,都想问个究竟,学个究竟,追求个究竟。 西洋绘画注重写实,进行人体写实练习是一项必修的课程,然而寻找裸体绘画模特,成了李叔同在刚开始学习西洋绘画时最棘手的问题,李叔同先是在学校里用男模特进行人体写生,但女模特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办法解决。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在当时的日本,在艺术院校当中,采用裸体进行美术教学,这个事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李叔同自己在学画的过程当中,自然也按照教学的要求,做过西洋裸体画的训练。 这一年的11月,带着浓浓凉意的秋风开始吹遍了日本东京的各个角落,这一天,正在练习绘画的李叔同无意中发现了给他送饭的房东女儿,刹那间,李叔同发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最佳模特人选。 (《弘一大师》作者)徐星平:第一次见面,这女的给他送小菜,送米饭,这是最初的照顾。他在日本呢,他觉得日本比中国开放,在日本提出这个要求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在当时,日本的女子当中,作艺术院校的裸体模特可能还是一件比较害羞的事情, 李叔同请房东女儿作自己裸体模特的要求让这位姑娘觉得十分突然,裸体在日本并非一件有损脸面之事,但把它画在画上,当时,除了艺术学校外,在社会上仍然不被大众所接受。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关于这个日本的裸体问题呢,丰子恺有一篇文章,叫作《日本的裸体问题》,你比如说,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个裸体开放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你比如说,他们的温泉浴室,你比如说他们这个,丰子恺有一次,到一个日本的朋友家里去,然后门没有关,一个女主人就在家里洗澡,见到丰子恺之后,一点都没有好象难为情的样子,就是把自己的衣服一披,告诉他,对不起我失礼了,但是丰子恺同时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日本艺术界所画的裸体画在公众展示的过程当中遭到了极大的排斥,甚至有官方,用树叶,用硬纸板把私处给遮掩住。 女裸体三联画《智慧、印象、感伤》,是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系主任,日本西洋画之父黑田清辉于1897年创作的,在东京展出时,因被指责为有伤风化,最后不得不从展厅撤走,然而11年后,他的中国学生李叔同却对一个陌生的日本女子提出请求,让她作自己的裸体绘画模特,这让这位年轻的日本女子十分吃惊。也正因为这个特殊的请求让这位日本姑娘开始对李叔同有了初步的印象。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我祖父青壮年的时候,是非常帅气的 他的脸型是长的,有一种东方青年的那种美。他的眼睛不是特大的那种大眼,也是很庄严的很东方的一种男性的一种美 让李叔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日本姑娘竟然很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理由是她觉得李叔同是一个有才华的,诚实的中国青年。 (《弘一大师》作者)徐星平:日本这个女的,从小她也知道画画,对女的来讲也是很好的爱好,那女的后来跟李叔同结合起来,更是好机会了,所以她学李叔同画画,刚好学的是书法,绘画,(作)模特。她也要去,这女的也很自愿地参加了模特的行列了。 从此,这位日本姑娘成了李叔同的专职模特,从这张模糊不清的李叔同当年的画作上,我们仍能依稀看到这位日本姑娘的神韵,每当画作完成,李叔同都会让这位日本姑娘评价一番。在一段时间的合作后,由于相同的爱好,又彼此真诚相待,两人开始跨越画家和模特的界限。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他平时在一起学画的时候,在一起有过交往,逐渐地增加了感情,所以就闯入了他的生活 (《弘一大师》作者)徐星平:就是从画像开始表示感情的,就说我爱你行不行,李叔同知道这是真的爱情,因为李叔同那时候喜欢她,这是自己需要的,所以他坠入爱情圈里面了。 1907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经过几个月的交往后,李叔同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尽管他早年在天津已经娶了一房妻子。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李叔同最早跟他的结发夫妻姓于,究竟叫什么名字我们现在也没办法考证了 我们大家都叫他于氏,天津的原配夫人,这个婚姻状况我们应该认为就是中国旧式婚姻的一个典型代表。也就是说,是父母为媒的,谈不上他们两个人自己之间有多少恩爱的感情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他对他的母亲非常孝敬,所以他母亲说话,这是由母亲来作主的,由我曾祖母作主为他定的这门亲,所以他对他母亲非常孝(顺),他母亲说话他是不去反驳的。 出于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李叔同接受了这一没有爱情的婚姻,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着情感上的遗憾,直到这位日本女模特出现,这种遗憾才逐渐消散。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他很孝顺自己的母亲,既然是长辈为我定下的这门婚事,我自然要去服从,但是自己遇到了新的感情追求的时候,也自己具备了新的知识,新的观念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勇敢地选择了感情生活, 新的爱情生活让李叔同的心境更加开阔,这一年,他在自己的诗作《朝游不忍池》中曾写道: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朝游不忍池》 不忍池是李叔同寓所边上的一个小湖,从此湖边经常有了李叔同和那位日本姑娘一起散步的身影。由于李叔同关于这位日本姑娘的文字记载很少,至今人们都不能完全确定她的真实姓名。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有的说叫诚子,有的说叫枝子,具体叫什么还真的不确切,也曾经到日本去找过这个人,有没有下落,一直也没有找到。 1917年1月11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断食,在他后来所写的《断食日志》中曾提到一个叫福基的人,后来的研究者经过考证,觉得福基很有可能便是李叔同在日本结识的那位女模特的名字。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这个日记当中多次提到了福基这个人,而提到福基这个人的时候,讲到的事件都是私人的问题,你比如说给我送棉被,都是一些私人的问题,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个福基可能是他的日籍夫人的名字,那么我们也问过一些日本学者,福基这个姓氏在日本,流不流行,都说确确实实是一个日本的名字。