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Fonddel'Etang
来自: Fonddel'Etang (Coventry) 2015-07-02 10:37:38创建   2017-10-20 12:42:55更新
读后感与书籍推荐。
181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里亚朵夫 13人喜欢
西碧拉•莱维查洛夫是德语文学界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女作家之一。1998年,她的小说《弹球》获得英格伯格•巴赫曼奖;2009年,她以小说《阿波斯托洛夫》拿下当年的莱比锡书展奖,被《世界报》誉为“当代德语文学最耀眼的文体家”。2010年,她又荣获柏林文学奖。上海译文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她的另一部重要小说《布鲁门贝格》,也曾在2013年的毕希纳文学奖评选中一举夺魁。 《布鲁门贝格》以真实的哲学家布鲁门贝格为原型,虚构了布...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安提戈涅 113人喜欢
整个十九世纪充满了焦虑的弑父色彩。早先,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已然在各种运动、集会、公共仪式中立下了盟约:誓与父辈划清界限,经历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也紧随其后,在传统深深的羁绊中迈开双腿。一个似乎已成文学常识的现象是:十九世纪盛行着子对父的反抗。普瑞彻特(V. S. Pritchett)就观察到:“当爱尔兰的生活遁入秘密社会,英国的生活看起来兴起了一场杀父母运动。我们是一个憎恶父亲的国家。” 埃德蒙•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沈黎昕 1046人喜欢
一、我对怪谈的理解 接触日本的怪谈之前,如果说内容上有点接近的,我看过《聊斋志异》、《搜神记》、《世说新语》里面的一些故事,读来津津有味,掩卷之后内心还在故事中沉醉着,可谓意味隽永。《怪谈》和这类故事比较,语言上有个明显的区别,上述提到的这些中国志怪,任诞类故事是用文言记载的,而译介过来的怪谈类故事和现在的书面语组织方式没有什么区别。 我接触的第一本《怪谈》是小泉八云编著的,可惜版本很差,因为那本书上有许多错别字。后来购入两册鸟山石燕绘的《百鬼夜行》,鸟山石燕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这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亮叔 126人喜欢
一 《爷爷的墙》(-1)被很多读者理解为一本反战题材的绘本。 “(这)是第一本以战争与老兵故事为题材的儿童图画书。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绘父子俩参访越战纪念碑的经过。以孩子的方式,表达出对战争的思索和否定。”(-2) “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图画书,战争的可怕...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卫有疾 409人喜欢
絮絮叨叨绵密的开头,充溢着私人感觉的准确语句,以及随之而来的顿悟和发现并由此对读者情绪的击打,像雨水一样洒在这本并不厚重的小说集的每个角落里。 1 都柏林气候温和,爱尔兰盛产天才。叶芝、希尼、乔伊斯、王尔德、贝克特、萧伯纳、特雷弗……你将不得不发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成知默 2863人喜欢
倏忽又是半年,聊记几笔: 1、年初换了工作,彻底转了行,从此告别无休无止的加班、整夜整夜的失眠与焦虑,以及,安然度过第一年。虽然一有风吹草动总不免草木皆兵,但更多的时候,我很享受目前的简单与从容。 2、年后在书友群里发起一个“读书打卡”活动,每个月至...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风君 508人喜欢
对于文学作品和作者本人的关系,一直存在两种迥异的看法:一种认为作家不应在作品中试图描写自己,否则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而另一种则认为,其实作家在作品中描述的自始至终都是自己,其所创造的每个角色,都是自己性格中抽离出的一部分之化身。两者的是非对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若就太宰治其人而论,无疑是属于第二种“描绘自我”的作家的典型。在他的各色作品及其中人物中,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他本人心绪的无数投影。而...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九九八十一 229人喜欢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听说过它大名鼎鼎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理论——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那时听着,只当是一种思维陷阱和逻辑游戏,...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泠庵 6498人喜欢
—— 并没有任何导语。 —— 因为我知道,所有人读书,都有着自己私房的理由。 ------------ No.1 The Remains of the Day 去日留痕 作者:【英国】Kazuo Ishiguro 石黑一雄 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经典之作。故事以一位年迈的英国高级管家的视角,展示了随着两次...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Silva 203人喜欢
隐隐之中总是觉得,赫拉巴尔的文字透露着一些对于加缪世界观的支持。比如这句桑德堡的诗,“人最终留下的不过是够做一匣火柴的那点儿磷和充其量也只够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来上吊的蚂蟥钉的那点儿铁。”说现实不入世,说悲观不悲观。其实很容易发现这一点,比如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而赫拉巴尔不大喜欢人们给他过80岁生日:我的愿望是去和死亡约会,何来世间如是纷扰? 波洛克的滴溅画法无法记录下书群鼠战的繁复。布拉格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Sammy Shum 46人喜欢
一、三岛的自我否定倾向 在现实和浪漫的坐标中三岛无疑定位于后者。他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执着追求美的世界,并且是不断以人物的主观感受性来映照这种美,鲜有与客观现实的互动,正如他欣赏的作家王尔德一样表现出极端的唯美主义倾向。然而他在众多唯美系的作者中又是异常奇特的:他刻意拒绝因不一样的自我存在而自恃,在极度不满的世界中孤独地建造着自己华美阁楼,并以之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同期的日本文学颓废派、新感觉派...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琳达舟 189人喜欢
2015年,因为安排了一次对岛国的旅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患有严重强迫症的我,将年度读书计划列为研究日本历史及文学,于是,图书馆标号I2026-I2400之间的书架几乎被我掏空。一番研读,百无聊赖下写下读书感触。 日本古典文学三大名著《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小雨 6人喜欢
文/ 海蓝蒲雨 世界上最可怕的莫过于人心。表面的恭维,内心的憎恶,行为上的诡异,心理显现阴暗。在灼灼不安的世界里,遵循内心且不随波逐流,静怡安逸且不打扰他人,心灵流浪在盛世桃源之中,身体踟蹰在大都市里,显得格格不入且不入流。既要保持合群入世,又要秉承内心希冀,左右难以逢源。用老话来阐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托波尔的《怪房客》是一部黑色幽默、荒诞不经却令人惊醒的一部作品。特雷尔科夫斯基经朋友介绍入...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卢十四 61人喜欢
豆瓣著名影评人木卫二老师,十几年来从未出过书。去年年底却突然发力,一口气出了两本影评集:《身不在场》和这本《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身为木卫二老师的粉丝,这两本书我都第一时间拜读了。本来想写篇书评帮他吹捧吹捧,可读完之后反而是有很多疑问想向木卫二老师请教。微信上聊了几句不过瘾,我干脆给他打了个电话,聊了四十多分钟。 本来过年前我就应该根据电话录音整理出这篇访谈。但由于拖延症大发作,一直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梦多 7952人喜欢
书单什么的都是个人口味,你们看完就一笑而过吧。 过去一年,我买的Kindle电子书已经超过了100+。Kindle的好处在于可以随身携带,每天在地铁上度过的漫长时光,一定在手机里存好视频和Kindle里备好闲书才能安心。 买不起房子,就把书都放在云端吧,既环保又节省空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奥兰少 281人喜欢
近几年,每到十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季,在候选人榜单上,我们总能发现这样一个陌生的亚洲名字:高银。对他的介绍单纯又坦白:韩国国民诗人。由于之前并没有高银的中译本行世,读者们只能凭这六个字悬想他的风采。可以预见的是,一位诗人,能负起“国民”这两个字的分量,他的诗句必定触碰到了这个民族内心最深沉、最敏感的部分。 高银之外,另一位以“国民诗人”闻名于世的作家,是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谷川的诗...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半帘花影 63人喜欢