在弘一大师的这个研究过程当中,所有跟他交往过的人,我们几乎都能考证出这个人是谁,唯有福基这个人没有资料可考,所以我们倾向于意见,他的日籍夫人的名字可能是福基 与这位日本姑娘相爱后,因为不用发愁模特的问题,李叔同很快掌握了人体绘画的技巧,同时,多才多艺的李叔同也开始了自己在音乐和戏剧上的创新。此前,他编写的《音乐小杂志》开始在东京印刷并寄回上海发行,成为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在与日本姑娘相爱的同时,李叔同还与同学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这个艺术团体春柳社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戏剧团体,按照他们的本意,这个团体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还是美术,还是戏剧都涵盖在这个团体当中,只是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先排一出戏,先进行一场舞台演出,可能更方便入手,所以说他们就决定,先从事话剧演出。 1906年,长江中下游发生水灾,沿江各省均受灾严重,这个消息传到日本后,春柳社准备在东京组织一场以赈灾募捐为目的的义演,已经开始广泛接受西方艺术熏陶的李叔同立即想到演出新式话剧。留学日本之前,李叔同曾是有名的京剧票友,这张照片便是1901年李叔同在上海客串饰演黄天霸时的剧照。李叔同与春柳社其他社员准备上演的新式话剧完全区别于中国传统的京剧,而这时的日本已经有了新式话剧的演出,它也区别于歌舞伎、舞乐、能乐等传统日本戏剧。日本在现代话剧艺术的起步上,比中国早了十多年。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胡志毅:京剧的话,比较强调就是写意,程式化,表演比较程式化,西洋话剧它强调不仅要写实,同时另一方面又是有造型。 与春柳社的其他社员们商量后,演出的剧目确定为《茶花女》,由法国小说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改编而来。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胡志毅: 当(时)又有那个话剧就是小仲马的话剧,他们就根据这个来改编,其中把后两(幕),阿尔芒的父亲去找玛格丽特那一段,加上最后是玛格丽特就是得肺病,抱憾终生嘛,这个两幕里边他们是选场演出,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为了排演这个《茶花女》,李叔同个人是在经济上出了很大力的,比如说舞台的背景,布景的设置,服装的购置,化妆,排练的费用,李叔同是出了很多钱的,所以说李叔同在这个排练,整个排练当中,应该讲是全身心地投入。 由于新式话剧刚刚起步,没有女演员,李叔同在《茶花女》的演出中反串饰演茶花女玛格丽特。 (李叔同孙女)李莉娟:演这个茶花女,他把留起来的小胡子也剃掉了,为了演茶花女,他就自己束腰,因为男的腰,怎么着也稍微比女的腰粗一点,他要束腰,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他为了使自己的腰能够收得更细,他就几天可以不吃饭,当然这个不吃饭不等于讲一点都不吃,就是节食,然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个照片,他的腰就非常非常得细,这个后面也有人回忆,他为了演得像,不惜于自己的身体 中国戏剧有男子反串女角的传统,民国初年的四大名旦都是男子,在早年的话剧演出中,女角也基本由男子来演,这种现象一直到1922年,在美国学习戏剧的洪深回到中国才得以改变。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胡志毅:洪深当时从美国回来以后,他最反对就是所谓男扮女装,反串,因为美国的这种戏剧的演剧制度,他因为看到了那是非常完整的一个戏剧演剧制度,所以他来了以后,就在戏剧协社里边,比如说他们当时也是要用反串的方式,而他在这里边 他就说他自己也搞一台就是男女合演的,两台戏放在那里,就是形成一个反差,人家就觉得那个男扮女装的这个戏就很可笑,就是男人扮女人,有种忸怩作态的这种样子,就是人家观众看着就不舒服起来了,本来没有反差的话,他没有这个感觉,一旦有比较以后,就觉得就是这个男扮女装这个方式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么这样的话,洪深就认为当时所谓这个男扮女装就寿终正寝了。 李叔同等人排演的话剧《茶花女》,由日本戏剧权威藤泽浅二郎担任导演,1907年,中国农历的正月,在东京基督教青年会新落成的剧场里正式开演。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胡志毅:他们这个戏当时演出,据说还有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都来看,这个演出以后,反响也蛮强烈的,包括日本,包括国内都有一些报道,像松居松翁对他李叔同,(又名)李息霜,他的那个扮演玛格丽特还有很高的评价。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没有想到,他们这个时间所从事的这件事情,成了中国话剧的一个里程碑,也就是说,他们这个团体也就被后人称作是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而这出演出,这场演出成了中国话剧的一个开场 这一天,福基也坐在了观众席里,看着台上的李叔同把玛格丽特悲惨的命运演得如此感人,也禁不住流下了同情的眼泪。《茶花女》成功演出后,李叔同又演出了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后便没有再参与话剧活动,而是把主要的经历放在了绘画上,福基继续作李叔同的模特,直到1911年3月,李叔同即将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回国,李叔同回国前,福基正式提出了与李叔同结婚的要求,并决定同他一起回中国。 (《弘一大师》作者)徐星平: 李叔同当时反应(是)矛盾的,他又爱她又不敢带她,心情非常矛盾,最后女的提出一定要跟你走,跟你到中国,所以带到中国来的 回到中国后,李叔同把日本妻子安排在上海居住,自己先是在天津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图画老师,后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正月十五,来到杭州六年后的李叔同,因醉心于佛法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教,为正式出家做着积极的准备。 正月十五过后,在上海的日本妻子福基听说李叔同已经准备出家,便在李叔同挚友杨白民的陪同下,从上海赶到杭州,李叔同得知后,不好回避,于是同意在西湖边会面。初春的西湖,时常阴霾蔽日,淫雨往往不期而至,福基恳求李叔同不要弃她而遁入空门,但是李叔同去意已定,在送给妻子一块手表后说道: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说完,李叔同便离岸登舟。小舟在西湖的薄雾中渐渐远去。 关于这一幕场景,李叔同的同学黄炎培曾在《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一文中写道: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桨一桨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 黄炎培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正式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号弘一。 日本妻子福基与李叔同未育有儿女,在李叔同出家后回到日本,从此再无任何消息。 李叔同在出家前创作有《送别》、《忆儿时》、《悲秋》、《月夜》、《春游》三部合唱曲等多首俗时歌曲,成为中国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1942年10月10日,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百原寺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交妙莲法师,三天后,圆寂于温陵养老院。享年62岁。

  • boks

    boks (九霄行雷无人问,且援北斗酌江湖) 组长 楼主 2007-12-02 19:53:40

    佛法十疑略释 作者:弘一大师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 一、佛法非迷信 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异之现象,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 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予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至有此批评。 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 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三、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墙。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 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义? 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探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义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但苦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 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 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 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见,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著此书也。 五、佛法非厌世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 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 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七、佛法非能灭种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此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 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师等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 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做种种慈善事业。 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经济学者,谓“从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享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疑。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 “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做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做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著我相而做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异于常人所执著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做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法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牲;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做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做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 以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消除 种种之误会。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 ,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 ,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 柿柿车

    柿柿车 (警醒) 2010-01-06 11:25:46

    谢谢楼主收集了这么多关于弘一大师的资料。

  • 漂在英倫的樹

    漂在英倫的樹 (遠離故鄉) 2011-01-26 15:04:51

    今日是农历23,算是适合的日子吧呵呵

  • xuduo

    xuduo 2011-11-26 15:41:33

    ……

  • 青铜

    青铜 (浴火翩翩) 2015-03-02 09:32:32

    说的是辟谷吧?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38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