小时候无论课本还是课外书在描写蒋介石时都会有蒋家王朝的字眼,后来记忆被淡化,谈到蒋介石,想到更多的是国民党和台湾,直到读了《北平无战事》的小说,猛然又想起蒋家王朝这个字眼,因为在我读来《北平无战事》就是写了一段王朝陨落的历史故事。 小说开头,方孟敖因为违抗不轰炸开封的军令而上了特种刑事法庭,作为军人,他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当年岳飞都要痛饮黄龙府了,可是十二道金牌一下,一样要服从旨意,国...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Joshua 205人喜欢
by 李敬泽 我在谢弗的《撒马尔罕的金桃》中隐约看到《酉阳杂俎》,这部研究唐代外来文明的书灿烂、淫靡,书读完了,如夜宴散了,惨淡的白昼降临。 (谁能把一部学术的书写得灿烂、淫靡?) 《酉阳杂俎》散落在《撒马尔罕的金桃》的引文和脚注中,像一根细而长的金丝,在锦缎上闪烁不定。那时,在我的想象中,《酉阳杂俎》是一本秘密的书,它有一种魔鬼的性质,它无所不知,它收藏了所有黑暗、偏僻的知识。 (我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hirley辰小阳 1660人喜欢
第一次想看《月亮与六便士》仅仅是因为冯唐在《活着活着就老了》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说,“我不知道生命还有什么意思,我结了婚,初恋嫁给了别人,我只知道我现在不再激情,我再也看不了《月亮与六便士》。” 待到真正读过了这本旷世经典,才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tuyonjun 25人喜欢
前些日子承蒙某些网友垂询,要求了解研习中华民国史的入门必读书单。当时仅仅推荐了中华书局版的《中华民国史》,但现在想来此建议略显单薄,因此本人特意补充了一份详细书单,不揣鄙陋、以贡蒭荛,诚请方家指正。 首先我们认为,研究历史的基础不是什么心态或意愿,而是材料,原始材料。中国大陆的民国史学家拥有中央档案馆和南京二档的丰富馆藏原始文献,拥有留在大陆的一大批前国府军政高官的个人回忆录和口供材料,这些都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亦非 214人喜欢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记住这个名字,因为接下来你将进入他的人生。你不用读到最后就能看到他为自己准备的墓志铭:此地安眠着一个人,他万事能忍。最后他被挤压得粉碎。 这本书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窥探欲:天性敏感的挪威少年,在冷淡疏离的父亲和存在感极弱的母亲身边长大,和同龄人一样上课,游荡,踢足球,建乐队,恋爱,写作,毕业,间隔年,重回校园,结婚,生子。他有天分却非天才,有性格却非异类。他的生活寻常又不寻...
回复
http://book.douban.com/annual2015?source=app_banner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韧勉 952人喜欢
抗战时期、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重庆沙坪坝发表了16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后来这些篇目被收录于《新人生观》一书,其中有一篇名为《知识的责任》,他指出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当作为社会的良心,肩负起知识的重任、社会的责任,不仅要有负责的思想,同时要对负责的思想负责,这段话深深的激励了众多学人。这也是我读本科时对我影响颇深的一篇文章。时至岁末,各大出版宣传机构纷纷推出年度盘点,鄙人亦从这一年以来读过的330本著作中挑选属于2015年新近出版、且并未被大众媒体所发掘的好书,以负责的思想评选出本年度的佳作榜单...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维舟 168人喜欢
二战结束之后,在荷兰与德国交界处竖着这样一处标识:“此地乃文明世界之尽头。”是的,那时的欧洲已沦为野蛮大陆。在战争的摧毁性打击下,“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秩序、法律甚至道德,在不少地方早已荡然无存,是非对错失去意义,人们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在破败的废墟中用暴力争抢着最后几块能填饱肚子的马铃薯——这景象很难让人相信竟会发生在20世纪的现代欧洲。在这世界末日的景象中,看来唯一尚能令人欣慰的...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Fonddel'Etang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